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圞兒

(中藥名)

鎖定
土圞兒,中藥名。為豆科土圞兒屬植物土圞兒Apios fortunei Maxim.的塊根。植物土圞兒,分佈於我國甘肅、陝西、河南、四川、貴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區,日本也有分佈。具有清熱解毒,止咳祛痰之功效。主治感冒咳嗽,咽喉腫痛,百日咳,乳癰,瘰癧,無名腫毒,毒蛇咬傷,帶狀皰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豆科
土圞兒屬
土圞兒
中文學名
土圞兒
貯    藏
貯於乾燥容器中,置通風乾燥處

土圞兒別名

地栗子《救荒本草》,土子、土蛋《貴州民間草藥》,九牛子(江西《草藥手冊》),九子羊《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土圞兒入藥部位

植物土圞兒的塊根。

土圞兒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土圞兒歸經

入肺、脾經。

土圞兒功效

清熱解毒,止咳祛痰。

土圞兒主治

感冒咳嗽,咽喉腫痛,百日咳,乳癰,瘰癧,無名腫毒,毒蛇咬傷,帶狀皰疹。

土圞兒相關配伍

1、治小兒感冒,百日咳,土圞兒12g,雞膽汁2只。水煎取湯加蜂蜜適量温服。(《中國民間生草藥原色圖譜》)
2、治咽喉腫痛,(土圞兒)塊根1個,磨汁服。(《浙江藥用物志》)
3、治癤毒,(土圞兒)塊根煨熟,加食鹽搗爛外敷;或用鮮塊根適量,磨白酒外塗,隨幹隨塗。(《浙江藥用物志》)

土圞兒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
外用:適量鮮品,搗攔敷;或酒、醋磨汁塗。

土圞兒炮製

土圞兒一、採集加工

在栽後二三年冬季倒苗前採收塊根,挖大留小,可連年收穫。塊根挖出後,曬或炕幹,撞去泥土即可。亦可鮮用。

土圞兒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清水浸泡,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土圞兒鑑別

土圞兒一、藥材性狀

塊根呈扁長卵形,長約2.2㎝,直徑約1.2㎝,根頭部有數個莖基或莖痕,基部稍偏斜,並有支根或支根痕。表面棕色,不規則皺縮,具鬚根痕。質輕而較柔韌,易折斷,斷面粗糙。味微苦澀,微有豆腥氣。

土圞兒二、飲片性狀

為不規則的類圓形片狀,肉質,具粉性。表面類白色或暗黃色,周邊黃褐色或土棕色。氣微,味微苦。

土圞兒形態特性

纏繞草本。有球狀或卵狀塊根;莖細長,被白色稀疏短硬毛。奇數羽狀複葉;小葉3~7,卵形或菱狀卵形,長3~7.5釐米,寬1.5~4釐米,先端急尖,有短尖頭,基部寬楔形或圓形,上面被極稀疏的短柔毛,下面近於無毛,脈上有疏毛;小葉柄有時有毛。總狀花序腋生,長6~26釐米;苞片和小苞片線形,被短毛;花帶黃綠色或淡綠色,長約11毫米,花萼稍呈二唇形;旗瓣圓形,較短,長約10毫米,冀瓣長圓形,長約7毫米,龍骨瓣最長,捲成半圓形;子房有疏短毛,花柱捲曲。莢果長約8釐米,寬約6毫米。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土圞兒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1000米山坡灌叢中,纏繞在樹上。分佈於我國甘肅、陝西、河南、四川、貴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區,日本也有分佈。

土圞兒相關論述

1、《救荒本草》:“清熱解毒,理氣散結。”
2、《貴州草藥》:“散積,理氣,解毒,補脾。”
3、《貴州藥植調查》:“治蛇咬傷,並治疔癀。去毒。”
[1-4]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4.    冉先德.《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