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圖書館工作彙報提綱

鎖定
《圖書館工作彙報提綱》(Outline of the Report on Library Service )是中國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向中共中央書記處提交的有關中國圖書館事業的彙報文件。“提綱”共分基本情況、主要問題和今後工作3個部分。該提綱於1980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書記處第23次會議討論通過,同年6月1日,中央有關部門印發了上述決定。
中文名
《圖書館工作彙報提綱》 [1] 
作出機構
中國國家文物事業局
提綱核心
中國圖書館事業
通過時間
1980年5月26日
印發時間
1980年6月1日

圖書館工作彙報提綱內容

圖書館工作彙報提綱基本情況

回顧了新中國圖書館事業30年的歷程,簡述了“文化大革命”對圖書館事業的破壞以及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圖書館事業的恢復和發展。

圖書館工作彙報提綱主要問題

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有5個方面:
① 事業規模亟需發展,省級圖書館還未建齊,全國近半數的縣沒有圖書館,除北京等少數幾個大城市外,兒童圖書館基本上還是空白,公共圖書館無論在數量還是在質量上,都與四個現代化的建設極不適應;
②圖書館物質條件困難,首先是經費嚴重不足,其次是空間緊張,再次是設備、傢俱用品缺乏;
③圖書館之間缺乏必要的協作和協調;
④專業幹部缺乏;
⑤有些主管部門不重視圖書館工作。

圖書館工作彙報提綱今後工作

對今後工作的意見。“提綱”提出了以下 5點:
①發展圖書館事業,爭取在1985年前將全國省、市、縣(區)圖書館基本建齊,中等以上的城市和大城市都要設立少年兒童圖書館,縣(區)、市圖書館要設立少年兒童閲覽室;
②改善圖書館條件;
③加強國家圖書館即北京圖書館新館建設;
④發展圖書館學教育和科學研究事業,加強圖書館專業人員培養;
⑤加強和改善對圖書館事業的領導,建議首先解決管理體制的問題,提出在國務院下設國家圖書館事業管理局,如條件不具備。
中共中央書記處在聽取北京圖書館館長劉季平代表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所作的上述彙報後,討論並通過了這一彙報提綱,就圖書館事業管理體制、新建北京圖書館等問題作出了相應的決定。決定在文化部設圖書館事業管理局,管理全國圖書館事業。書記處認為,將來還可以考慮把北京圖書館搞成一箇中心,建設全國性的圖書館網,把圖書館辦成一個社會事業,不一定設行政管理機構。關於新建北京圖書館問題,會議決定按原來周恩來總理批准的方案,列入國家計劃,由北京市負責籌建,由萬里同志抓這件事。1980年6月1日,中央有關部門印發了上述決定。

圖書館工作彙報提綱工作彙報提綱

圖書館工作彙報提綱基本情況

1980年5月26日中央書記處第23次會議在聽取北京圖書館館長劉季平代表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所作的上述彙報後。
我國的圖書館,分屬科學、教育、文化、工礦企業等許多部門管理。據1979年底的統計,
全國共有:
國家圖書館 l個 藏書 1,020萬冊847人
省級圖書館 30個 藏書 5,600萬冊3,574人
地、市縣、圖書館 1,620個 藏書 12,000萬冊13,ns人
總計:圖書館 1,651個 藏書 18,360萬冊17,539人
三十年來,圖書館事業經歷了曲折的道路,雖然幾經起伏,但總的説來,在舊中國遺留下55個公共圖書館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發展。各級圖書館不論在為科學研究和生產提供資料方面,還是在提高廣犬羣眾的科學文化知識方面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解放後的最初幾年,圖書館界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對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圖書館的改造;二是大力宣傳和普及新文化,在提高人民羣眾的政治覺悟和文化水平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1956年,中央準備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的時候,對圖書館頗為重視。周總理在知識分子工作會議上,要求加強和改進圖書館土作,把圖書館看作是發展科學研究的前提條件,要求圖書館積極為科學研究和生產建設及時提供書刊資料,在向科學進軍中做到“兵馬來動,糧草先行”。
在第一次全國圖書館工作會議上,明確了圖書館既是宣傳教育機構,又是學術研究機構,提出了省、市級以上大型圖書館的工作重點是為科學研究服務的方針。之後,國務院又正式頒佈了《全國圖書協調方案》,在國家科委下設立圖書組,建立了北京、上海兩個全國中心圖書館委員會和九個地區性的中心圖書館委員會,把分散在各系統的主要的圖書館,以協作和協調的方式組織織起來,分工採集國外資料,共同編制聯合目錄,開展館際圖書互借,從而加強了圖書館為科學研究服務的能力和作用。這一時期的圖書館,不論在事業規模上述是在工作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後來,雖經“左”的偏向的干擾和三年困難的影響,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也受到一些阻滯,但總的來説,還是健康的。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圖書館事業遭受了一場空前的浩劫和摧殘。許多圖書館被長期關閉以至撤銷,使縣以上公共圖書館減少了三分之一,大量圖書被當作“封、資、修”的黑貨而遭封存以至焚燬(僅江西一省被毀圖書就達100萬冊),造成社會上的嚴重“書荒”,圖書館的專業人員被長期批判或“下放”。至於圖書館內部工作秩序被破壞,外文書刊採購被中斷所造成的惡果也十分嚴重。
粉碎“四人幫”以後,特別是黨的三中全會確定全黨工作重心轉移以來,圖書館事業又有了新的轉機。隨着生產建設、科學研究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對圖書資料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加強圖書館工作的呼聲越來越高。中央對此也很重視。華國鋒同志在兩次“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圖書館事業都有要求,指出:“要發展各種類型的圖書館,組成為科學研究和廣大羣眾服務的圖書館網”。即使是在三年調整時期,圖書館也要“適應形勢的需要和根據國家財力和物力的可能,統籌安排,有一個新的發展”。在中央的關懷下,全國縣以上公共圖書館數,不僅恢復到文化大革命前的水平,而且有了新的發展;國務院以國發<1978>81號文件,批發了國家文物局《關於圖書開放問題的請示報告》,批判了林彪、“四人幫”的文化專制主義,解放了被他們長期禁錮的圖書,為了廣、快、精、準地為科學研究提供資料,各圖書館都不同程度地改進書刊資料(特別是外文科技資料)的入藏,擴大了同國外的書刊交換,為整頓和加強圖書館工作,煩發了《省、市、自治區圖書館暫行工作條例》使工作開始走向正軌;被迫中斷了十幾年的中心圖書館委員會和聯合目錄工作等,正在逐步恢復,《全國古籍善本書總目錄》正在積極編制;圖書館專業教育和科學研究工作也有所發展。
回顧三十年來圖書館事業的厲程,我們深深體會到,凡是經濟建設發展的時候,圖書館事業就受重視,就發展,就能充分發揮作用,凡是經濟建設受到干擾的時候,圖書館事業就受破壞,就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今後,只要堅決執行三中全會以來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專心致志搞建設,圖書館事業在新長征的道路上,就一定能夠為“四化”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圖書館工作彙報提綱主要問題

(一)事業規模覓需發展
我國公共圖書館不論在數量或質量上,都與四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極不適應,對擁有十億人口的大國來説,一千多個圖書館實在太少。省圖書館至今還只是個籌備處,全國還有近半數的縣沒有圖書館。除北京、上海、天津、武漢重慶外,兒童圖書館在我國基本上還是空白,給少年兒童的課外閲讀和自學造成很大困難。至於八億農村人口的看書學習,至今還是個未能很好解決的大問題。農村圖書室沒有縣圖書館的圖書下去流通,單靠他們自己購買圖書是不能持久和鞏固的,需要國家支持。
(二)圖書館的物質條件困難
首先是經費嚴重不足。多數縣級圖書館全年經費不足一萬元,有的才5—6千元,除去工資、房、水、電和辦公用費,用來買書的錢就所剩無幾了。省級圖書館的經費也很少,許多新出版和進口書刊應該購買而無錢買,有的還拖欠書店的書款,長期不能償還。原因是圖書館經費沒有隨着國內外出版物的增長和漲價,而相應地增加,致使許多圖書館的年購書數量還少於三年困難時期。
其次是空間十分緊張。三十年來圖書館基本建設始終排不上隊,欠帳太多。本來撥給圖書館有限的基建經費也常被挪作它用。北京圖書館新館建設工程,也因工期不明確、投資不足等原因,遷建工作進展十分緩慢。不少已成“危房”,而無錢加固和維修。由於書庫和閲覽室面積太小,長期打捆堆放,使許多有用的資料變成“死書”,以至蟲蛀、鼠咬、黴爛。讀者排隊等座位的現象日漸增多,意見很大。
還有,複印設備是圖書館的重要服務手段,至於書架、閲覽桌椅、目錄櫃、圖書卡片等,或是由於圖書館經費不足,或是由於無人組織生產,也常常發生困難。
(三)圖書館之間缺乏必要的協作和協調
圖書資料,是一種國家資源,必須統籌安排,把它們組織起來,才能合理使用。可是我國圖書館事業長期是處於分散領導,各自為政的狀態。這種狀況如不改變,不僅圖書館本身的現代化無法進行,而且不可能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1957年國務院頒佈的《全國圖書協調方案》中規定建立的中心圖書館委員會,是發展圖書館間的合作,大力挖掘圖書館界的潛力,充分發揮書刊資料的作用,加強為科學研究服務的好辦法。後來被林彪、“四人幫”所破壞,至今尚未完全恢復。各搞一套,而且科研、教育和文化各系統的圖書館之間也缺乏協調,造成在外文書刊採購等項工作上,一方面重複浪費,互相抵消力量,經濟上造成損失,一方面又出現許多空白,無法形成一個有機的體系。
(四)專業千部缺乏
圖書館工作以圖書為對象,學術性、專業性很強,幹部要具有一定科學文化知識。由於林彪、“四人幫”的長期破壞,其中有不少是各種藝術學校或團體淘汰出來的小青年,文化水平很低,一時難以勝任工作。有些主管部門由於對圖書館的性質、特點和作用缺乏正確認識,往往把圖書館當作安置老弱病殘的地方,使老弱病殘過於集中,有些圖書館不能堅持經常上班的約佔工作人員的三分之一,圖書館向有 “養老院”、“休養院”之稱。
圖書館專業人員的生活待遇比文教系統其它部門的專業人員低,他們既沒有獎金,又沒有津貼,調資面又低於學校和科研機構,因而使有些專業人員不安心工作,意見很大,有的甚至要求調離。
(五)有些主管部門不重視圖書館工作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四人幫”的干擾破壞以外,有些主管部門的負責同志對圖書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重視圖書館工作,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有些負責同志認為圖書館既不直接出糧食,又不直接出石油,“可有可無”,經費可多可少。甚至有個別地方把建圖書館當作蓋 “樓、堂、館、所”來“批”。每當各項事業大上的時候,圖書館總是排在最後,但當“下馬”風一來,圖書館卻首當其衝,首先被砍掉。
圖書館管理體制不盡合理,也反映了我們認識上的差距。解放初期,我們是把圖書館和博物館、文物保護單位一起接收的,之後,就統歸文化部文物局管理。其實,圖書館除了少量的古籍善本書屬文物外,它的任務和工作內容主要是為發展現代科學文化技術服務的,同文物工作關係很少。後來幾經變遷,也只把圖書館同文化館一樣作為羣眾文化工作看待,無形中忽略了對圖書館為生產建設和科學研究服務工作的領導。三十年的實踐證明,領導、管理體制不適應,是影響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圖書館工作彙報提綱工作意見

(一)發展圖書館事業
公共圖書館是圖書館網的骨幹力量,各地文化行政部門都要把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當作一件大事來抓,並建議從中央到各省(市、區)有關計劃財政部門,將圖書館事業列入計劃預算項目,給予積極的支持。同時,將圖書館的分佈設置列入城市建設規劃以內。爭取早日建成。對市、縣和城市的區館也要作出規劃,有計劃地發展。爭取在1985年前將全國的省、市、縣(區)圖書館基本建齊。1985年以後根據國家經濟的可能和小型分散、方便羣眾的原則,縣,區行政主管部門還應有計劃地與有關部門配合,逐步在公社、街道設立分館。
中等以上的城市和大城市的區都要設立少年兒童圖書館,縣、區、市圖書館要設立少年兒童閲覽室.
(二)改善圖書館的條件
圖書館投資也是一種人才投資,應同科學研究和教育事業經費的增長相適應。基建費若有3,000萬元,日子才能比較好過一些。
北京圖書館作為國家藏書中心,應從每年分配的採購外文圖書的經費中,直撥一定比例(如50% )的外匯歸該館掌握,以便更好按照需要,並可享有國際圖書貿易中的優惠待遇,直接選購外文書刊。
各地圖書館的基建、房屋維修經費。
建議在有關方面的支持、配合下,建立圖書館專業用品公司,統一組織圖書館用品的生產和供應。
(三)加速北京圖書館新館建設
北圖新館建設工程,應在八一年底完成拆遷、破土動工,八五年交付使用;原計劃投資七千八百萬元,由於建築材料漲價,提高抗震要求以及原框算中有漏列項目等因素,已感不足,需將投資增為一億二千六百三十二萬元(包括引進設備的外匯合人民幣二千萬元)。建議將此項工程列為首都現代化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除請國家建委、計委繼續關懷支持外,並請中央交由北京市具體負責,由一位領導同志掛帥,統籌安排拆遷、施工、市政配套工程等有關工作。
(四)發展圖書館教育和科研事業,加速圖書館專業人員的培養
建議教育部同圖書館事業主管部門密切合作,共同辦好現有高等學校的圖書館專業和情報專業。有條件的省、市、亦應設立圖書館中等專業學校,為省級以下圖書館培養合格人才。則是最主要的一種形式。建議組織圖書館業務工作人員和圖書館專業教師的交流。創造條件,同國外圖書館開展交換館員一類的人員交流活動。
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合理解決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業務職稱和生活待遇問題,以利專業隊伍的穩定和積極性的發揮.
(五)加強和改善對圖書館事業的領導
建議首先解決管理體制問題。圖書館的職能是多方面的,與科研、教育、文化部門都有關係,劃歸那一個部門領導都有侷限性。同時,圖書館作為一項國家事業,也需要進行全國統一規劃。所以,我們認為在國務院下設國家圖書館事業管理局最為理想,除直接管理公共圖書館外,還應擔負起組織各系統圖書館工作之間的協調,統籌圖書館教育、科學研究和有關國際活動等方面的任務。建議根據《全國圖書協調方案》和《1963—197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精神,儘快恢復國家科委領導下的圖書組,以便加強各系統圖書館間的協作,促進全國圖書館網絡化、現代化的實現。 [1-2] 
參考資料
  • 1.    《圖書館工作彙報提綱》總結
  • 2.    《圖書館工作彙報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