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

鎖定
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是指依託現有產業園區,在促進產業集聚、加快產業發展的同時,順應發展規律,因勢利導,按照產城融合發展的理念,加快產業園區從單一的生產型園區經濟向綜合型城市經濟轉型,為新型城鎮化探索路徑,發揮先行先試和示範帶動作用,經過努力,該區域能夠發展成為產業發展基礎較好、城市服務功能完善、邊界相對明晰的城市綜合功能區。 [1] 
中文名
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
外文名
National production city integr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數    量
首批共58個(2016年)

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總體目標

到2020年,產城融合示範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經濟增長速度快於所在地區總體水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明顯快於所在地區平均水平,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形成,城鎮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完善,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將示範區建設成為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產業和城市深度融合、城鄉環境優美、居民生活更加殷實安康的新型城區。 [3] 

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總體要求

開展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是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區域協同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推進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有利於協同推進城鎮產業發展、人口集聚和功能完善,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節約集約利用;有利於探索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推動“3個1億人”的就近城鎮化;有利於形成功能各異、協調互補的區域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利於深化開發開放和體制機制創新,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平台。 [4] 
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4] 
一、以地級城市(區)為主,適當考慮發展基礎較好的縣(市);
二、有合規設立的省級以上產業園區為依託,產業園區和周邊區域發展空間和潛力較大,主導產業符合生態環保和人口集聚要求,適合推進產城融合發展;
三、行政區劃明確清晰,與現有行政區劃相協調,以依託的產業園區所在地行政區命名,不出現“新區、新城、產業園區”等。

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基本原則

1.規劃引領、有序發展。嚴格按照有關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總體規劃要求發展建設,根據總體方案制定總體規劃和有關專項規劃,促進科學、合理、有序發展。 [4] 
2.市場調節、政府引導。尊重市場規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切實履行政府制定規劃政策、提供公共服務和營造制度環境的重要職責,使產城融合成為市場調節、自然發展的過程,成為政府調控、規劃引導的過程。 [4] 
3.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統籌考慮不同地區的發展基礎和發展潛力,優化試點佈局,提倡多樣性,體現差異性,防止千篇一律、千城一面,形成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產城融合發展模式,促進區域協同協調發展。 [4] 
4.四化同步、以人為本。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促進產業發展與城市功能融合、人口與產業集聚相協調,以人口城鎮化為核心,提升就業創業水平,改善住居條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標準,構建宜居宜業的良好區域,使全體居民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 [4] 
5.集約高效、綠色低碳。合理控制城市開發邊界,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着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水平,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 [4] 
6.改革創新、先行先試。建立健全產城融合發展的有關體制機制,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充分發揮協同帶動作用。貫徹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精神,鼓勵先行先試,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4] 

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主要任務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明確了產城融合的五項任務:優化空間發展佈局,推進產城融合發展;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完善城鎮化體制機制,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進一步加強對各地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工作的指導,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發文,要求各地科學劃定示範區開發邊界和各類生態保護紅線,防止“攤大餅”式擴張和化解“空心化”等城市病。 [1-2] 
(一)優化空間發展佈局,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全面落實產城融合發展理念,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原則,科學規劃空間發展佈局,統籌規劃包括產業集聚區、人口集聚區、綜合服務區、生態保護區等在內的功能分區。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實現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人口集聚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4] 
(二)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依託現有國家級和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等,發揮產業集聚優勢,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和企業經濟效益。以新產業、新業態為導向,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高端服務、現代物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集聚創新資源,壯大創新創業人才隊伍,搭建人才創新發展平台,加快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 [4]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促進示範區內各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進對外聯繫的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鄉基礎設施連接,推動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城鄉聯網、共建共享。改善物流基礎設施,完善交通運輸網絡體系,降低物流成本。合理佈局教育、醫療、文化、旅遊、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住居、商業、娛樂、休閒等設施,提升宜居宜業水平。 [4] 
(四)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統籌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嚴格建設項目及產業准入門檻,嚴禁開展不符合功能定位的開發建設。統籌新增建設用地和存量挖潛,加強對用地開發強度、土地投資強度等用地指標的整體控制。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加強環境風險防範和應急處置,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 [4] 
(五)完善城鎮化體制機制,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城鄉建設投融資體制。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加快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探索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4] 

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示範區名單

城市
所屬省市
依託園區
北京市
豐台產城融合示範區(中關村豐台園西區) [4] 
天津市
河北省
河北省
遼寧省
吉林省
吉林省
通化高新技術開發區
山東省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山東省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山東省
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 [4] 
河南省
江蘇省
武進區
江蘇省
鹽都區
湖北省
宜昌高新區生物產業園
安徽省
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安徽省
蘇滁現代產業園
湖北省
東津產城融合示範區 [4] 
浙江省
杭州灣新區
江西省
贛州經開區、章貢經開區、南康經開區、贛州高新區
江西省
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八里湖新區和賽城湖新區
廣東省
黃埔區
廣西省
柳州高新技術開發區 [4] 
四川省
嘉陵區、順慶區、高坪區及西充縣的部分區域
四川省
綿陽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重慶市
黔江區
雲南省
普洱產城融合示範區
雲南省
玉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甘肅省
蘭州高新區榆中園區 [4] 
臨夏州
甘肅省
臨夏產城融合示範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