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川省智慧城鄉大數據應用研究會

鎖定
四川省智慧城鄉大數據應用研究會(以下簡稱:省大研會)經過三年多的籌備,於2018年12月10日在電子科技大學召開成立大會正式成立,於2019年1月10日由四川省民政廳正式批准登記。
省大研會是在省委政府領導下,省級各有關部門指導下,國內信息化大數據理論與應用專家發起組建的省級科技法人社團。以“政府+高校+市場”業務技術專家與信息化技術專家為主體,創新“支部+專家+研究”“區域+專家+研究+應用”模式,探索制定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項目的規劃設計、投資、建設、運營、體制機制科學規範,助力“法人數字生態點、行業應用數字生態鏈、城鄉數字生態有機體”等為內容的數字四川建設。
中文名
四川省智慧城鄉大數據應用研究會
外文名
Association of Data Ecosystem in Digital Sichuan
工作目標
鑄黨會一體 謀新型融合 促應用落地 建數字生態
批准登記時間
2019年1月10日
業務主管單位
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

四川省智慧城鄉大數據應用研究會一、業務範圍

開展智慧城鄉大數據應用學術研討、諮詢、規劃、設計、會展、培訓;制定相關大數據技術與業務融合應用標準;試點示範推廣大數據技術與業務融合應用建設運用新模式、新成果;助推科技成果轉化;依照有關規定承接省級部門批准的有關服務職能。

四川省智慧城鄉大數據應用研究會二、智力團隊

發揮黨員專家的先鋒模範作用,截止2019年底已吸納166名個人會員和38個團體會員,其中院士、教授、中高級工程師等專家136名(黨員專家73名,高校與機關處級以上教授和專家62名),團體會員中高校院所及政府單位24個。另外聘請中科院、北大、北航大、浙大、上海交大、中國農科院、中國科協、國家發改委、住建部、文化和旅遊部等39名大數據信息化以及行業應用專家參與智慧城鄉大數據應用研究。 [1] 

四川省智慧城鄉大數據應用研究會三、組織架構

2018年12月10日省大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電子科技大學正式召開。無記名選舉教育部特聘教授、長江學者張小松為會長,特聘中國科學院朱中梁院士為名譽會長。會後經上級黨委批准了成立省大研會黨支部,並推選賴廷謙教授為支部書記,實行黨領導下的會長負責制。 [2] 
加強秘書處實體化建設,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22名,其中博士及副教授以上19人。成立綜合辦公室、規劃設計院、科普與新聞部、培訓會展服務部。經上級黨委批准,成立了中共四川省大研會黨支部功能性黨組織,組建7個黨小組。
現班子成員如下為: [2] 
朱中梁:省大研會名譽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3]  。負責對四川省智慧城鄉大數據應用研究會的研究方向、業務重點給予總體指導。 [1] 
賴廷謙:省大研會黨支部書記、戰略諮詢委員會主任,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黨委書記,教授、博導 [4]  。主持中共四川省智慧城鄉大數據應用研究會支部委員會全面工作,負責戰略諮詢委員會全面工作。 [1] 
張小松:省大研會黨支部副書記、會長,國家教育部特聘教授、長江學者、博導 [5]  。主持四川省智慧城鄉大數據應用研究會全面工作。 [6] 
苗 放:省大研會黨支部副書記、常務副會長,省文旅廳專家委員會主任,成都大學大數據研究院特聘院長,成都理工大學原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7]  。負責四川省智慧城鄉大數據應用研究會日常事務工作,主持省大研會智慧城鄉規劃設計院(規劃設計諮詢服務部)全面工作。 [1] 
張 權:省大研會黨支部副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文旅專家委會副主任,省科協委員,高級工程師。負責主持秘書處全面工作,協助會長抓好四川省智慧城鄉大數據應用研究會全面工作,協助書記抓好中共四川省大研會支部委員會全面工作。 [6] 
李志蜀:省大研會副會長,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原院長,教授、博導。協助常務副會長開展工作。 [6] 
李誼瑞:省大研會副會長,文旅專家委會主任,四川省地震局計算中心原主任,研究員。協助秘書長開展有關工作。 [6] 
湯志偉:省大研會副會長,電子科技大學黨政辦公室主任、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博導,教授。 [1]  [8] 
張仕斌:省大研會副會長,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黨委書記,博士、教授。 [1]  [9] 

四川省智慧城鄉大數據應用研究會四、推進思路

全會上下形成共識“黨會一體謀新型融合,促應用落地建數字中國”。黨員專家帶頭,堅持“應用為王、智慧融合、變革治理、技術支撐、惠民興業”工作理念,以“雲、網、數、端+AI”綜合運營研究為載體,通過“黨會”融合、大數據技術與行業業務應用融合、大數據技術與產業發展融合、大數據技術與服務民生融合,助推智慧城鄉科技成果的轉化。

四川省智慧城鄉大數據應用研究會五、目標任務

1.推動“雲基礎、數核心”的應用研究。
2.推動“網疏通、口進入”的應用研究。
3.推動“新型運營商、數字生態鏈”的應用研究。
4.推動“轉觀念,強融合”的應用研究。
5.推動“優成本,增效果”的應用研究。
6.推動“樹形象,惠民生”的應用研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