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專小學

鎖定
抗日戰爭時期,李光前在故鄉南安梅山創辦“國專小學”。 在李碩果積極幫助下,陳村牧舉薦的校長人選是志同道合的伍遠資,並於lO月起負責並校、建校工作。
中文名
國專小學
所屬地區
南安梅山
屬    性
省教育廳
知名校友
李碩果
李引琛
李玉麟

國專小學創辦歷史

1939年2月,省教育廳正式批准“國專小學校”開辦,聘請伍遠資為首任校長。學校成立董事會,李光前任董事長,陳村牧任副董事長,伍遠資兼任校董會辦事處主任;董事13人,他們是:李碩果、李引琛、李玉麟、李玉榮、傅無悶、侯西反、陳濟民、陳森茂、李天賜、李五香、李成楓、傅定國、李家駒。
從此,國專學校的擔子便落在主事的伍遠資身上。
伍遠資是集美校友,畢業於集美師範學校,深受陳校主傾資興學“教育救國”思想的影響,奉行陶行知倡導的“生活教育”理論,重視教育隊伍建設,注重活的教育和聯繫家長。由於伍遠資忘我地工作,並有效地爭取社會的支持,國專學校很快就走上了軌道,得到發展。
可是,芙蓉鄉里有些人認為“肥水不流外丘田”,僑商鉅富囑辦之事定有利可圖,豈能落入外鄉人之手?於是,他們寄匿名信、恐嚇信,信中夾有子彈,威脅、恐嚇伍遠資;有的則公開跳出來,當面挑釁、圍攻伍遠資。陳村牧接到伍遠資表白的信函:“平生名利至淡,全無其他慾望,成人之美,貫徹始終,此弟來蓉之志。”
村牧深受其獻身教育的赤誠之心所感動,他明知這些無恥之徒,明裏是要挾伍遠資,其實矛頭是對準自己的,但也置個人安危於不顧,親自到芙蓉鄉解決這件事,旗幟鮮明地支持伍遠資。陳村牧和伍遠資這種獻身教育的精神,不僅得到李光前的支持,而且受到李氏家鄉絕大多數族人的擁戴。
1940年春,國專小學全面開學上課,共分四校,總校在山尾頂。那時,日寇戰火已逼近泉州、南安一帶,人心惶惶,有人建議遷校。當時,因太平洋戰爭,新加坡被日本侵略軍攻陷,李光前離開新加坡,陳村牧已不可能事事請示在海外的李光前。
伍遠資來函徵詢陳村牧的意見,陳村牧當機立斷,於5月9日函覆:“當此時局緊張,教職員請發本學期全薪事,自可照辦。唯不必提前發給,蓋此時泉州尚平靜無事,待泉州不幸淪陷時,馬上發放未遲。至於部分教員,擬以有組織之集體行為,永不離校,願隨時隨地繼續教育者,此種精神至堪嘉許,學校應特予補助。假定泉海發生戰爭後,泉城淪陷證實,可宣告停課。
女教員得先離校,男教員應協同學校收拾重要簿籍、文件、學習用品及教具,然後離校。課桌椅等笨重物,於停課後集中貯藏於教室內,僱工看守,以防散失,並請鄉中素與學校有關人士時為注意巡視。教職員由學校發給身份證,備沿途軍警查驗之用。”村牧沉着部署,臨危不懼的精神,感人肺腑。
在陳村牧的關心下,國專小學在戰時的困難中繼續發展。1939年設的李光前獎學金,原只惠及李氏本鄉學子,但從1941年起,全縣優秀學生都能享受。1943年,國專小學辦了4年之後,有一批小學生畢業。此時,村民因兒童在國專小學學習大有長進,急切希望就近升入初中,就有了增辦中學的願望。但因李光前離開新加坡,一時無法徵求他的意見。
村牧便同李碩果等鄉賢商量後,“擅自”辦起了中學。至於中學的名稱,也無法請示李光前,村牧和伍遠資、李碩果等研究後,決定取李光前令尊的一名國專的“國”字,光前的“光”字,珠聯璧合為“國光”作為校名。這校名恰好藴含集美校歌“英才樂育,蔚為國光”的精神。戰後,李光前對此校名欣然接受。

國專小學用心辦學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10月,李光前來電囑繼續興辦家鄉教育公益事業。陳村牧與伍遠資及各董事聯函向李光前報告校中情況,提出繼續辦學的各項工作及所需經費。1946年5月23日,李光前寫信給陳村牧説:“國專學校歷年來,深賴先生領導與伍校長併力籌劃,維持至今,心力煩勞,感佩至深。竊念國專前途,仍有賴於先生之指導及伍校長之主持,望二位先生盡力襄助,以酬竊興學報國之夙願。”
新、馬淪陷期間,李光前南益公司各廠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壞。工廠的恢復和發展,需要資金,同時他還支持集美學校,投資集友銀行,但對國專小學、國光中學所需經費,都一一應允,足見他辦學之堅心。
1947年,李光前將原南洋企業有限公司的股份售出,得三萬元港幣交給國專。該有限公司是抗戰前國民政府交通部長張嘉、王青文在上海倡辦的,李光前、葉玉堆、陳六使、李俊承、陳延謙等5位佔股份的半數 (共叻幣25萬元)。戰時該公司被官僚所操縱,戰後原駐新加坡總領事擔任南洋經理,李光前等都因不願與官僚糾纏,全部退股。
伍遠資自1946年起專任國專學校董事會辦事處主任,負責籌辦國光中學,而由吳序璞接任國專小學校長。
戰後的集美學校,瘡痍滿目,百廢待興,而陳嘉庚在新加坡、馬來亞的義成公司9間工廠,有四五間機器被拆,貨物被毀,損失慘重,經費拮据,殊難維持。但陳嘉庚還是十分關注芙蓉的辦學情況,常函促陳村牧經常前往芙蓉與伍遠資及李碩果等商討辦校的事情。
陳村牧為國專學校的成長,為國光中學的籌辦,作出了不懈努力,為此,陳嘉庚給予充分肯定,1948年2月2日,他寫信給陳村牧曾説:“光前若非付託先生,決無現下之成績。”
新中國誕生後,陳嘉庚回國定居,決計繼續興學育人的偉大事業。作為陳嘉庚的好學生,陳嘉庚愛國興學的堅決支持者和不懈的實踐者——陳村牧,深受人民政府重視教育的方針政策所鼓舞,協助陳嘉庚繼續辦好集美學校,積極參與籌劃由李光前捐資、陳嘉庚主持的廈門大學和國光中學、國專小學的校舍擴建工程。他除了將主要精力放在集美學校的建設與發展的全局工作外,依然一如既往地關心國光中學和國專小學的發展。
從1950年起,李光前又捐巨資,為國光和國專兩所學校擴建和新建了一批校舍。國光中學增設了高中部,成為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學;國專小學由一所擴展為四所,即國專一校、國專二校、國專三校和國專四校,同時增設國專幼兒園。新建和擴建校舍,都是在陳嘉庚關心和指導下進行的。作為陳嘉庚的得力助手,村牧也參與了校舍建設的規劃和計劃的實施。1950年10月,在開始大規模建設校舍的前夕,他陪同陳嘉庚赴芙蓉村視察了兩校。在1950年11月至1955年12月間,村牧先後三次到國光中學視察,瞭解學校工作和教學情況,及時向陳嘉庚彙報。

國專小學育人為先

1988年10月18日,陳村牧不顧年邁體弱,親赴南安縣梅山鎮,參加李光前誕辰95週年暨國專小學建校50週年紀念大會,並在會上作了講話。他在回顧自己襄助李光前創辦國專小學的經過之後,深情地説:“光前先生為人處事,不僅赤誠愛國、興學育才,對公益事業也一貫慷慨解囊;而對個人和家庭生活,卻十分儉樸。今天,我們應該學習和發揚他的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的精神,為培養一代新人而努力奮鬥。”村牧正直無私的胸懷和對光前高尚品格的客觀評價溢於言表,受到與會的數千名師生和村民羣眾的歡迎,不時博得經久不息的掌聲。
陳嘉庚與陳村牧在事業上的默契配合,精神上師承關係,是如此密切,跨度又是綿亙延長。半個多世紀來,陳村牧為陳嘉庚的教育事業可謂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他把陳嘉庚的構想化為現實,讓嘉庚的教育思想之花遍地開放!
陳村牧除了協助李光前在家鄉辦了“國專”“國光”之外,還幫助惠安劉玉水在故鄉辦了荷山學校等多所學校。1945年8月,在同安馬巷設立集美初中分校,由陳延庭兼任主任;1934年間,金門僑商陳睿友在家鄉興辦“睿友學校”,其首任校長王國禎也是陳村牧介紹的。陳嘉庚在集美學校還設教育推广部,補助閩南各地中小學。從1924年至1935年,每年補助費支出達2萬餘元,受補助之學校多至70所。這些學校的辦學情況,陳村牧都要給予關注,這耗去他很多精力和時間。1937年秋,曾計劃恢復教育推广部,但因抗戰期間,學校遷移,沒能恢復。
只要是教育的事情,陳村牧都願意付出,並不索取。許多學校都聘請村牧兼任董事,他真正去指導,但酬金分文不取。有這樣一個趣談,李光前為感念村牧為他代勞辦“國專”、“國光”學校,託人從海外帶回一副西裝料,要酬謝村牧。來人笑問村牧:“光前兄可有給您付薪金?”他詼諧地説:“我已領了他泰山的薪金,怎能再賺他的錢。再説這塊布料是英國倫敦出產的精毛西裝料,我還從來沒穿過這樣好的布料……”來人會意一笑。光前深知村牧的為人,重金厚禮定會拒收,一點布料也許還會笑納。知村牧者,莫若光前也。君子之交,淡如水!
村牧的心比金子還珍貴啊。“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教育與人生的終極高度,不是金錢所能顯示,而是以情感的純度來標示的。友誼的價值,豈是幾個銅板衡量得了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