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回憶魯迅先生

(蕭紅散文作品)

鎖定
《回憶魯迅先生》是現代女作家蕭紅創作的一篇回憶性散文
作品名稱
回憶魯迅先生
作    者
蕭紅
創作年代
現代
創作時間
1939年10月
作品體裁
散文

回憶魯迅先生作品原文

回憶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裏的歡喜。若有人説了什麼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的連煙捲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來。
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尤其使人記得清楚的,是他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彷彿不顧一切地走去。
魯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説:“誰穿什麼衣裳我看不見的……”
魯迅先生生的病,剛好了一點,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煙,那天我穿着新奇的大紅的上衣,很寬的袖子。
魯迅先生説:“這天氣悶熱起來,這就是梅雨天。”他把他裝在象牙煙嘴上的香煙,又用手裝得緊一點,往下又説了別的。
許先生忙着家務,跑來跑去,也沒有對我的衣裳加以鑑賞。
於是我説:“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魯迅先生從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過了一會又接着説:“你的裙子配的顏色不對,並不是紅上衣不好看,各種顏色都是好看的,紅上衣要配紅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這兩種顏色放在一起很渾濁……你沒看到外國人在街上走的嗎?絕沒有下邊穿一件綠裙子,上邊穿一件紫上衣,也沒有穿一件紅裙子而後穿一件白上衣的……”
魯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這裙子是咖啡色的,還帶格子,顏色渾濁得很,所以把紅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腳長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腳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橫格子的還好;橫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兩邊裂着,更橫寬了,胖子要穿豎條子的,豎的把人顯得長,橫的把人顯的寬……”
那天魯迅先生很有興致,把我一雙短統靴子也略略批評一下,説我的短靴是軍人穿的,因為靴子的前後都有一條線織的拉手,這拉手據魯迅先生説是放在褲子下邊的……
我説:“周先生,為什麼那靴子我穿了多久了而不告訴我,怎麼現在才想起來呢?現在我不是不穿了嗎?我穿的這不是另外的鞋嗎?”
“你不穿我才説的,你穿的時候,我一説你該不穿了。”
那天下午要赴一個筵會去,我要許先生給我找一點布條或綢條束一束頭髮。許先生拿了來米色的綠色的還有桃紅色的。經我和許先生共同選定的是米色的。為着取美,把那桃紅色的,許先生舉起來放在我的頭髮上,並且許先生很開心地説着:
“好看吧! 多漂亮!”
我也非常得意,很規矩又頑皮地在等着魯迅先生往這邊看我們。
魯迅先生這一看,臉是嚴肅的,他的眼皮往下一放向着我們這邊看着:
“不要那樣裝飾她……”
許先生有點窘了。
我也安靜下來。
魯迅先生在北平教書時,從不發脾氣,但常常好用這種眼光看人,許先生常跟我講。她在女師大讀書時,周先生在課堂上,一生氣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他們,這種眼光魯迅先生在記範愛農先生的文字曾自己述説過,而誰曾接觸過這種眼光的人就會感到一個曠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我開始問:“周先生怎麼也曉得女人穿衣裳的這些事情呢?”
“看過書的,關於美學的。”
“什麼時候看的……”
“大概是在日本讀書的時候……”
“買的書嗎?”
“不一定是買的,也許是從什麼地方抓到就看的……”
“看了有趣味嗎?”
“隨便看看……”
“周先生看這書做什麼?”
“……”沒有回答,好像很難回答。
許先生在旁説:“周先生什麼書都看的。”
在魯迅先生家裏作客人,剛開始是從法租界來到虹口,搭電車也要差不多一個鐘頭的工夫,所以那時候來的次數比較少。記得有一次談到半夜了,一過十二點電車就沒有的,但那天不知講了些什麼,講到一個段落就看看旁邊小長桌上的圓鍾,十一點半了,十一點四十五分了,電車沒有了。
“反正已十二點,電車也沒有,那麼再坐一會。”許先生如此勸着。
魯迅先生好像聽了所講的什麼引起了幻想,安頓地舉着象牙煙嘴在沉思着。
一點鐘以後,送我(還有別的朋友)出來的是許先生,外邊下着濛濛的小雨,弄堂裏燈光全然滅掉了,魯迅先生囑咐許先生一定讓坐小汽車回去,並且一定囑咐許先生付錢。
以後也住到北四川路來,就每夜飯後必到大陸新村來了,颳風的天,下雨的天,幾乎沒有間斷的時候。
……
有一天下午魯迅先生正在校對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進卧室去,從那圓轉椅上魯迅先生轉過來了,向着我,還微微站起了一點。
“好久不見,好久不見。”一邊説着一邊向我點頭。
剛剛我不是來過了嗎? 怎麼會好久不見?就是上午我來的那次周先生忘記了,可是我也每天來呀……怎麼都忘記了嗎?
周先生轉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來,他是在開着玩笑。
魯迅先生家裏生客人很少,幾乎沒有,尤其是住在他家裏的人更沒有。一個禮拜六的晚上,在二樓上魯迅先生的卧室裏擺好了晚飯,圍着桌子坐滿了人。每逢禮拜六晚上都是這樣的,周建人先生帶着全家來拜訪的。在桌子邊坐着一個很瘦的很高的穿着中國小背心的人,魯迅先生介紹説:“這是一位同鄉,是商人。”
初看似乎對的,穿着中國褲子,頭髮剃的很短。當吃飯時,他還讓別人酒,也給我倒一蠱,態度很活潑,不大像個商人;等吃完了飯,又談到《偽自由書》及《二心集》。這個商人,開明得很,在中國不常見。沒有見過的,就總不大放心。
下一次是在樓下客廳後的方桌上吃晚飯,那天很晴,一陣陣的颳着熱風,雖然黃昏了,客廳後還不昏黑。魯迅先生是新剪的頭髮,還能記得桌上有一盤黃花魚,大概是順着魯迅先生的口味,是用油煎的。魯迅先生前面擺着一碗酒,酒碗是扁扁的,好像用做吃飯的飯碗。那位商人先生也能喝酒,酒瓶手就站在他的旁邊。他説蒙古人什麼樣,苗人什麼樣,從西藏經過時,那西藏女人見了男人追她,她就如何如何。
這商人可真怪,怎麼專門走地方,而不做買賣? 並且魯迅先生的書他也全讀過,一開口這個,一開口那個。並且海嬰叫他×先生,我一聽那×字就明白他是誰了。×先生常常回來得很遲,從魯迅先生家裏出來,在弄堂裏遇到了幾次。
有一天晚上×先生從三樓下來,手裏提着小箱子,身上穿着長袍子,站在魯迅先生的面前,他説他要搬了。他告了辭,許先生送他下樓去了。這時候周先生在地板上繞了兩個圈子,問我説:
“你看他到底是商人嗎?”
“是的。”我説。
魯迅先生很有意思的在地板上走幾步,而後向我説:“他是販賣私貨的商人,是販賣精神上的……”
×先生走過二萬五千裏回來的。
魯迅先生家裏,從樓上到樓下,沒有一個沙發。魯迅先生工作時坐的椅子是硬的,休息時的藤椅是硬的,到樓下陪客人時坐的椅子又是硬的。
魯迅先生的寫字枱面向着窗子,上海弄堂房子的窗子差不多滿一面牆那麼大,魯迅先生把它關起來,因為魯迅先生工作起來有一個習慣,怕吹風,風一吹,紙就動,時時防備着紙跑,文章就寫不好。所以屋子裏熱得和蒸籠似的,請魯迅先生到樓下去,他又不肯,魯迅先生的習慣是不換地方。有時太陽照進來,許先生勸他把書桌移開一點都不肯。只有滿身流汗。
魯迅先生的習慣與別人不同,寫文章用的材料和來信都壓在桌子上,把桌子都壓得滿滿的,幾乎只有寫字的地方可以伸開手,其餘桌子的一半被書或紙張佔有着。
左手邊的桌角上有一個帶綠燈罩的枱燈,那燈泡是橫着裝的,在上海那是極普通的枱燈。
魯迅先生的文章,多半是在這枱燈下寫的。因為魯迅先生的工作時間,多半是下半夜一兩點起,天將明瞭休息。
一九三六年三月裏魯迅先生病了,靠在二樓的躺椅上,心臟跳動得比平日厲害,臉色略微灰了一點。
海嬰在玩着一大堆黃色的小藥瓶,用一個紙盒子盛着,端起來樓上樓下地跑。向着陽光照是金色的,平放着是咖啡色的,他招集了小朋友來,他向他們展覽,向他們誇耀,這種玩藝只有他有而別人不能有。他説:
“這是爸爸打藥針的藥瓶,你們有嗎?”
別人不能有,於是他拍着手驕傲地呼叫起來。
許先生一邊招呼着他,不叫他喊,一邊下樓來了。
……
海嬰每晚臨睡時必向爸爸媽媽説“明朝會!”
有一天他站在上三樓去的樓梯口上喊着:
“爸爸,明朝會!”
魯迅先生那時正病的沉重,喉嚨裏邊似乎有痰,那回答的聲音很小,海嬰沒有聽到,於是他又喊:
“爸爸,明朝會!”他等一等,聽不到回答的聲音,他就大聲地連串地喊起來:
“爸爸,明朝會,爸爸,明朝會,………爸爸,明朝會……”
他的保姆在前邊往樓上拖他,説是爸爸睡下了,不要喊了。可是他怎麼能夠聽呢,仍舊喊。
這時魯迅先生説“明朝會”,還沒有説出來喉嚨裏邊就像有東西在那裏堵塞着,聲音無論如何放不大。到後來,魯迅先生掙扎着把頭抬起來才很大聲地説出:
“明朝會,明朝會。”
説完了就咳嗽起來。
許先生被驚動得從樓下跑來了,不住地訓斥着海嬰。
海嬰一邊笑着一邊上樓去了,嘴裏嘮叨着:
“爸爸是個聾人哪!”
魯迅先生沒有聽到海嬰的話,還在那裏咳嗽着。
1936年10月17日,魯迅先生病又發了,又是氣喘。
17日,一夜未眠。
18日,終日喘着。
19日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極點了。天將發白時,魯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樣,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1939年,10月。 [1] 

回憶魯迅先生作品鑑賞

許多關於魯迅的回憶錄和印象記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展現了魯迅的言行舉止和神采風貌,同時也由此觸及了二十世紀以來中華民族的躍動脈搏和風雨歷程。
在眾多的回憶錄中,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是其中傑出的篇章之一,它不僅具有可貴的史料價值,也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長久地感動着後人。
蕭紅是黑龍江省呼蘭縣人,“九·一八”事變以後,長期在關內輾轉流浪,她在文學創作中得到過魯迅無微不至的幫助。魯迅當時生活在白色恐怖統治下的上海,在危急時刻曾幾次離家避難,但他的家對蕭紅這位青年女作家卻是從來不上鎖不設防的,從某種意義上説,他的家就是蕭紅的家。
對於蕭紅來説,再也沒有比魯迅的家更為温暖的了,同樣,在大量有關魯迅的回憶錄中,再也沒有比蕭紅這篇文章更能深入魯迅的家庭生活,從近距離來觀察魯迅的了。
魯迅是“人”不是“神”,是偉人也是凡人。本文寫到了魯迅的衣食住行和他的喜怒哀樂,既令人敬佩,又感到可親,並無什麼不可思議之處。文中還寫了魯迅的夫人許廣平和兒子海嬰,也同樣有血有肉,可親可信。
《回憶魯迅先生》在寫作上有如下幾個顯著特點——
一、生動的細節描寫。文章一上來寫魯迅大笑和走路的樣子,就極為生動有趣。文中如此生動的細節,可説俯拾即是。
二、別緻的結構安排。作者側重寫魯迅的生活瑣事,對於魯迅的創作經歷和重大事件涉及不多,所以本文在結構上並未遵照嚴格的時間線索,而是把相關的事項和細節集合起來,組成一連串閃光的片斷。這樣安排,可謂量體裁衣,恰到好處。
三、把感情藴含於樸實無華的敍述之中。蕭紅本是感情細膩、擅長抒情的女作家,但這篇回憶錄卻顯得極其剋制,一切讓事實説話,作者不作過多的抒發。試看文中寫海嬰笑爸爸是聾子那一段,海嬰的幼稚天真,魯迅的苦惱無奈,許廣平的訓斥、不安,被刻畫得細緻入微,作者對此雖未作一言半語的評析,但辛酸之情已盡在不言中了。
回憶錄是當今廣為流行的一種散文樣式,它的生命在於真實。遺憾的是在有些回憶錄中,有意無意地拔高和誇張、掩飾和辯護等現象還時常可見,對此,文藝評論家孫紹振曾深刻指出:“特別是對於一些在歷史上有些聲名的人,許多回憶錄作者都在不知不覺之間造神。”(《孫紹振如是説》)在這方面,蕭紅這篇回憶錄至今仍能給人深刻的啓迪。 [1] 
參考資料
  • 1.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今文觀止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32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