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回回蘇

鎖定
回回蘇是唇形科紫蘇屬植物。 [2]  一年生直立草本,綠色或紫色。莖四稜形,有分枝,被有關節的長柔毛。葉對生,廣卵圓形,先端漸尖或尾狀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有狹而深的鋸齒,常為紫色;輪傘花序具組成腋生或頂生總狀花序,苞片卵圓形,被腺毛;花萼鐘形,被長柔毛和黃色腺點,內面喉部有毛環,外面基部一邊膨脹,萼檐二唇形,上唇寬大,下唇比上唇稍長,齒披針形,果萼較小;花冠白色至紫紅色,冠簡短,冠檐二唇形,小堅果近球形,灰褐色,具網紋。回回蘇的花期是8-11月,果期是8-12月。 [3] 
回回蘇在中國利川境內各地均有分佈。 [4]  回回蘇喜歡在田野、路邊、草地及山坡林緣和樹林下生長。回回蘇的繁殖方式是播種。 [5] 
回回蘇的藥用部位是葉,性味辛,温;用於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理氣和中,安胎,解毒。回回蘇用於風寒感冒,咳嗽嘔惡,妊娠嘔吐,魚蟹中毒。 [4] 
中文名
回回蘇、紫蘇葉
外文名
Perilla frutescens var. crisp (Thunb.) Hand.-Mazz.
別    名
雞冠紫蘇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菊亞綱
唇形目
唇形科
亞    科
野芝麻亞科
紫蘇亞族
紫蘇屬
分佈區域
中國全國各地廣泛栽培。不丹,印度,中南半島,日本,朝鮮也有

回回蘇形態特徵

回回蘇
回回蘇(25張)
紫蘇出自陶弘景: (紫蘇)葉下紫色,而氣甚香,其無紫色、不香、似茬者,名野蘇,不任用。《本草圖經》:紫蘇,葉下紫色,而氣甚香,夏採莖葉,秋採實。蘇有數種,有水蘇、白蘇、魚蘇、山魚蘇,皆是荏類。白蘇方莖圓葉,不紫,亦甚香,實亦入藥。魚蘇似菌陳,大葉而香,吳人以煮魚者,一名魚舒。生山石間着名山魚蘇,主休息痢,大小溪頻數,幹末米飲調服之,效。《綱目》:紫蘇、白蘇,皆以二、三月下種,或宿子在地自生。其莖方,其葉圓而有尖,四圍有鋸齒;肥地者面背皆紫,瘠地者面青背紫,其面背皆白者,即白蘇,乃荏也。紫蘇嫩時採葉,和蔬茹之,或鹽及梅滷作ZU食甚香,夏月作熟湯飲之。五、六月連根採收,以火煨其根,陰乾,則經久葉不落。八月開細紫花,成穗作房如。九月半枯時收子,子細如芥子而色黃赤,亦可取油如茬油。今有一種花紫蘇;其葉細齒密紐如剪成之狀,香色莖子並無異者,人稱回回蘇。

回回蘇生長環境

回回蘇喜歡在田野、路邊、草地及山坡林緣和樹林下生長。 [5] 

回回蘇分佈範圍

中國全國各地廣泛栽培。不丹,印度,中南半島,日本,朝鮮也有。

回回蘇繁殖方法

回回蘇的繁殖方式是播種。 [5] 

回回蘇主要價值

蘇在中國種植應用約有近2000年的歷史,主要用於藥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葉 (蘇葉)、梗 (蘇梗)、果(蘇子)均可入藥,嫩葉可生食、作湯,莖葉可淹漬。近些年來,紫蘇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質及營養成分,成為一種倍受世界關注的多用途植物,經濟價值很高。俄羅斯、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對紫蘇屬植物進行了大量的商業性栽種,開發出了食用油、藥品、淹漬品、化妝品等幾十種紫蘇產品
紫蘇有兩種,其中一種葉背紫色,有芳香清甘之味,常用此種鮮紫蘇葉和嫩姜搗爛加鹽拌白切豬肉,白切鴨肉食用;或用鮮紫蘇葉加大蒜頭,食鹽搗爛為涼拌菜食用。有行氣健胃,幫助消化,發汗祛寒之作用。 民間常用鮮蘇葉煎炒田螺,一方面取其芳香闢腥,使之可口,另一方面亦是取其解毒的作用。
紫蘇在中國常用中藥,而日本人多用於料理,尤其在吃生魚片時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在我國少數地區也有用它作蔬菜或入茶。紫蘇葉也叫蘇葉,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功能,主治風寒感冒咳嗽、胸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種子也稱蘇子,有鎮咳平喘、社痰的功能。紫蘇全草可蒸餾紫蘇油,種子出的油也稱蘇子油,長期食用蘇子油對治療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顯療效。

回回蘇食療作用

具有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理氣和中,安胎,解毒; 採集:在9月上旬(白露前後)枝葉茂盛花序剛長出時採收,置通風處陰乾,然後將葉子採下。

回回蘇藥材

乾燥完整的葉呈卵形或圓卵形,多數皺縮捲曲,或已破碎,兩面均棕紫色,或上面灰綠色,下面棕紫色,兩面均有稀毛;先端尖,邊緣有鋸齒,基部近圓形,有柄,質薄而脆。切碎品多混有細小莖枝。莖四方形,有槽,外皮黃紫色,有時剝落,木質部黃白色,中央有白色疏鬆的髓。氣芳香,味微辛。以葉大、色紫、不碎、香氣濃、無枝梗者為佳。

回回蘇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紫蘇葉 葉片多皺縮捲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卵圓形,長4-11cm,寬2.5-9cm。先端長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面紫色或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數凹點狀的腺鱗。葉柄長2-5cm,紫色或紫綠色。質脆。滯嫩枝者,枝的直徑2-5mm,紫綠色,斷面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
野紫蘇葉 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形,長4-7cm,寬2.5-5cm;葉兩面綠色、暗綠色或帶紫色,邊緣具圓鋸齒。均以葉完整、色紫、香氣濃者為佳。
顯微鑑別
葉表面觀
紫蘇上表皮細胞垂周璧波狀彎曲,外壁角質層紋理呈斷續波狀;下表皮細胞較小,垂周壁波狀彎曲,角質層紋理不明顯。兩面均有腺鱗和腺毛,以下表面為多,腺鱗的腺頭扁圓形,4-8細胸,直徑44-106μm,柄單細胞;腺毛腺頭1-2細胞,柄單細胞。非腺毛1-7細胞,中部細胞有時縊縮,長80-980μm,基部直徑30-100μm。氣孔直軸式,下表皮較多。
野紫蘇 上表皮細胞垂周壁略平直,角質層紋理不甚至明顯。其餘與紫蘇相似。
理化鑑別
本品作葉的表面製片,表皮細胞中某些細胞內含有紫色素,滴加10%鹽酸溶液,立即顯紅色;或滴加5%氫氧化鉀溶液,即顯鮮綠色,後變為黃綠色。
薄層色譜取本品粗粉0.7g,置500ml圓底燒瓶中,加水250ml,混勻,連接揮發油測定器,自測定器上端加水至刻度,並溢流入燒瓶中為止,再加石油醚(60-90℃)1.5ml,連接回流冷凝管,加熱至沸,並保持微沸2h,放冷,分取石汕醚層作為供試品溶液。點於硅膠G薄層板上, 以苯-乙酸乙酯(95:5)為展開劑,用蓄謀樟醇和紫蘇醛作對照品; 以已烷作展開劑,用L-檸檬烯和α-蒎烯作對照品,展開,展距16.5cm,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濃硫酸後,於80℃烘烤5min,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