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院

鎖定
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院的前身為成立於1956年的成都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是一個以地質工程、岩土工程、環境工程的調查與評價、勘測與設計、施工與監理、測試與檢測為主體業務的綜合性企業。
中文名
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院
成立日期
1956年
組織性質
綜合性企業
組織前身
成都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

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院發展歷史

1956年4月19日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在武漢組建重慶隊、宜賓隊。1957年重慶隊、宜賓隊合併,隊部遷至四川彭縣,1958年隊部遷到成都市西安中路棗子巷17號,更名為“四川省地質局水文工程地質大隊”。
1956年4月19日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在武漢組建重慶隊、宜賓隊。1957年重慶隊、宜賓隊合併,隊部遷至四川彭縣,1958年隊部遷到成都市西安中路棗子巷17號,更名為“四川省地質局水文工程地質大隊”。
1964年抽調317人及大量機械設備支援成昆鐵路與建設,承擔北線工程地質勘測工作,次年完成成昆鐵路沿線工程地質勘測及施工會戰工作。
1967年開展軍工企業打井供水。
1975年四川省委、省政府為貫徹中央“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發展國民經濟總方針,隊組組250度名幹部,在洪雅縣開展長征渠羅壩大會戰。
1977年在榮縣成立“小井溝臨時會戰指揮部”展開自貢、宜賓、瀘州、內江、簡陽、成都、邛崍地區1:20萬水文地質普查。
1980年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我隊一九七九年度“大慶式企業”光榮稱號,省、局驗收我隊達縣、墊江等圖幅1:20萬區域水文地質普查報告。
1983年時任地質部部長孫大光、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温家寶同志到我隊視察。
1987年隊研製的《井中測流技術及中井流量儀》獲國家發明三等獎;經地質部、局批准,成立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院。
1990年4月19日,正式組建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院領導班子。
1993年轉換經營機制,提出“上山下海”戰略,在海南、廣東地區分別成立廣場工程處、海南分公司開展地勘工作,完成了廣州市環城高速公路勘察、廣州到珠海高速公路勘察等項目。
1996年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院獲建設部甲級勘察資質證書。
2000年加快改革步伐,成都水文隊、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院、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公司合併管理,實行一套班子、三塊牌子並用的內部模擬總公司運行。
2004年隊全年貨幣工作總量首次突破1億元。
2005年承擔了丹巴縣城建設街特大型滑坡應急搶險治理工程,創造了在滑動中治理並鎖住滑坡的世界奇蹟;完成成都地鐵一號線初勘、詳勘。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迅速投入抗震搶險,在北川、彭州、寶興等地震災區開展地質災害巡排查工作,完成17個縣(市)的巡排查任務。
2012年曆時兩年,完成了綿竹清平鄉文家溝泥石流應急治理工程,被評為泥石流治理工程的奇蹟。
2013年參與“4.20”蘆山強烈地質抗震救災工作,承擔寶興7個縣地質災害排查工作; 被評為”首屆中國百強地質隊“
2014年獲國家環境保護部批准,為全國首批19加環境服務試點單位之一。
2015年深化企業改革,探索混合制經濟,成立四川省天晟源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派出駐村幹部對口幫扶涼山州甘洛縣田壩鎮玉門口村。
2016年隆重紀念四川省地礦局成都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成立60週年,9月28日舉辦慶祝大會。 [1] 

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院主要職能

院按照做強工程勘察、做優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做精地質災害治理、做大岩土工程的行業產業結構調整要求,堅持“以科學為本,質量為先,進取為上”的發展方向,立足四川,面向國內外,服務於市政、鐵路、公路、礦山、水利水資源、能源、環境建設等眾多領域。
  院現持有住建部頒發的《工程勘察綜合類甲級證書》、《地基與基礎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證書》,國土資源部頒發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甲級證書以及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甲級證書,《工程物探甲級證書》、《地質勘查單位資格證書》,四川省測繪局頒發的《測繪資質乙級證書》,四川省環境保護廳頒發的《四川省社會環境監測機構業務能力認證證書》,水利部頒發的《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甲級證書》和四川省水利廳頒發的《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甲級證書》以及中國水土保持學會頒發的《水土保持方案編制乙級資格證書》等。
  在服務社會的同時,注重人才積累和工程實踐,培養和造就了一支實踐經驗豐富、理論造詣精深的科研、技術和管理人才隊伍。現擁用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61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8人(享受政府專家津貼),高級工程師61人,工程師116人,助理工程師179人,一級、二級、三級施工項目經理和監理工程師78人、註冊岩土工程師19人。
  一流的綜合實力和豐富的生產科研實踐經驗使我們能夠向社會提供多方面、多領域、高層次、高效率的工程技術服務,工程業績碩果累累。先後承擔了四川境內多條高速公路和鐵路客運專線(高鐵)的工程勘測;川藏公路二郎山特長隧道、都汶高速廟子坪特大橋、京滬、京石、津秦高鐵特大橋等系列重點控制性工程的勘測;廣州、成都地鐵以及雲南磨憨至老撾萬象鐵路的工程地質勘察;四川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四川工業學院西南民族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川北醫學院、瀘州醫學院等高校搬遷擴建岩土工程勘察;四川石化煉化一體工程、廣州市南沙油庫二期項目、攀鋼集團成都青白江生產基地等岩土工程勘察,新津工業集中發展區(岷江東岸)環境影響評價水文地質勘察項目、川東北高含硫氣田萬源區塊水文地質勘察、“中衞〇龍崗〇貴陽聯絡路線工程”南部〇貴陽段長江隧道穿越工程(新址)初步勘察等岩土工程勘察;四川大渡河瀑布溝水電站、金沙江向家壩水電站庫區集鎮等岩土工程勘察;德陽市、什防縣和長江三峽城鎮搬遷開縣新城區代水水源地勘察;四川宜賓五糧液、成都全興、椰樹飲用天然礦泉水水源地勘察;成都花水灣、峨嵋醫療熱礦水水地勘察與評價;丹巴縣城建設街後山滑坡、綿竹清平鄉文家溝特大泥石流滑坡等應急地質災害治理;5.12大地震後承擔的10多個極重災縣和重災縣地質災害排查、巡查、應急勘查、設計、施工;西藏定結、南部、儀隴等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四川航空廣場、成都市青羊區國投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業務綜合大樓、成都盛邦麗都國際中心等深基坑降水、土方及支護工程施工;眉山市洪雅縣新鄉、綿陽市鹽亭縣驛鎮林鄉、巴中市平昌縣江口鎮等土地整理和四川省16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環境監測;四川省紅層丘陵區地下水開發利用規劃及扶貧找水工程、西南岩溶地區扶貧找水工程,四川省馬爾康縣大骨節病區地下水調查與供水安全示範打井工程、雲南抗旱打井找水、九寨〇黃龍核心景區水資源及生態環境地質綜合調查、成都市淺層地温能調查評價等一系列項目。
  院在發展的道路上,注重基礎地質與施工工藝研究,成績顯著,並不斷將科研成果應用於工程實踐,對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深得社會各界好評。曾獲重大地勘和科技成果獎53項。其中,國家級發明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21項,四等獎4項,省、部級勘察成果一、二等獎各3項。省科委、建委、省地礦局找礦獎、優秀成果獎等8項。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