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圃鵐

鎖定
圃鵐是雀形目鵐科鳥類。 [5]  雄鳥額至後頸灰色,頭頸側面亦為灰色而略染橄欖綠色,眼先和眼周淡黃色;上體棕褐色,肩背綴有明顯的黑縱紋;翼和尾暗褐色綴淡色羽緣,外側兩對尾羽主要為白色;下體頦、喉為鮮芽黃色,胸灰橄欖色,其餘下體淡棕色至皮粉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皮黃色;虹膜暗褐色,喙肉紅色,腳淡肉色。雌鳥類似,但頭和上體偏褐色,喉為皮黃色,胸微具縱紋。 [6] 
圃鵐分佈於西歐及中歐、中亞至蒙古西部,遷徒至非洲越冬,極少至印度。在中國主要見於新疆,繁殖於阿爾泰山、天山及喀什地區西部。 [5]  棲息於低山至平原的開闊地,喜有稀疏樹木的曠野、草地或半荒漠。雜食性,主食草籽等植物種實,兼食部分昆蟲。繁殖期在5-7月,窩卵數為4-5枚,卵白色且有褐斑,孵化期約為12天。 [6] 
圃鵐大量啄食野生草子和各種果園害蟲,雖然也啄食些穀物,但量少,益害權衡,應屬益鳥。 [7]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23年6月26日發佈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8] 
中文名
圃鵐
拉丁學名
Emberiza hortulana
外文名
Ortolan Bunting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鵐科
鵐屬
圃鵐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鳴禽亞目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無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2] 

圃鵐形態特徵

圃鵐
圃鵐(36張)
雄性成鳥:上體一般紅褐色,、上背、肩羽具有黑色縱紋,以肩羽較著,下背和腰純色,僅具不明顯的軸紋,小覆羽灰色,羽基發黑,中、大覆羽黑色,外緣淡棕。小翼羽、初級覆羽和飛羽黑褐,緣以淡灰棕色,尾羽灰褐,外緣淡褐色,外側第二對尾羽內翈具楔形白斑,最外側一對白斑較大,且基部具白緣,頭暗橄欖綠色,眼先發黃,眼周白,耳羽與冠部同,頰部硫黃色,喉部具一橄欖色顴紋,延伸到頸兩側,喉淡硫黃色,前頸和胸暗橄欖色,下體餘部淡肉桔褐色,在肛周或尾下覆羽較淡,並具灰色羽緣,腋羽淡硫黃色,翼下覆羽白沾黃,羽基灰色。冬羽比夏羽淺淡。 [3] 
雌性成鳥:與雄鳥很相似,但羽色較淡,並在下喉,前頸具暗褐色條紋,在冬季,喉、前頸黑色條紋很顯明,體色深淡隨不同年齡而有差異。 [3] 
幼雄第一年冬羽:胸部條紋與雌鳥相似。 [3] 
虹膜肉桔色,嘴紅褐色,腳淡紅棕色或肉紅色。 [3] 
大小量度:體重♂20-24克,♀20-25克;體長♂150-177毫米,♀152-175毫米;嘴峯♂10-13毫米,♀10-12毫米;翅♂75-92毫米,♀78-90毫米;尾♂65-75毫米,♀62-68毫米;跗蹠♂18-21.5毫米,♀20-21毫米。(注:♂雄性;♀雌性) [3] 

圃鵐棲息環境

棲息於有稀疏樹木的低山和平原等開闊地區,尤喜林緣溪流和山邊曠野等地的灌叢和稀樹灌叢,也出現於果園、人工林、路邊和農田地邊的樹上或灌木上,以及有稀疏樹木或灌木的半荒漠地區。 [3] 

圃鵐生活習性

繁殖期間面對或單獨活動,其他季節多成羣。性不怯疑而且好鬥,常與同種和其他種鵐發生角鬥。旅飛時僅組成3-5只的小羣,也常同樹鷚混羣遷徙。在地上或灌木與草叢中活動和覓食。性活潑而大膽,不甚怕人,頻繁地出入灌叢與草叢中,活動時常發出各種聲音,鳴聲似“tink,tink,tink,torji”,最後的音節延長而粗燥。
主要以野生植物種子、各種穀物、漿果等為食,繁殖期嗜食各種昆蟲。 [3] 

圃鵐分佈範圍

原產地: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阿塞拜疆、巴林、白俄羅斯、比利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乍得、中國、科特迪瓦、克羅地亞、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國、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亞、愛沙尼亞、埃塞俄比亞、芬蘭、法國、格魯吉亞、德國、直布羅陀、希臘、幾內亞、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拉脱維亞、黎巴嫩、利比亞、列支敦士登、立陶宛、馬其頓、南斯拉夫、馬裏、馬耳他、毛里塔尼亞、摩爾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荷蘭、尼日利亞、挪威、阿曼、巴勒斯坦、波蘭、葡萄牙、卡塔爾、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沙特阿拉伯、塞內加爾、塞爾維亞、塞拉利昂、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索馬里、美國、蘇丹、瑞士、敍利亞、突尼斯、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干達、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西撒哈拉和也門。 [2] 
旅鳥:阿富汗、喀麥隆、法羅羣島、冰島、日本、肯尼亞、韓國、盧森堡、塞舌爾和塔吉克斯坦。 [2] 
圃鵐分佈圖 圃鵐分佈圖

圃鵐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5-7月。雄鳥通常早幾天到達繁殖地,不久雄鳥即開始佔區和站在小灌木或幼樹頂枝上、草莖或山邊岩石上求偶鳴唱,巢築於地面天然凹處,由灌叢或密草掩遮,或築於離地不高的小樹上。有時雌鳥在地上掘成土窩營巢。巢呈杯狀,由細乾草、鬚根等構成,內墊獸毛和羽毛。巢的大小為外徑9-15釐米,內徑5.5-8釐米,深3.5-5.2釐米。營巢主要由雌鳥承擔。一般年產一窩,每窩產卵4-6枚,呈淡灰黃或乳灰色,偶有暗灰綠,具有濃斑和粗線均佈於卵表面,很少集中鈍端而成環狀。孵化期11-13天,雛鳥晚成性,雌雄共同哺育。 [3] 

圃鵐保護現狀

圃鵐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4]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7年 ver 3.1——無危(LC)。 [2] 

圃鵐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