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畫石

鎖定
國畫石,又稱太古石畫;俗稱草花石。草花石因石上畫面多呈現單色或多色彩的草花狀圖案而得名。也有人因其具有濃郁的中國畫筆墨意趣而稱為中國國畫石。其實,草花石的圖案並不侷限於草花,它可形成人物、花鳥、山水等諸多景,其審美特徵也不侷限於中國國畫,具有版畫、油畫風格的草花石也不鮮見,只不過先入為主之故,草花石、國畫石的名稱逐漸叫了開來。
中文名
國畫石
別    名
草花石
成因特點
原巖形成距今4億古生帶的奧陶紀
中華國畫石
1996年發現於廣西境內
花石介紹
國畫石 國畫石
草花石原巖系距今約2.5億前二疊系下統孤峯組底部岩石,屬上古生界。產生草花石的層位巖性是:上部為暗紅色硅質灰巖,風化後呈灰色、黃灰色、米黃灰色、淺紫灰色,下部為暗藍灰色鈣質硅質岩和硅質灰巖,風化也多呈灰色、黃灰色、灰白色,米黃灰色等。這是草花石最多的層位,底部是薄層狀硅質岩夾灰巖。草花石的圖紋,是由於礦物沿節理裂隙及毛細孔充填,在一定程度風化情況下,多種礦物元素致色,二價鐵和三價鐵離子致色呈褐色、褐黃色、褐棕色,個別棕紅色、褐紅色,四價錳離子致色呈棕黑色、黑色等,綠泥石致色呈淺綠灰色,礦物元素致色的結果,使其圖紋呈現出絢麗多彩的色紋。節理中礦物的充填,其來源,除原巖的礦物外,由於印支運動,上覆有一層火山凝灰岩,使該層岩石受到一定程度的熱液變質作用,加上多種礦物致色,形成甚為豐富的圖紋,其形成的“太陽”和“月亮”是單體珊瑚海百合莖橫切面的結果,而這些圖紋,是岩石風化後才顯露出來,這與岩層的一些小的褶皺構造有關。
國畫石 國畫石
水中及其溶蝕的礦物質,沿節理裂隙滲透,風化後礦物元素致色而形成各種不同的色紋。
中華國畫石精品售價遠低於石頭本身的藝術欣賞價值,精品資源也越來越少,已近枯竭,升值空間巨大,很多精品流失海外,我們要讓國畫石精品在中國的大地上綻放出奪目的光彩,成為中國藝術收藏界的一朵奇葩,期望能在國內幫她們找到真心愛她們的有緣人,期待您的相遇、相識、相知、相伴,共同分享大自然的美。
精品國畫石欣賞
精品國畫石欣賞(22張)
原巖形成於距今4億古生帶的奧陶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