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圍困

(蘇聯1974年米哈伊爾·葉爾紹夫執導電影)

鎖定
《圍困》是米哈伊爾·葉爾紹夫、Yu. Makarov、L. Petrova執導的動作歷史片,Yuri Solomin、Yevgeni Lebedev等參演。
該片講述了偉大衞國戰爭期間列寧格勒遭受德寇圍困的九百天,列寧格勒軍民克服種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困難--飢餓,轟炸,疾病,寒冷——保衞了這座“英雄城”並最終打破了德寇的圍困的故事。
中文名
圍困
外文名
Blokada: Luzhskiy rubezh, Pulkovskiy meredian
類    型
動作、劇情、歷史
製片地區
蘇聯
導    演
米哈伊爾·葉爾紹夫
主    演
Yuri Solomin
片    長
170 分鐘
上映時間
1974年
對白語言
俄語
色    彩
彩色

圍困劇情簡介

《圍困》反映的是蘇德戰爭期間,在德軍兵臨列寧格勒城下的900個日日夜夜中,該城軍民團結一致,堅守崗位與敵人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並最終粉碎敵人妄圖攻陷這座英雄城市的陰謀的故事 [1] 

圍困演職員表

圍困演員表

    • Yuri Solomin 飾 Aleksei Zvyagintsev
    • Evgeniy Lebedev 飾 Ivan Korolyov
    • Irina Akulova 飾 Vera Korolyova
    • Vladislav Strzhelchik 飾 Fyodor Valitskiy
    • Aleksandr Razin 飾 Anatoliy Valitskiy
    • Boris Gorbatov 飾 Stalin
    • Mikhail Ulyanov 飾 Zhukov
    • Juozas Budraitis 飾 --

圍困職員表

原著 Aleksandr Chakovskiy
導演 米哈伊爾·葉爾紹夫、Yu. Makarov、L. Petrova
編劇 Aleksandr Chakovskiy、Boris Gorbatov、Arnold Vitol
攝影 Anatoli Nazarov
配樂 Venyamin Basner
藝術指導 Mikhail Ivanov
展開

圍困音樂原聲

電影《圍困》的主題音樂是悲壯的,那是音樂家季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在圍城期間創作的《第七交響樂——列寧格勒》,作曲家把交響曲“獻給我們的反法西斯戰鬥,獻給我們未來的勝利,獻給我出生的城市”。《圍困》本身也是一部交響樂,是悲愴,也是英雄,它永遠鼓舞着所有那些把自由看得比生命更寶貴的人——無論過去,還是未來。

圍困影片評價

驚悚片《圍困》 驚悚片《圍困》
影片以“盧加防線”、“普爾科沃子午線”、“列寧格勒節拍器”和“火花”四個城市保衞戰的高潮為圓心,真實而又藝術地刻畫了眾多不同身份、不同年齡、性別的人物的英雄形象。《圍困》並不單純表現列寧格勒保衞戰,它還與其他的主要戰役聯繫起來,從戰略的高度上表現該戰役的作用和意義。影片再現了斯大林伏羅希洛夫、莫洛托夫、日丹諾夫、朱可夫以及希特勒和他的大本營的眾多高級將領的形象,以及他們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此外,全景性戰爭融入了紀實性電影鏡頭也使影片所反映的事件更加逼真。
《圍困》是一部氣勢磅礴的蘇聯衞國戰爭史詩巨片,是蘇聯導演米哈伊爾·葉爾紹夫(Mikhail Yershov)的代表作。影片分兩部。1941年至1944年的列寧格勒,人類歷史上最鮮血淋漓和曠日持久的圍城與反圍城戰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圍困持續900天,“英雄城”軍民終以包括66.3萬人死難在內的慘痛代價捍衞了自己的光榮……其間突出表現了朱可夫以攻為守的克敵勇氣和料敵如神的制勝智慧,同時穿插各色人等的戰爭人生以及老布爾什維克的護士女兒與愛國建築師不肖子和少校營長的恩怨情仇。圍困打開缺口後的1943年至1944年只是一筆帶過。蘇聯式的全民抗戰神話,比衞國戰爭三部曲更重視細節表現也更立場鮮明。全景式與紀實性相結合,雄渾悲壯,蕩氣迴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