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圖-126

鎖定
圖-126是前蘇聯的第一代空中預警和控制飛機,由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Tupolev Design Bureau),北約稱之為“苔蘚”(Moss)。該機於1960年開始設計,1962年首次試飛,1965年至1967年間共生產了8架,1968年定型,據稱1971年交付部隊使用。
中文名
圖-126
類    型
飛機
圖片:
簡介
是以圖-114型民航機為基礎改裝而成(圖-114是蘇聯在圖-95轟炸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民用型),裝4台渦槳發動機,各驅動一副直徑5.6米的共軸反轉螺旋槳。機載雷達天線罩直徑11米,雷達天線罩厚度1.9米。
該機具有海面下視與有限的陸地下視能力,能通過對比裝在飛機頭、尾、平尾兩端的四組天線的接收信號精確地測定輻射源。西方對該機的評價認為該機性能有限,特別是該機不夠完善的下視能力以及不能夠發現巡航導彈和低空飛行的小型飛行器。從80年代初開始,隨着A-50空中預警機的裝備部隊,圖-126預警機的位置已逐步被新型的A-50空中預警機所取代。
主要機載設備
除預警雷達系統外,有 SRO-2M敵我識別器,SIRENA-3護尾雷達,RSB-70/R-837高頻電台,R-831/RSIV-5甚高頻電台,ARL-5數據鏈,有源、無源電子對抗設備,慣性導航系統、近距導航系統。
該機在機頭加裝了空中加油受油管,尾部裝有腹鰭,機身上裝有直徑11米的旋轉雷達天線罩,具有有限的下視能力,作用距離為370公里。控制天線,降低旁瓣,提高抗干擾能力。該機既可控制象安-12那樣雷達反射截面積為75平方米的大型飛機,也可控制雷達反射截面積為1-2平方米的小型殲擊機,既可指揮小型殲擊機發射空空導彈攻擊低空目標,也可指揮己方飛機低空攻擊對方基地。
該機還裝有“警笛”3 型雷達警戒裝置,可進行無源探測。在90年代的進一步改型中,採用AP-145雷達,電子對抗設備為利頓公司的 AN/ALR73被動探測系統。通信系統包括ARQ-34高頻數據鏈、ARC158 超高頻數據鏈、ARC-51A超高頻通信電台,裝有三台AN/APA-172數據顯示與控制枱,其主顯示器能顯示目標的平面位置,速度向量與其他數據。
動力裝置
4台Kuznetsov NK-12MV渦槳發動機,單台最大功率14795馬力、各驅動一副直徑 6.5米的共軸反轉螺旋槳。
尺寸數據
翼展:51.2米
機長:55.2米
機高:16.05米
機翼面積:311平方米
展弦比:8.4
雷達天線罩直徑:11米
雷達天線罩厚度:1.9米
重量
空重:100000千克
最大起飛總重:155172千克
機內載油量:60000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850公里/小時
巡航速度:780公里/小時
航程:7000公里
執勤巡航高度:6000米
實用升限:10700米
執勤持續時間:9小時(執勤站離起飛機場1000公里)
執勤持續時間:6小時(執勤站離起飛機場20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