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成都綜合試驗站

鎖定
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成都綜合試驗站隸屬於財政部、農業部組織實施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於2009年啓動,建設依託單位: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技術依託單位:四川農業大學,項目實施單位: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現任站長為四川農業大學教授馮宗雲 [1] 
試驗站由站長、育種、植保、土肥栽培和綜合共5個團隊成員和綿竹旌陽大邑南充、冕寧5個示範縣組成。 [2] 
主要任務:大麥青稞新品種選育(CARS-05-01A);大麥青稞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CARS-05-02A);基層農技人員、管理人員和大麥種植户的培訓與技術諮詢。
中文名
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成都綜合試驗站
建設時間
2009年
建設依託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
技術依託
四川農業大學
實施單位
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
組成單位
5個團隊,5個示範縣
組織實施
財政部、農業部
現任站長
馮宗雲

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成都綜合試驗站站點簡介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由財政部、農業部組織實施,基本目標是,按照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依託具有創新優勢的現有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和科技資源,圍繞產業發展需求,以農產品為單元,以產業為主線,建設從產地到餐桌、從生產到消費、從研發到市場各個環節緊密銜接、環環相扣、服務國家目標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我國農業競爭力。
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成都綜合試驗站於2009年啓動,建設依託單位: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技術依託單位:四川農業大學,項目實施單位: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 [3] 
試驗站由站長、育種、植保、土肥栽培和綜合共5個團隊成員和綿竹旌陽大邑南充、冕寧5個示範縣組成。

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成都綜合試驗站建設單位

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成都綜合試驗站建設依託單位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是在整合成都市農業科技資源基礎上,於2007年成立的成都市人民政府直屬正局級事業單位,現有九個研究所:都市現代農業與信息研究所、園藝研究所、作物研究所、農業裝備研究所、林業研究所、水產研究所、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研究所、畜牧研究所、農產品加工與貯藏研究所,六個處室:行政(黨委)辦公室、人事處、財務處、科技規劃處、監察審計處、產業發展與成果轉化處。全院總編制282人,在編職工234人;有科技人員160人,其中正高級職稱8人、副高級職稱64人,博士8人,碩士61人;市級勞動模範9人,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四川省創新團隊專家、四川省優秀專家、成都市優秀專家等稱號以及成都市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共36名。 [4] 

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成都綜合試驗站技術依託單位

四川農業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是一所以生物科技為特色,農業科技為優勢,農、理、工、經、管、醫、文、教、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
學校源自1906年創辦的四川通省農業學堂,1927年和1935年兩次併入四川大學,1956年由四川大學農學院整體遷往原西康省(1955年撤銷)省會雅安成立四川農學院,1978年恢復招收研究生,1985年更名為四川農業大學,1998年批准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5] 

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成都綜合試驗站項目實施單位

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 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
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是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普通高等院校。學院始建於1958年,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一所高等職業學院,也是四川省唯一一所以農為主的高等職業學院。
學院2006年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14年被評為四川省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現學院進一步明確了致力於建設以農為主、特色鮮明的國內一流農業高職學院的下一個發展目標。 [6] 

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成都綜合試驗站科研成果

以該站為研究平台,課題組先後選育了大麥新品種“川農啤麥1號”和“川農飼麥1號”。目前,“川農飼麥1號”已經成為四川省大麥產區的主推品種,近年來累計推廣面積150餘萬畝,增加產量6000餘萬公斤,增加產值2億多元。
在大邑、洪雅等地示範推廣“川農飼麥1號”青貯飼料大麥10000餘畝,增加純收入1200萬元。2014年,“川農飼麥1號”的選育和推廣應用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研究成果得到了省內外同行專家的認可和讚揚,最終獲得了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3]  [7] 

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成都綜合試驗站主要任務

試驗站的主要任務:大麥青稞新品種選育(CARS-05-01A);大麥青稞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CARS-05-02A);基層農技人員、管理人員和大麥種植户的培訓與技術諮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