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絲1851

鎖定
“國絲1851”是由湖州南潯尚豪絲綢有限公司打造的高端蠶絲被品牌。尚豪絲綢位於湖州南潯輯裏村,輯裏村原名七里村,元末成村,因距橫街、馬腰、南潯等地均為7里路而得名。元末時期,村民就栽桑養蠶,精於產絲。到明朝時候,此地生產的湖絲因為具備”細、圓、勻、堅”和“白、淨、柔、韌”的特點而聞名四方。有史料稱,清代康熙和乾隆兩個皇帝身上的龍袍也是用“輯裏湖絲”做的。1851年,在首屆世界博覽會上,一舉奪得金銀大獎,“國絲1851”也由此而來。
中文名
國絲1851
類    別
高端蠶絲被品牌
打造公司
湖州南潯尚豪絲綢有限公司
價值元素
穿珠灣的水、勻二葉的桑

國絲1851公司簡介

湖州南潯尚豪絲綢有限公司位於“輯裏湖絲”故鄉——浙江省湖州市南潯鎮輯裏村。
湖州南潯尚豪絲綢有限公司是繼承“輯裏湖絲”歷史優良工藝,依託杭嘉湖地區雄厚的絲綢產業基礎,專業生產當地傳承了600多年的特產——桑蠶絲被,旗下擁有“國絲1851”和“真禮”品牌產品。除此之外,尚豪絲綢通過對民間刺繡的挖,研究出主要以“黑、白、灰”三色組成的“絲繡”刺繡藝術品。
絲綢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浙江湖州是我國最早的絲綢產地,錢三漾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絲綢文物表明,距今已有4700年曆史,到南宋時期,已有“湖絲遍天下”的美譽。4700年以來,獲取榮譽最多並且最高的,就是南潯鎮輯裏村所產的“輯裏湖絲”。
輯裏蠶絲,中國蠶絲文化的集大成者與經典典範之地:4700年曆史,中國絲綢發源地;第1,國絲、國寶、國之經典;95之尊,御用聖品(龍袍、皇禮);1851年,首屆世博會金質大獎;60年保存,質如初、色如雪,具有細圓勻堅白淨柔韌之特性,8個銅錢不斷。
尚豪絲綢作為“國絲原產地,輯裏第一家”,代表着輯裏,代表着湖絲,代表着中國蠶絲文化的極致榮耀。並集無數榮譽一身,既是天賜恩澤,更是深深的使命與責任感。
在蠶絲這個產業,輯裏代表着歷史的經典與傳奇。
而尚豪,正全力致力於經典與傳奇的再現!

國絲1851傳奇經典

輯裏蠶絲:4700年曆史,中國絲綢發源地
輯裏蠶絲:第1,國絲、國寶、國之經典
輯裏蠶絲:95之尊,御用聖品(龍袍、皇禮)
輯裏蠶絲:4象8牛72墩狗,蠶絲成就富甲
輯裏蠶絲:1851,首屆世博會金質大獎
輯裏蠶絲:60年保存,質如初、色如雪
輯裏蠶絲:細圓勻堅白淨柔韌,8個銅錢不斷

國絲1851價值元素

“國絲 1851”具有四大價值元素:
穿珠灣的水 穿珠灣的水
1、穿珠灣的水
地處太湖之濱的南潯,河流縱橫,苕溪之水,水清如鏡,水質含有多種礦物質(水重的原因),土質粘韌,構成了育桑、養蠶和繅絲的良好條件。
七里村村東流淌着一條清澈透明的雪蕩河。繅絲過程中強調“用清水、勤換水”,所以對水質特別講究。而這條雪蕩河在穿珠灣附近分流到七里村的淤溪時,河水幾經曲折澄清,水清如鏡,透明度幾達100%。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編印的《南潯鎮志》中記載道:“雪蕩、穿珠灣,俱在鎮南近輯裏村,水甚清,取以繅絲,光澤可愛”。
2、勻二葉的桑
“勻二葉”是明代以來在嘉湖地區流傳的一種桑樹管理技術。這項技術是夏伐後對桑樹進行疏芽、整枝、養鹹樹型等一系列技術事項的總稱。
勻二葉的桑 勻二葉的桑
新長枝條雜亂叢生,需對枝條進行勻採,選取茁壯的嫩條留養,刪去雜亂瘦弱的枝條。勻二葉是刪去桑樹枝條生長過程中那些過密的葉片、瘦弱的枝條。勻二葉一項具體的技術是留條,因所留的嫩條即明春桑葉着生的枝條,也就是第二年飼養春蠶的頭葉着生的枝條,所以極為關鍵。留取什麼樣的枝條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經驗才能判別出來,一般由有經驗的老農來做這個工作。選取好的枝條留養之後,還要保證這些枝條發育良好,促使這些枝條在生長過程中形成合理的樹冠,從而使桑樹整體枝條都保持良好的生長態勢。為使新生的枝條生長分佈均勻要進行疏芽,此時勻二葉一般的原則是疏去細弱的枝條,留下生長旺盛的枝條,“須於枝之過密處及枝之少力者,酌量刪下”,在枝條密集的地方要多疏少留,總之要使整株桑樹的新長出的枝條分佈均勻。在新梢的成長過程中,還要保證這些新長的枝條形成一定的層次,使所留的枝條都能充分利用光能。
3、蓮心種的蠶
蓮心種的蠶 蓮心種的蠶
按清同治《湖州府志》卷三《蠶桑總論》所引《西吳蠶略》稱:蠶之種類甚繁。湖鄉業於此亦仞識其常養者耳,所謂’常養者‘,即湖人在長期選擇和在湖地生態環境下斷馴化而形成的湖蠶品種。明朝萬曆年間(1573~1619),南潯七里村人率先精心培育出‘蓮心種’。因其繭小似蓮心,故名。‘蓮心種’蠶繭纖度細,拉力強,色澤鮮,解舒好。
清光緒三十年(1904),日本國峯村喜藏在湖北武昌農務學堂任蠶科教業,研究中國蠶絲業,作有《清國蠶絲業大觀》一書,稱‘七里種產於浙江省湖州府’。日本蠶絲會《蠶絲要鑑》説:“七里種‘繭絲’絲紋極細,可制9~11條分,盛銷法國”,日本明治七年即清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北海道開拓廳從湖州府南潯購買蠶種10張,即七里蓮心種,此為日本輸入中國蠶種之嚆矢。
4、 傳世的絲藝
傳世的絲藝 傳世的絲藝
輯裏村民繅絲技術高超,繅絲工藝上注重“細”和“勻”,把傳統的“大絲車”改良為“小絲車”,繅絲工具應用當時最先進的三緒腳踏絲車,所繅的絲“富於拉力、絲身柔潤、色澤潔白”,比一般土絲多掛兩枚銅鈿而不斷。
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書中寫:‘用蜀絲車制稍異,其法架橫鍋上,引四五緒而上,兩人尋鍋中緒,然終不若湖制之盡善也’,當時,‘有名的浙江七里絲所用的足踏繅絲車流傳至近代,其結構較之王禎《農書》和宋應星《天工開物》所載的繅絲車有所改進’,‘江浙採用繅絲法,以三緒七里腳踏繅絲車為最進步。’ 湖地繅絲車,明代就比四川絲車‘盡善’;江浙一省,明清及近代,以湖地絲車‘為最進步’。
南潯絲車煮繅兼業,結構巧妙,主要由車架,灶頭(安繅絲鍋),煙囱三部分組成。車上有機架,集緒與捻鞘,卷繞三部分,包括太平腳,鉗口腳,龍頭,仙人椿,釘口,牌樓,絲眼,竹牽子,送絲鈎,送絲挑,母樣凳,搖釘頭,母樣繩,軸梗,活脱輨,長輨,呆短輨,蒲柱,軫,軸頸,鶴嘴,臂,股,踏腳板,踏腳架,絲版等26個部件配置而成。另外還有火盆,索緒帚,挑絲筷以及其它用具。

國絲1851企業文化

願景:傳承國絲品質,做5000年絲綢文明的傳播者
使命:為千年絲綢,創百年企業,弘揚輯裏湖絲文化,再現國絲經典傳奇。
價值觀:忠孝禮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