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圓葉大黃

鎖定
圓葉大黃(Rheum tataricum L. f.),為蓼科大黃屬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50釐米,根粗壯,莖直立,莖生葉。基生葉平鋪於地上,葉片紙質,圓形,有短柄。圓錐花序,分枝成寬闊的圓球狀。果實紫紅色,卵形或卵狀橢圓形。5月開花,6-7月結果。
產於新疆,阿富汗、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等地。生長在海拔500-1000米的荒漠草地中。
中文名
圓葉大黃
拉丁學名
Rheum tataricum L. f.
別    名
韃靼大黃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4] 
石竹目
蓼科
大黃屬
圓葉大黃
分佈區域
新疆,阿富汗、俄羅斯、哈薩克斯坦

圓葉大黃形態特徵

圓葉大黃
圓葉大黃(2張)
多年生 [1]  中型草本,高35-50釐米,根粗壯。莖直立,粗短,中空,無毛,具1片基生葉或無。基生葉大型,平鋪地上,葉片紙質,通常寬稍大於長,心狀或圓形,長20-35釐米,寬27-50釐米,頂端圓鈍,基部心形,不規則全緣,邊緣具軟骨質細齒,兩面光滑無毛或葉下面脈上具乳突;葉柄短粗,半圓柱狀,無毛;莖生葉小近圓形,直徑約5-6釐米。圓錐花序自中部分枝,通常具3次分枝,各級分枝擴展,形成闊圓球狀,具細縱稜,光滑無毛或上部有小乳突,通常每簇有花1-2朵,小苞片鱗片狀;花梗細長,長2.5-5毫米,關節在中上部;花被片黃白色,寬橢圓形或寬卵狀橢圓形,長2毫米或稍強,寬約1.5毫米,外輪3片稍窄小;雄蕊9,略短於花被,花葯矩圓形,花絲上部漸寬,長1毫米或稍強;花盤與花被基部合生;子房三角狀卵形,花柱細長反曲,柱頭闊扁盤狀,表面不平整。果實紫紅色卵形,有時成三角狀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0-12毫米,寬6-9毫米,頂端微凹,基部心形,翅窄,寬約1.5毫米,縱脈靠近翅的外緣,宿存花被稍增大;種子卵形,寬約5毫米,深褐色。花期5月,果期6-7月。 [2]  [5] 

圓葉大黃生長環境

生於荒漠草地 [2] 

圓葉大黃栽培技術

圓葉大黃繁殖方法

  1. 種子繁殖先育苗,後移栽。①採種 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3年生優良品種作留種母株。於5-6月抽薹時在株旁立一支柱,用塑料繩輕輕捆住,避免折斷。當7月中下旬大部分種子呈黑褐色時,剪取花梗,置通風陰涼處使其後熟。數日後收集種子立即秋播。如用於翌春播種,則要將種子陰乾貯藏。種子自然壽命只有1年,陳種發芽率較低。②播種育苗 苗圃應選向陽、排水良好的地塊,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每公頃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22500-30000千克,翻入土中,整平耙細後做成1.3米寬的高畦播種。春播或秋播,以秋季隨採隨播為好。秋播於7月中下旬在整好的苗牀上開橫溝條播,溝距25~30釐米,播幅10釐米,深3-5釐米。然後,將種子均勻地播入溝內,播後覆細肥土,以不見種子為度,隨即澆1次透水,畦面蓋草保濕。每公頃用種60-75千克。春播利用上一年陳種。播前,將種子放入20℃的温水中浸種6-8小時,浸後用濕布覆蓋催芽,經常翻動。當有2%的種子裂口時即可播種,方法同前。亦可直播,按行株距70釐米×50釐米挖穴,每穴播種子5-6粒。③苗期管理 播後幾天就能發芽。發芽後於陰天或傍晚揭去蓋草。苗出齊後,進行第一次除草,並結合間苗1次,每隔3-4釐米,留壯苗1株。結合中耕除草,追施稀薄人畜糞水2-3次,以促幼苗生長健壯。秋後苗枯倒苗後,用稻草覆蓋畦面,以保温保濕。翌春解凍後,當幼苗萌發時及時揭去蓋草乙一般每育苗1公頃,可供移栽大田35-40公頃。
  2. 子芽繁殖 大黃根莖側面萌生有芽眼,可於收挖大黃時,將生長髮育健壯的母株上的芽眼用刀割下。選芽飽滿、無病蟲害的大子芽移栽於苗牀培育。至翌年秋季即可出圃定植。切割過子芽的母株上韻傷口,要用草木灰處理,以防傷口腐爛。 [3] 

圓葉大黃定植移栽

  1. 選地整地 栽培地應選土質疏鬆、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然後,深翻33釐米以上。噴施免深耕土壤調理劑,每667平方米200克,加水100千克,噴布地面,改善土壤深層的物理性狀。結合整地,每公頃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37500-45000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後做畦,開好排水溝栽種。
  2. 移栽 秋季播種的於翌年9-10月秋後移栽,當年春播的於翌年3-4月上旬移栽。秋季移栽幼苗生長健壯。栽前,選根莖有中指粗的壯苗,剪去主根下部細長的部分及主根上的側根。按行株距70釐米×50釐米挖穴,穴深20-30釐米,每穴施入土雜肥1-2千克,與穴土拌勻。然後,每穴栽苗或子芽1株。秋栽覆土宜厚,應高出芽嘴5-7釐米,以免遭受凍害。春栽可適當淺覆土,使苗葉露出地面即可。大黃移栽後的第一年,在行間可間種大豆或玉米等作物。 [3] 

圓葉大黃田間管理

  1. 中耕除草 春栽的於當年6月中旬、8月中旬、9-10月各進行中耕除草1次,共3次。以後除草次數與秋栽相同。秋栽的於翌年4月中下旬幼苗剛萌發時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第二次於6月中下旬,第三次於9-10月倒苗後。第三年大黃生長健壯,已經封行,只在春季萌發時和秋季倒苗後各除草1次。
  2. 追肥 大黃喜肥,要結合每次中耕除草追肥1次。前兩次施用入畜糞水或腐熟餅肥;第三次在秋季倒苗後,重施土雜肥加火土灰或過磷酸鈣,施後培土防凍,並灌1次封凍水。
  3. 培土 大黃根莖肥大且不斷向上生長,因此在每次中耕除草和追肥後,在莖基周圍要培土,以利根莖生長,增加產量。
  4. 打薹 大黃移栽後的3-4年,於每年的5-6月抽薹開花,要消耗大量養分。因此,除留種地外,應及早打掉花薹,使養分集中供應地下根莖生長。這也是-項增產措施。 [3] 

圓葉大黃收穫

藥用根收穫 春栽3年、秋栽4年採收。於7月種子成熟後及時收穫,否則地下根莖易腐爛,且大黃有效成分明顯下降,影響藥材質量和產量。收挖時,先割去地上莖葉,挖松根莖周圍的泥土,小心將根莖完整挖取,抖去泥土,運回加工。 [3] 
菜用收穫 作為蔬菜用的大黃,在定植的第二年5-6月份即可採收。一次性採收嫩葉片食用時,須留下數片葉,以保持翌年的長勢。8月後葉柄粗硬,品質降低。 [3] 
軟化栽培 大黃可進行越冬栽培。於秋末冬初將根株挖出,密植於日光温室中,保持20℃的温度,在黑暗的條件下,經30天即可得到黃紅色的葉柄,食用更脆嫩、鮮美。 [3] 

圓葉大黃產地分佈

中國產地:新疆西部。
國外產地:阿富汗、俄羅斯、哈薩克斯坦。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