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重點實驗室

鎖定
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重點實驗室由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聯合共建,2007年通過國土資源部評估正式運行和對外開放。 [1] 
中文名
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重點實驗室
依    託
中國地質大學
領    域
土地整理
類    型
實驗室

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重點實驗室實驗室-領域

方向1:土地整理
研究內容:土地整理標準體系研究;土地整理潛力評價研究;土地整理質量與生態監測研究;土地整理關鍵技術集成與應用。
目標:為耕地保護、土地資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方向2:土地復墾
研究內容:土地復墾調查、評價技術與示範;土地復墾標準體系構建與技術標準;土地復墾生態修復關鍵技術與集成;土地復墾條例及相關制度政策研究。
目標:為加快土地復墾和促進礦區和諧發展提供科學指導。
方向3:土地評價
研究內容:水土資源匹配與增加耕地潛力評價研究;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研究與成果應用;農用地質量動態監測與預警。
目標:為土地資源管理實現數量、質量和生態管護並重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參考。

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重點實驗室實驗室-成果

1、承擔了國際合作、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土資源部和教育部科技計劃等40多項課題,項目總經費近5千萬。
2、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十多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二等獎8項。
3、初步形成了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強的科研隊伍。
(一)土地整理取得的主要進展
在制訂並推廣使用土地開發整理三項標準的基礎上,完成了土地開發整理預算、估算標準和工程技術標準等,初步構建了土地整理的標準體系,為土地整理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在分析土地開發整理客觀形勢的基礎上,測算了土地開發整理潛力,明確區域土地開發整理方向及土地開發整理的重點區域,制定了土地開發整理的戰略目標。
明確了可持續土地整理的概念和本質,構建了公眾參與土地整理的基本框架,探索了土地整理的融資模式多元化,研製土地整理生態規劃設計的方法和技術體系,促進了土地整理由注重數量向數量和質量生態並重的轉變。
(二)土地復墾取得的主要進展
確定了全國重點煤炭基地土地復墾工程實施的總體佈局和重點區域,構建了全國重點煤炭基地土地復墾工程實施的技術體系。
開展了土地復墾政策與管理技術研究,其成果已應用到國土資源部、發改委、財政部等7部委下發的[國土資發[2006]225號]文中和國土資源部[國土資發[2007]81號]文中,通過70餘個項目的技術評審,初步確定了土地復墾方案編制的內容和深度。
研製了礦區土地復墾特有的耕地質量快速恢復、水土保持、植物羣落優化配置、空間規劃設計等方法,形成了地貌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的理論、技術體系和試驗示範基地 。
(三)土地評價取得的主要進展
提出了全國標準樣地的建設思路和技術方法,建立了省級農用地分等定級成果國家級彙總的思路和技術方法,編制了《農用地分等規程》、《農用地定級規程》、《農用地估價規程》,在耕地佔補平衡、徵地制度改革、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等方面得到了應用。
建立了基於GIS平台的全國分縣土地資源利用變化基礎信息庫和系列專題信息庫,編制了一套全國土地利用變化與生態環境分析圖集,在地籍管理、耕地保護、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整理專項規劃等領域得到一定應用。
根據西部地區的土地利用和生態環境狀況,結合典型調查,構建了土地整理生態評價指標體系;基於土地利用詳查數據,對西部地區進行土地整理的生態類型分區,分析了各個區存在的土地利用問題和土地整理方向及措施。

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團隊

(一)科研隊伍
實驗室(整理中心)現有固定人員10人,其中研究員4人,6人具有博士學位,國土資源部“百人計劃”1人,流動人員8人。
實驗室(地大)現有固定人員1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9人擁有博士學位,流動人員6人。
(二)人才培養
通過以項目培養人才、以人才促基地建設的機制,2人入選部“百人計劃”,其中1人獲首批“國土資源部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稱號,2006年獲部“十五”科技先進集體稱號;2005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名。
地大已具備從本科到博士不同層次人才的培養能力。具有“土地資源管理” 碩士和博士授權點。博導5人,碩導7名,每年招收碩士生30餘名,博士生10名。
整理中心與地大人才培養方面長期相互合作,中心的專家擔任地大兼職導師,聯合培養研究生。

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目標

(一)學科建設
通過10~15年努力,在土地整治相關理論、方法、技術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創性和集成性成果,構建相對完善的土地整治工程技術標準體系,爭取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加強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融合,建立相對完善的土地整治科學理論體系,構建土地整治學科支撐體系,使土地整治學科得到創新和發展。
(二)人才培養
以高層次人才培養為重點,培養和造就1~2名的領軍型學術帶頭人,逐步建設一支國內知名的土地整治學術團隊,形成具有明顯優勢和特色的科技創新羣體,增強土地整治科技創新的後勁。
(三)基地建設
在已建立農用地分等定級國家級、省級和縣級標準樣地基礎上,建立3~5個高水平的土地復墾和土地整理科學試驗基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