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依法

鎖定
四依法,即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中文名
四依法
意    思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
法四依
修道者所依止之四種正法
行四依
修行者所依止之四種行法

目錄

四依法解釋

指四種依止之項目。依,依止、依憑之義。於經論中約分五類,即法四依、行四依、人四依、説四依、身土四依。

四依法分類

(一)法四依:修道者所依止之四種正法。又稱四依四不依。包含四依與四不依,即: (一)依法不依人(梵dharma -pratisaran!ena bhavitavyam!na pudgala-pratisaran!ena ),又作隨法不隨人、歸於法而不取人。謂修道者當以教法為依,不可以人為依。若其人雖為凡夫,或外道,而所説之理契合於正法,亦可信受奉行;反之,若其人雖現相好具足之佛身,而所説者不契合於正法,則自當舍離而不可以之為依止。(二)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梵ni^ta^rtha -su^tra-pratisaran!ena bhavitavyam! na neya^rtha-su^tra-pratisaran!ena ),又作隨了義經不隨不了義經、歸於要經不迷惑。謂三藏中有了義經、不了義經,修道者當以明示中道實相義之決定了義經為依,不可以不了義經為依。(三)依義不依語(梵artha -pratisaran!ena bhavitavyam! na vyan~jana-pratisaran!ena ),又作隨義不隨字、取義不取語。謂修道者當以中道第一義為依,不可以文字、語言之表現為依。(四)依智不依識(梵jn~a^na -pratisaran!ena bhavitavyam!na vijn~a^na-pratisaran!ena ),又作隨智不隨識、歸慧不取所識。謂修道者當以真智慧為依,不可以人間情識為依。[南本大般涅盤經卷六、大方等大集經卷二十九、大方便佛報恩經卷七、大智度論卷九、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五、大乘義章卷十一、釋門歸敬儀捲上]
(二)行四依:修行者所依止之四種行法。又稱四依法。此四種行法,是入道之緣,為上根利器所依止,故稱行四依。又以能生聖道,為聖道之種子,故稱四聖種。即:(一) 着糞掃衣。(二)常行乞食。(三)依樹下坐。(四)用陳腐藥。陳腐藥,又作腐尿藥,係指由排泄物製成之藥物,或將牛尿與大黃果埋入土中,待發酵後再食用,為比丘發病時所依用之藥物。或謂陳腐藥乃指人所捨棄不用之各類藥材。若依止此四者而修行,能令人安於不貪愛、無執着之生活。(參閲‘四聖種’1787、‘陳棄藥’4823)
(三)人四依:為眾生所信賴而堪於依止之四種人。又稱四依大士、四依菩薩。即:(一)出世凡夫,指具煩惱性之人(三賢四善根)。(二)須陀洹(預流果)、斯陀含(一來果)之人。(三)阿那含(不還果)之人。(四)阿羅漢之人。此四種人能利益世間、安樂人天,故能為眾生所依止。大乘諸師對四依菩薩與大乘修行階位之配列,有多種説法,如法華玄義卷五上載,五品、十信之人為初依,十住之人為二依,十行、十回向之人為三依,十地、等覺之人為四依。又據涅盤論載,初歡喜地為初依,六地為二依,八地為三依,第十法雲地為四依。[南本大般涅盤經卷六、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捲上一之一、大乘義章卷十一](參閲‘四向四果’1683)
(四)説四依:佛説法之四依,即依於令入、相、對治、轉變等四種密意而説法。玄奘譯之攝大乘論本稱之為四秘密。(參閲‘四秘密’1752)
(五)身土四依:佛身之四依,即:(一)色身依色相土,(二)色身依法性土,(三)法身依法性土,(四)法身依色相土。[華嚴經疏卷十](參閲‘身土四依’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