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力學與基礎工程

(2005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土力學與基礎工程》是2005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世玲。 [1] 
書    名
土力學與基礎工程
作    者
何世玲 主編
出版時間
2005年3月
頁    數
224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膜
ISBN
7-5025-6381-4
版    次
1版1次

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共分十章,包括土的物理性質及工程分類、土中應力、土的壓縮性及地基變形、土的抗剪強度、土壓力和土坡穩定、岩土工程勘察、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樁基礎及其他深基礎、軟弱地基及處理、土工試驗。
本書為高等職業學校高等專科學校、高等成人教育學校等土建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教材,同時可供土建類專業勘察、設計和施工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1] 

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圖書目錄

緒論1
01 土力學、地基及基礎的概念1
02 地基基礎設計應滿足的基本條件2
03 地基與基礎工程的重要性2
04 本學科發展簡介3
05 本課程的內容及學習要求4
1 土的物理性質及工程分類5
11 土的組成與結構5
111 土的組成5
112 土的固相5
113 土中的水7
114 土中的氣體8
115 土的結構8
12 土的物理性質指標9
121 物理性質指標9
122 物理性質指標之間的換算11
13 土的物理狀態指標12
131 無黏性土的密實狀態13
132 黏性土的稠度13
14 土的擊實性15
141 擊實試驗15
142 影響土擊實性的因素15
143 填土壓實的質量控制16
15 土的工程分類16
151 岩石17
152 碎石土17
153 砂土17
154 粉土17
155 黏性土18
156 人工填土18
157 特殊性土18
思考題19
習題19
2 土中應力21
21 土的自重應力21
211 均質土層中的自重應力21
212 成層土的自重應力22
213 地下水對土中自重應力的影響22
22 基底壓力23
221 基底壓力的概念23
222 基底壓力的簡化計算24
223 基底附加壓力25
23 地基中的附加應力26
231 集中力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應力26
232 空間問題28
233 平面問題31
思考題34
習題34
3 土的壓縮性及地基變形36
31 土的壓縮性36
311 基本概念36
312 有效應力原理36
313 側限壓縮試驗37
314 土體壓縮性指標38
315 應力歷史對土體壓縮性的影響40
32 地基最終沉降量計算41
321 分層總和法計算地基最終沉降量41
322 規範法計算地基沉降量44
33 地基變形與時間的關係48
331 飽和土的單向滲透固結模型48
332 飽和土的單向固結理論49
333 幾種不同情況的固結度計算50
334 地基沉降與時間關係的經驗估算法52
思考題54
習題54
4 土的抗剪強度55
41 土的抗剪強度及其破壞準則55
411 土的強度與破壞形式55
412 土的抗剪強度規律--庫侖定律55
413 受剪面的破壞準則56
42 土的極限平衡條件57
421 土中一點的應力狀態57
422 莫爾-庫侖準則58
43 土的抗剪強度指標的測定60
431 直接剪切試驗60
432 三軸剪切試驗61
44 強度指標的表達方法及指標的選用65
441 總應力強度指標與有效應力強度指標65
442 不同試驗方法及強度指標的選用66
思考題67
習題67
5 土壓力和土坡穩定69
51 擋土牆的土壓力69
511 擋土牆的位移與土體的狀態69
512 土壓力的計算70
521 基本原理71
522 朗肯主動土壓力計算72
523 朗肯被動土壓力計算76
53 庫侖土壓力理論77
531 基本原理77
532 庫侖主動土壓力計算77
533 庫侖被動土壓力計算79
534 新型擋土結構80
54 擋土結構設計簡介82
541 重力式擋土牆結構設計82
542 擋土牆穩定及強度驗算82
55 土坡的穩定性分析83
551 滑坡產生的原因83
552 無黏性土坡的穩定性84
553 黏性土坡的穩定性分析84
思考題89
習題89
61 概述91
62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94
621 測繪與調查94
622 岩土工程勘探95
63 岩土原位測試96
631 載荷試驗96
632 靜力觸探試驗98
634 標準貫入試驗100
636 旁壓試驗100
64 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書101
641 報告書的內容101
642 勘察報告實例102
思考題105
7 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106
71 地基基礎設計的一般規定106
711 建築物地基基礎設計等級106
712 地基基礎設計一般規定107
713 荷載取值與抗力限值108
72 淺基礎的類型108
721 無筋擴展基礎108
722 擴展基礎110
723 柱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111
724 高層結構筏形基礎111
725 岩石錨杆基礎112
726 其他基礎形式112
73 基礎埋置深度的確定113
731 工程地質條件及地下水的情況113
732 建築物條件114
733 作用於地基上荷載的大小和性質114
734 相鄰建築物的基礎埋深114
735 地基土凍脹和融陷的影響114
741 載荷試驗確定地基承載力特徵值117
742 按動力、靜力觸探等方法確定地基承載力特徵值117
743 地基承載力特徵值修正118
744 根據土的強度理論公式確定承載力特徵值118
75 基礎底面尺寸的確定119
751 初步確定基底尺寸119
752 驗算地基軟弱下卧層承載力121
76 剛性基礎設計124
77 牆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設計126
771 構造要求126
772 基礎底板高度確定126
78 鋼筋混凝土柱下獨立基礎設計130
781 構造要求130
782 軸心荷載作用下獨立基礎設計131
783 偏心荷載作用下獨立基礎設計134
79 鋼筋混凝土柱下條形基礎與十字交叉基礎136
791 柱下條形基礎的構造要求136
792 柱下條形基礎的簡化計算136
793 柱下十字交叉基礎的簡化計算138
710 高層結構筏形基礎設計要點141
7101 筏形基礎構造要求141
7102 筏形基礎的計算142
711 減小不均勻沉降的措施143
7111 建築措施144
7112 結構措施146
7113 施工措施146
思考題148
習題148
8 樁基礎及其他深基礎150
81 概述150
82 樁基礎的類型151
821 按樁身材料分類151
822 按施工方法分類151
823 按荷載的傳遞方式分類153
83 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徵值153
831 根據樁身材料強度確定154
832 根據土對樁的支承力確定154
84 樁水平承載力159
841 單樁水平承載力159
842 羣樁水平承載力159
85 樁基礎設計159
851 調查研究、收集資料160
852 選擇樁材、樁型及其幾何尺寸160
853 確定單樁承載力160
854 確定樁的根數及其佈置160
855 承台的設計162
856 繪製施工圖163
86 其他深基礎簡介165
861 沉井基礎165
862 地下連續牆166
思考題167
習題167
9 軟弱地基及處理169
91 概述169
911 地基處理的目的與意義169
912 地基處理的對象170
913 地基處理方法的分類170
914 地基處理方法的選用原則171
92 換填法172
921 換填法的處理原理及適用範圍172
922 砂墊層的設計172
923 砂墊層的施工174
924 砂墊層施工質量檢驗174
93 強夯法174
931 強夯法作用機理174
932 強夯法設計要求175
933 強夯法機具設備與施工方法176
94 預壓法176
941 預壓法的處理原理及應用176
942 砂井設計176
943 預壓荷載大小和堆載速率177
95 擠密法及振衝法177
951 擠密法178
952 振衝法178
953 複合地基的變形模量和地基承載力178
962 深層攪拌法180
97 託換法181
971 樁式託換法181
972 灌漿託換法182
973 基礎加固法182
思考題183
10 土工試驗185
102 土的密度試驗187
1021 環刀法187
1022 蠟封法188
1023 注意事項189
103 土的含水率測定189
104 土的界限含水率測定190
105 固結(壓縮)試驗194
106 擊實試驗196
參考文獻208 [1] 
參考資料
  • 1.    3  .3[引用日期2019-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