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君死社稷

鎖定
國君死社稷出自《禮記·曲禮》,原句是:“國君死社稷,大夫死眾,士死制 [1]  。”意思是國君應當為保衞社稷而死,大夫應當率領民眾保衞國家,直到自己戰死,士人應當為法制所規定的衞國責任而死 [2] 
像這樣君主為國家而死,堅決抵抗敵人,誓死不投降,是一種有着強烈的民族氣節的殉國方式。
中文名
君王死社稷
事件發生時期
吳國、金、宋、明
性    質
很有民族氣節的殉國方式
代表人物
夫差完顏守緒趙昺、朱由檢
出    處
禮記·曲禮
相關人物
朱由檢吳王夫差完顏承麟

國君死社稷釋義

君王死社稷就是國君與國家共存亡的意思。

國君死社稷出處

《禮記·曲禮下》:國君死社稷,大夫死眾,士死制。

國君死社稷事例

國君死社稷吳王夫差

春秋末期吳國國君。吳王闔閭之子。即位後先在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中)打敗越兵,乘勝攻破越都,迫使越王勾踐屈服。又開鑿邗溝,以圖北進,在艾陵(今山東萊蕪東北)大敗齊兵。公元前482年,在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會盟諸侯,與晉爭霸,越軍乘虛攻入吳都。後來越國再次興兵攻吳,他兵敗自殺,吳亡。 [3] 

國君死社稷金哀宗完顏守緒

宋蒙聯軍圍金,完顏守緒給南宋寫信説宋金唇齒相依,唇亡則齒寒,南宋不予理睬,城破,自縊身死。金哀宗臨終前嘆道:“朕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無大過惡,死無恨矣。所恨者祖宗傳祚百年,至我而絕,與自古荒淫暴亂之君等為亡國,此獨為介介耳。古無不亡之國,亡國之君往往為人囚摯,或為俘獻,或辱於階庭,閉之空谷,朕必不至於此,卿等觀之,朕志絕矣。”

國君死社稷宋末帝趙昺

蒙古滅金之後攻宋,破之。宋殘部在崖門海域裏與蒙古軍隊交戰,史稱崖山之戰。結果,宋軍全軍覆沒。1279年3月19日,丞相陸秀夫見大勢已去,便揹着這位剛滿8歲的趙昺跳海殉國,楊太后亦投海殉國,宋朝正式宣告滅亡。 [4] 

國君死社稷明思宗朱由檢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臨沒頂之災。明軍在與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戰鬥中,屢戰屢敗,已完全喪失戰鬥力。三月十七日,農民起義軍圍攻京城。十八日晚,崇禎帝於絕望中殘酷地手刃妃嬪、公主,逃生不得後,於十九日凌晨,當北京內城被起義軍攻陷時,自縊於煤山(今景山)壽皇亭。明朝滅亡。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