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

鎖定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也稱國際象棋世界棋王賽,是世界國際象棋聯合會(國際棋聯)組織的最高水平的國際象棋個人大賽。該賽事正式創辦於1886年,原先採取逐級選拔的辦法,從區域賽,到區際賽、候選人賽,產生世界冠軍候選人,與上屆世界冠軍進行對抗賽,產生新一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從辦賽歷史、項目普及度、獎金數等多角度看,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堪稱世界第一棋戰。 [2]  [48] 
2023年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中國棋手丁立人戰勝涅波姆尼亞奇,成為國際象棋歷史上第十七位男子個人世界冠軍。 [34]  [36] 
中文名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
外文名
World Chess Championship Match
舉辦地點
全世界
賽事類型
國際象棋個人賽
主辦機構
世界國際象棋聯合會
舉辦時間
始於1886年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賽制沿革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創辦於1886年,大致上每兩三年舉行一屆,但並不固定,還因為世界大戰等原因,中斷過幾次。從1948年到1990年,基本上每三年舉行一屆。從1993年到2005年,職業棋協(PCA)和國際棋聯(FIDE)各自舉辦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世界國際象棋錦標賽)。2006年舉行統一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此後大致上每一兩年舉行一屆。 [1-2] 
比賽採取逐級選拔的辦法。其初賽為區域賽,此後分別為區際賽和候選人賽。候選人賽的決賽優勝者即為世界冠軍候選人,獲得與上屆世界冠軍進行對抗賽的資格。對抗賽賽制經歷了多次變化。最早的對抗賽不限局數,先勝10局者為世界冠軍;後一度改為20局制,先得10.5分者為世界冠軍;後又改為不限局數先勝10局、8局、6局者為世界冠軍,或改為24局制、20局制、16局制、14局制、12局制等。 [1-2]  [45] 
現行賽制是14局制,雙方進行14盤慢棋的較量,先得7.5分者為世界冠軍。慢棋用時規定:第一時限每方120分鐘走40步,第二時限每方60分鐘走20步,第三時限每方15分鐘包乾,從第61回合起,每步棋加30秒。 [1]  [44] 
如果14輪比賽結束後戰成7比7平,那麼雙方通過快棋加賽決出勝負。加賽規則為:雙方先進行(抽籤定先後手)4盤25+10快棋(每方25分鐘,每步加10秒),如果未分出勝負,再進行(重新抽籤)兩盤5+3超快棋(每方5分鐘,每步加3秒);如果仍是平手,再加賽(重新抽籤)兩盤5+3;如果仍是平手,加賽(最後一次抽籤)一盤3+2(每方3分鐘,每步加2秒);如果弈和,雙方換先,繼續加賽一盤3+2;如果還是和棋,繼續換先加賽3+2,直至分出勝負。 [33]  [35]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發展歷史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早期的世界冠軍賽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有着上百年曆史。奧地利棋手斯坦尼茨被普遍認為是第一位現代國際象棋大師,他於1886年在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上擊敗德國棋手阿道夫·安德森而榮登王座,成為第一位正式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1894年,德國棋手拉斯克擊敗斯坦尼茨,成為新冠軍,直到1921年他被古巴人卡帕布蘭卡打敗。1927年,卡帕布蘭卡被法國棋手阿廖欣拉下王座。阿廖欣在1935年輸給荷蘭棋手尤偉而丟失了1屆冠軍,但兩年後他又從尤偉手中奪回了冠軍,並一直保持到他1946年去世為止。
1946年,已經成立22年的國際象棋聯合會(FIDE)開始全方位管理世界上的國際象棋比賽,制定了一系列統一的國際象棋比賽規則,並開始舉辦“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大賽”以及各種級別的錦標賽。戰後的世界國際象棋錦標賽幾乎成了前蘇聯棋手的一統天下。從1948年起,除了1972年美國棋手費舍爾拿下1屆冠軍外,其餘冠軍寶座都被前蘇聯棋手鮑特維尼克斯梅斯洛夫、塔爾、彼得羅相斯帕斯基所佔據。其中亞美尼亞籍棋手彼得羅相保持世界冠軍稱號達6年之久,被稱為“鐵棋手”;而兩位俄羅斯籍的超級大師卡爾波夫卡斯帕羅夫從1975年起就長期佔據着世界冠軍寶座。 [3]  [45]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兩大對立的棋王賽

1993年,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格局被打破,從1993年到2006年,國際象棋界一直存在兩個世界冠軍。這兩個世界冠軍分別來自兩個對立的國際組織,一個是歷史悠久的國際棋聯(FIDE),這也是唯一的官方組織,擁有170多個會員國。另一個組織則是由卡斯帕羅夫和肖特於1993年脱離國際棋聯後自立山頭成立的職業棋協(PCA)。
追述世界棋壇的混亂起源,要從1984年卡斯帕羅夫挑戰老棋王卡爾波夫,爭奪世界棋王稱號開始説起,人們將他們稱之為“小卡”和“大卡”。自1984年至1990年的6年多的時間裏,“二卡”共進行了5次爭霸,交鋒144局,小卡以勝20負18和106的總戰績略微領先。 [4] 
沒有勝者的世界棋王賽
在老棋王費舍爾悄然隱退棋壇後,卡爾波夫揹着不戰而勝的遺憾獨霸國際象棋世界棋壇9年之久。直到1984年,卡爾波夫“獨孤求敗”的輝煌歷史終於在年僅21歲的卡斯帕羅夫的挑戰下遭到最大的威脅。這一戰就進行了5個多月,兩人大戰48盤,連和17盤,創下了國際象棋歷史上比賽時間最長的紀錄。
1984年9月10日,卡斯帕羅夫和卡爾波夫在莫斯科開始了首次碰撞。此番大戰規定,和棋不計分,對局數不受限制,兩人中先勝6局者便可獲得世界冠軍的稱號。
當比賽進行至第42局時,“二卡”均已達到了身心所承受的最大限度,此時總和局達到了35局。對此,前世界冠軍塔爾指出,為了避免再發生類似“無限”和棋現象,國際棋聯應啓用原有規則,即最多下24局,先得12.5分者為勝。
沉悶的和棋一直延續到第48局,卡斯帕羅夫出人意料地連扳2局,就在卡爾波夫提出要推遲第49局的比賽的時候,當時的國際棋聯主席,弗羅倫西奧·坎波馬內斯站了出來。1985年2月15日,坎波馬內斯在莫斯科一家旅館中舉行記者招待會宣佈,結束“二卡”正在進行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在同年按照最高局數24局的舊規則重新在“二卡”之間開始世界冠軍爭奪。
坎波馬內斯的決定立即在棋界引起軒然大波。對於坎氏的決定最為憤怒的是卡斯帕羅夫,而應該是“受益一方”的卡爾波夫也同樣對“決定”表示了強烈的反對。為了平息“二卡”的不滿,坎波馬內斯與他們協商了1個多小時。最終,坎氏宣佈卡爾波夫接受了這一決定,而卡斯帕羅夫將服從決定。憤怒的卡斯帕羅夫指責卡爾波夫和坎波馬內斯串通一氣。這一事件在卡斯帕羅夫心中種下了對於國際棋聯不滿的火種。
1985年9月2日,“二卡”第二次世界冠軍爭霸賽在莫斯科拉開戰幕。經過24局鏖戰卡斯帕羅夫最終奪得冠軍,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男子國際象棋世界冠軍。
自此之後,卡斯帕羅夫稱霸棋壇15年,即使丟掉了世界冠軍的稱號後,他仍是國際棋聯等級分最高的棋手。1986年、1987年和1990年,卡爾波夫三度發動復辟之戰,儘管依舊殺得風雲激盪,但卡斯帕羅夫的地位已難以撼動。卡爾波夫的復辟之戰均以失敗告終。 [4] 
特級大師協會中途夭折
在1987年“二卡”第四次大戰之後不久,國際棋聯這一世界國際象棋領導機構的權威性受到了嚴重挑戰。卡斯帕羅夫和比利時嗜好棋藝的百萬富翁科克聯手成立了“特級大師協會”,宗旨是爭取在高級別的比賽中讓棋手有更多的自主權。“國際象棋國際特級大師協會”創辦之初只有8名成員,雖説人丁稀疏,但各個都是世界棋壇中呼風喚雨的人物。在這個與國際棋聯分庭抗禮的組織中,卡斯帕羅夫自任主席。至1989年5月時,協會已經擴大到了243人,並於1989年創辦了首屆世界盃國際象棋個人冠軍系列賽。
可是,卡斯帕羅夫引為自豪的“特級大師協會”並未如他所願那樣發揮職能。最終,坎波馬內斯憑藉老辣的外交“鐵腕”,輕而易舉地使特級大師協會變成了只能是在國際棋聯手下得到某種程度自由的下屬組織。憤然之下,卡斯帕羅夫辭去主席之職並退出“特級大師協會”。 [4] 
兩個棋王共同現世
在與國際棋聯長期不能“和平共處”後,1993年,卡斯帕羅夫和肖特“揭竿而起”,發表聯合聲明,拒絕國際棋聯對他們兩人間世界冠軍賽的安排,並在脱離國際棋聯後自立山頭成立了國際職業棋協(PCA)。對於卡斯帕羅夫和肖特的行為,多年來一直統治着國際象棋界的國際棋聯自然不能等閒視之。3月23日,國際棋聯宣佈正式由卡爾波夫與候選人賽亞軍蒂曼來參加當年的世界冠軍賽。兩個月後,國際棋聯又宣佈取消卡斯帕羅夫和肖特的世界冠軍稱號和挑戰者資格。1993年秋天,兩場世界冠軍爭奪賽便在這種前提下產生出來,出現了兩個國際象棋男子世界冠軍賽幾乎同時舉行的新鮮事。9月7日,卡斯帕羅夫與肖特在倫敦進行了首局交鋒,而在此前一天,卡爾波夫與蒂曼的戰鬥已於荷蘭茲沃勒打響。卡斯帕羅夫成為職業棋協世界冠軍,卡爾波夫成為世界棋聯世界冠軍。 [4] 
2002年布拉格協議
2002年初,極富外交才能的前美國棋王塞拉萬主動承擔起卡斯帕羅夫與國際棋聯和解的中間人。按照權威人士的説法,卡斯帕羅夫此時與國際棋聯走到一起的時機已經成熟。
為了結束國際象棋界這種混亂的局面,2002年,國際棋聯(FIDE)與職業棋協(PCA)在捷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格達成的統一協議(也稱“布拉格協議”),宣佈組織國際象棋統一棋王賽。最初按照布拉格協議的規定,統一棋王賽應於2003年10月或11月舉行。比賽的一方由是2002年多特蒙特大賽的勝利者與職業棋協世界冠軍克拉姆尼克爭奪;另一方則由2001年國際棋聯世界錦標賽冠軍波諾馬廖夫和世界等級分最高的棋手卡斯帕羅夫爭奪。但是由於波諾馬廖夫後來拒絕在比賽協議上簽字,導致這場比賽一拖再拖。2004年,國際棋聯又宣佈由2004年男子世錦賽冠軍卡西姆扎諾夫與卡斯帕羅夫交鋒,勝者將與當時職業棋協(PCA)的世界冠軍克拉姆尼克進行一場對抗賽,以決出“真正的世界冠軍”。然而,此計劃又屢次出現波折。
2005年1月,卡斯帕羅夫宣佈退出統一棋王賽。又過了兩個月,這位叱吒棋壇20餘年的“國際象棋巨無霸”又出人意料地宣佈退出職業生涯,轉向政壇。
2005年阿根廷聖路易斯市市長阿爾博託與國際棋聯經過協商後共同簽署了主辦協議,宣佈於2005年9月27日至10月16日舉辦由8人蔘加的統一棋王賽。
然而,職業棋協世界冠軍克拉姆尼克對外宣佈他將不參加在阿根廷聖路易斯市舉行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理由是國際棋聯未能履行布拉格協議所規定的義務。他還提到,願意與此次聖路易斯世界冠軍賽的勝者舉行一場對抗賽,爭奪統一的世界冠軍頭銜。同時還表示,如果國際棋聯無意再繼續履行布拉格協議,他將另找他人組織一對一的世界冠軍對抗賽。
由於職業棋協世界冠軍克拉姆尼克拒絕參加此次世界冠軍賽,統一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暫時擱淺。 [4]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統一的世界冠軍賽

經過多方努力,2006年9月底至10月初,統一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俗稱統一棋王爭霸戰)在俄羅斯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首府埃利斯塔成功舉行,國際棋聯世界冠軍託帕洛夫對陣職業棋協世界冠軍克拉姆尼克。雙方在慢棋比賽中打平,最後克拉姆尼克通過快棋加賽戰勝了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保加利亞棋手託帕洛夫,成為國際象棋界自1993年以來首位統一的無爭議的世界冠軍。 [13] 
2007年在墨西哥城舉行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中,俄羅斯棋手克拉姆尼克負於印度棋手阿南德,失去世界冠軍。阿南德2007年登上世界國際象棋棋王寶座後,又先後在2008年、2010年、2012年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上分別擊敗了克拉姆尼克、託帕洛夫、格爾凡德三位挑戰者,三次成功衞冕世界冠軍。 [5]  [37-38] 
2013年11月7日至22日,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在印度欽奈舉行,世界排名第一的挪威棋手卡爾森挑戰印度棋手阿南德。根據比賽規則,慢棋12局棋先得6.5分者獲勝,若打平則進行快棋加賽。最終卡爾森以勝3局平7局、總比分6.5比3.5的成績擊敗阿南德,提前兩輪結束對抗賽,成為無爭議的第16位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同時他又保持着最高等級分的歷史紀錄,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棋王。後來卡爾森又在2014年、2016年、2018年、2021年分別擊敗挑戰者阿南德、卡爾亞金、卡魯阿納、涅波姆尼亞奇,四次成功衞冕世界棋王,達成五連冠。2022年,卡爾森表示不再捍衞世界冠軍頭銜。 [6-8]  [14]  [16]  [39] 
由於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爾森不參加2023年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根據國際棋聯規定,由2022年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候選人賽前兩名——俄羅斯棋手涅波姆尼亞奇和中國棋手丁立人——參加2023年世界冠軍賽,爭奪棋王頭銜。 [16]  2023年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4月7日舉行開幕式。 [1]  4月9日第一輪,丁立人執黑後手與涅波姆尼亞奇握手言和。 [20]  4月10日第二輪,丁立人執白不敵涅波姆尼亞奇。 [21]  4月12日第三輪,丁立人後手戰和涅波姆尼亞奇 [22]  4月13日第四輪,丁立人執白勝,扳平比分。 [23]  4月15日第五輪,丁立人執黑48回合不敵涅波姆尼亞奇。 [24]  4月16日第六輪,丁立人執白44回合完勝涅波姆尼亞奇,再次扳平比分。 [25]  4月18日第七輪,丁立人不敵涅波姆尼亞奇,冠軍賽前半程過後,丁立人3比4落後。 [26]  4月20日第八輪,丁立人執白,以和棋收場 [27]  4月21日第九輪,丁立人執黑,進行至82回合戰和涅波姆尼亞奇。 [28]  4月23日第十輪,丁立人執白先手戰和涅波姆尼亞奇。 [29]  4月24日第十一輪,丁立人執黑與涅波姆尼亞奇連續第四盤和棋。 [30]  4月26日第十二輪,丁立人執白在落後局面下上演大逆轉,第三次扳平比分。 [31]  4月27日第十三輪,丁立人後手與涅波姆尼亞奇戰和。 [32]  4月29日第十四輪,丁立人先手與涅波姆尼亞奇戰和,雙方14局慢棋戰成7比7,通過快棋加賽決定世界冠軍歸屬。 [33]  4月30日,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快棋加賽,在四盤25分鐘每步棋加10秒的快棋中,前三盤均戰和,最後一盤丁立人執黑勝,以2.5比1.5的比分戰勝涅波姆尼亞奇,成為國際象棋歷史上第十七位世界冠軍,也是首位獲得國際象棋世界棋王的中國棋手。 [19]  [34]  5月1日,舉行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閉幕式。 [1] 
2024年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由古克什挑戰現任世界冠軍丁立人。 [49]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歷屆比賽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歷屆賽果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歷屆決賽結果一覽表
年度
冠軍
亞軍
賽制
早期世界冠軍賽(1886—1993)
1886
10
5
5
約翰尼斯·朱可託
先勝10局奪冠
1889
威廉·斯坦尼茨
10
1
6
米哈伊爾·契格林
20局制,先得10.5分獲勝,打平則加賽,直至一人獲勝10局
1891
威廉·斯坦尼茨
6
9
4
伊西多·岡斯伯格
1892
威廉·斯坦尼茨
10
5
8
米哈伊爾·契格林
1894
10
4
5
威廉·斯坦尼茨
先勝10局奪冠
1897
埃曼紐爾·拉斯克
10
5
2
威廉·斯坦尼茨
1907
埃曼紐爾·拉斯克
8
7
0
弗蘭克·馬歇爾
先勝8局奪冠
1908
埃曼紐爾·拉斯克
8
5
3
西格貝特·塔拉什
1910
埃曼紐爾·拉斯克
1
8
1
卡爾·施累希特
10局制,打平則衞冕
1910
埃曼紐爾·拉斯克
8
3
0
大衞·雅諾斯基
先勝8局奪冠
1921
4
10
0
埃曼紐爾·拉斯克
24局制,拉斯克退賽
1927
6
25
3
何塞·卡帕布蘭卡
先勝6局奪冠
1929
亞歷山大·阿廖欣
11
9
5
埃菲姆·鮑戈留波夫
先勝6局並且得分超過15分奪冠
1934
亞歷山大·阿廖欣
8
15
3
埃菲姆·鮑戈留波夫
1935
9
13
8
亞歷山大·阿廖欣
1937
亞歷山大·阿廖欣
10
11
4
馬克斯·尤偉
1948
10
8
2
5人進行循環賽,鮑特維尼克得14分奪冠
1951
米哈伊爾·鮑特維尼克
5
14
5
大衞·布朗斯汀
24局制,挑戰者先得12.5分奪冠,棋王先得12分衞冕。
1954
米哈伊爾·鮑特維尼克
7
10
7
瓦西里·斯梅斯洛夫
1957
6
13
3
米哈伊爾·鮑特維尼克
1958
米哈伊爾·鮑特維尼克
7
11
5
瓦西里·斯梅斯洛夫
1960
6
13
2
米哈伊爾·鮑特維尼克
1961
米哈伊爾·鮑特維尼克
10
6
5
米哈伊爾·塔爾
1963
5
15
2
米哈伊爾·鮑特維尼克
1966
提格蘭·彼得羅相
4
17
3
鮑里斯·斯帕斯基
1969
6
13
4
提格蘭·彼得羅相
1972
7
11
3
鮑里斯·斯帕斯基
1975
0
0
0
鮑比·費舍爾
鮑比·費舍爾退賽
1978
阿那托里·卡爾波夫
6
21
5
維克多·科爾奇諾依
先勝6局奪冠
1981
阿那托里·卡爾波夫
6
10
2
維克多·科爾奇諾依
1984
阿那托里·卡爾波夫
5
40
3
加里·卡斯帕羅夫
先勝6局奪冠,比賽被叫停
1985
5
16
3
阿那托里·卡爾波夫
24局制,挑戰者先得12.5分奪冠,棋王先得12分衞冕 [9-12]  [17-18]  [45] 
1986
加里·卡斯帕羅夫
5
15
4
阿那托里·卡爾波夫
1987
加里·卡斯帕羅夫
4
16
4
阿那托里·卡爾波夫
1990
加里·卡斯帕羅夫
4
17
3
阿那托里·卡爾波夫
國際棋聯(FIDE)世界冠軍賽(1993—2005)
1993
阿那托里·卡爾波夫
6
13
2
楊·蒂曼
24局制,先得12.5分奪冠
1996
阿那托里·卡爾波夫
6
9
3
加塔·卡姆斯基
20局制,先得10.5分奪冠
1998
阿那托里·卡爾波夫
4
2
2
維斯瓦納坦·阿南德
6局制,先得3.5分奪冠打平加賽快棋 [43] 
1999
2
3
1
弗拉基米爾·阿科比揚
2000
3
1
0
阿列克謝·希羅夫
2002
2
5
0
瓦西里·伊萬丘克
8局制,先得4.5分奪冠打平加賽快棋 [42] 
2004
3
3
2
邁克爾·亞當斯
2005
6
8
0
8人進行雙循環賽,託帕洛夫得10分奪冠 [41] 
職業棋協(PCA)世界冠軍賽(1993—2005)
1993
加里·卡斯帕羅夫
6
13
1
奈傑爾·肖特
24局制,先得12.5分奪冠
1995
加里·卡斯帕羅夫
4
13
1
維斯瓦納坦·阿南德
20局制,先得10.5分奪冠
2000
2
13
0
加里·卡斯帕羅夫
16局制,先得8.5分奪冠
2004
弗拉基米爾·克拉姆尼克
2
10
2
彼得·列科
14局制,打平即衞冕 [4]  [13] 
統一世界冠軍賽(2006至今)
2006
弗拉基米爾·克拉姆尼克
5
7
4
韋塞林·託帕洛夫
12局制,打平加賽快棋 [13] 
2007
維斯瓦納坦·阿南德
4
10
0
8人進行雙循環賽,阿南德得9分奪冠 [13] 
2008
維斯瓦納坦·阿南德
3
7
1
弗拉基米爾·克拉姆尼克
12局制,先得6.5分奪冠打平加賽快棋和超快棋(2016年加賽快棋卡爾森2勝2和卡爾亞金,2018年加賽快棋卡爾森3勝卡魯阿納) [5-7]  [14] 
2010
維斯瓦納坦·阿南德
3
7
2
韋塞林·託帕洛夫
2012
維斯瓦納坦·阿南德
2
13
1
鮑里斯·格爾凡德
2013
3
7
0
維斯瓦納坦·阿南德
2014
馬格努斯·卡爾森
3
7
1
維斯瓦納坦·阿南德
2016
馬格努斯·卡爾森
1
10
1
2018
馬格努斯·卡爾森
0
12
0
2021
馬格努斯·卡爾森
4
7
0
14局制,先得7.5分奪冠 [1]  [8] 
快棋加賽丁立人1勝3和 [19]  [21]  [23-26]  [31] 
2023
丁立人
3
8
3
伊恩·涅波姆尼亞奇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歷任冠軍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歷任冠軍一覽表
時間
冠軍
國籍
備註
1886-1894
威廉·斯坦尼茨
奧地利
早期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
(無爭議世界冠軍)
1894-1921
埃曼紐爾·拉斯克
德國
1921-1927
何塞·卡帕布蘭卡
古巴
1927-1935
亞歷山大·阿廖欣
法國
1935-1937
馬克斯·尤偉
荷蘭
1937-1946
亞歷山大·阿廖欣
法國
1948-1957
米哈伊爾·鮑特維尼克
蘇聯
1957-1958
瓦西里·斯梅斯洛夫
蘇聯
1958-1960
米哈伊爾·鮑特維尼克
蘇聯
1960-1961
米哈伊爾·塔爾
蘇聯
1961-1963
米哈伊爾·鮑特維尼克
蘇聯
1963-1969
提格蘭·彼得羅相
蘇聯
1969-1972
鮑里斯·斯帕斯基
蘇聯
1972-1974
鮑比·費舍爾
美國
1975-1985
阿那托里·卡爾波夫
蘇聯
1986-1993
加里·卡斯帕羅夫
蘇聯/俄羅斯
1993-2005
加里·卡斯帕羅夫
俄羅斯
職業棋協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
2005-2006
弗拉基米爾·克拉姆尼克
俄羅斯
1993-1999
阿那托里·卡爾波夫
俄羅斯
世界棋聯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
1999-2000
亞歷山大·哈里夫曼
俄羅斯
2000-2002
維斯瓦納坦·阿南德
印度
2002-2004
盧斯蘭·波諾馬廖夫
烏克蘭
2004-2005
魯斯塔姆·卡西姆扎諾夫
烏茲別克斯坦
2005-2006
韋塞林·託帕洛夫
保加利亞
2006-2007
弗拉基米爾·克拉姆尼克
俄羅斯
統一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
(無爭議世界冠軍) [3]  [7-8]  [36] 
2007-2013
維斯瓦納坦·阿南德
印度
2013-2023
馬格努斯·卡爾森
挪威
2023-
丁立人
中國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歷任冠軍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歷任冠軍 [40]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歷屆獎金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是國際象棋界最具影響力的比賽,以下是歷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獎金的增長情況。
1886年,威廉·斯坦尼茨VS祖克維特:總獎金800英鎊。獎金平分,斯坦尼茨贏得了比賽。
1891年,威廉·斯坦尼茨VS岡斯伯格:總獎金3000美元。斯坦尼茨贏得了比賽,並獲得了2000美元冠軍獎金。
1921年,卡帕布蘭卡VS拉斯克:總獎金25000美元。卡帕布蘭卡贏得了比賽,但只獲得了12000美元的獎金,拉斯克卻得到了13000美元。
1927年,亞歷山大·阿廖欣VS卡帕布蘭卡:總獎金10000美元。阿廖欣贏得了比賽,冠軍獎金8000美元,卡帕布蘭卡只得到了2000美元的出場費。
1935年,尤偉VS阿廖欣:獎金10000美元。尤偉贏得了比賽,獲得10000美元獎金。
1966年,提格蘭·彼得羅相VS斯帕斯基:獎金2000美元。在蘇聯時代,世界象棋世界冠軍賽只是內部事務,所以彼得羅相贏得這場比賽只有2000美元的獎金入賬。
1972年,鮑比·費舍爾VS斯帕斯基:總獎金25萬美元。鮑比·費舍爾給世界象棋錦標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興趣和金錢。除了鉅額獎金,費舍爾還要求獲得比賽電視轉播權和入場券的30%。費舍爾贏得了比賽,冠軍獎金為156250美元。
1978年,卡爾波夫VS科奇諾伊:總獎金56萬美元。卡爾波夫贏了這場比賽,獲得35萬美元。
1990年,卡斯帕羅夫VS卡爾波夫:總獎金300萬美元。卡斯帕羅夫獲勝,贏得187.5萬美元。
1995年,卡斯帕羅夫VS維希·阿南德:總獎金150萬美元。卡斯帕羅夫擊敗阿南德獲得世界冠軍,奪取了100萬美元。
2000年,卡斯帕羅夫VS克拉姆尼克:總獎金200萬美元。克拉姆尼克贏了卡斯帕羅夫,贏得了133萬美元。
2006年,克拉姆尼克VS託帕洛夫:總獎金100萬美元。獎金被安排平均分配,每人50萬美元,克拉姆尼克獲勝。
2008年,維希·阿南德VS克拉姆尼克:總獎金150萬歐元(190萬美元)。阿南德奪冠,每位棋手都獲得了相同的95萬美元獎金。
2010年,維希·阿南德VS託帕洛夫:總獎金200萬歐元(280萬美元)。阿南德獲勝,贏得了168萬美元的冠軍獎金。
2012年,維希·阿南德VS鮑里斯·格爾芬德:總獎金255萬美元。阿南德獲勝,贏得153萬美元。除此之外,阿南德還獲得了印度政府40萬美元的獎勵。 [46] 
2013年,馬格努斯·卡爾森VS阿南德:總獎金265歐元(250萬美元)。卡爾森贏得冠軍,獎金150萬美元。 [47-48] 
2014年,馬格努斯·卡爾森VS阿南德:總獎金100萬歐元(125萬美元)。比賽優勝者卡爾森得到75萬美元,阿南德得到50萬美元。 [46] 
2016年,馬格努斯·卡爾森VS卡爾亞金:總獎金100萬歐元。取勝的卡爾森本應獲得55萬歐元獎金,由於他此前在一次賽後發佈會裏提前離場,而被處以10%獎金的罰款,最終拿到49.5萬歐元。卡爾亞金獲得45萬歐元獎金。 [7] 
2018年,馬格努斯·卡爾森VS卡魯阿納:總獎金100萬歐元(125萬美元)。卡爾森贏得55萬歐元(625100美元)的冠軍獎金,卡魯阿納獲得45萬歐元(511400美元)。 [46] 
2021年,馬格努斯·卡爾森VS涅波姆尼亞奇:總獎金200萬歐元。冠軍卡爾森獲得60%(120萬歐元),亞軍涅波姆尼亞奇獲得40%(80萬歐元)。 [8]  [15] 
2023年,丁立人VS涅波姆尼亞奇:總獎金200萬歐元。冠軍丁立人最終獲得110萬歐元獎金,亞軍涅波姆尼亞奇獲得90萬歐元獎金。 [34] 
高獎金的背後也是高強度長時間的付出,參加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的棋手往往要經過半年的備戰,漫長的賽期基本上是個人棋類賽事中最長的。 [4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