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嚴烺

鎖定
嚴烺(1774—1840)字小農,浙江仁和人,清朝官吏。嘉慶中,入貲為通判,發南河,累擢徐州道,丁母憂。
中文名
嚴烺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仁和
出生日期
1774年

目錄

嚴烺簡介

道光元年,服闋,授河南河北道。尋命以三品頂戴署河東河道總督,三汛安瀾,乃實授。汶水漫決既塞,疏言:“運河北路以蓄汶敵衞為最要機宜,必使汶水層層抬高,然後能敵衞水。請加高臨清口磚閘資收蓄。”從之。初,黎世序治南河多用碎石,乃奏請敕東河仿行,烺取其説,請於馬營北岸挑壩,仿南河拋護碎石,估工需銀十萬兩。布政使程含章、巡撫姚祖同先後言其不便,而馬營既放淤,壩前水勢已緩,烺仍請於壩尾沁水灌注之所拋護碎石,從之。

嚴烺四年

南河高家堰潰決,調烺江南河道總督。五年,與尚書文孚汪廷珍合疏陳:“蓄清敵黃為河務第一關鍵。蓄清全賴湖堤,堤潰則清水泄枯,重運經臨,無以資浮送。擬遵古人成法,借黃濟運。所慮運河窄小,黃流湍悍,多則不能容納,少則必致膠淺。議於御黃壩外建壩三道,鉗束黃流,俾有節制。又添築纖道,以資束水行纖。裏、揚兩廳長河挑挖淤淺,幫培堤身,並豫儲料物,隨時築壩,逼溜刷淤。御黃壩未啓,則先挑高堰引河,導清水入運;將啓,則嚴堵束清,杜黃水入湖。至修復湖堤,必乘天寒水涸,取土較易。擬就近採料,限大汛前砌高十層,備湖水漸長。共需帑銀三百萬。”又議覆侍郎朱士彥條上南河事宜,大要:“拆修高家堰壩工,先築越壩以便工作,並於石堤外拋碎石坦坡,可期永無塌卸。又於王家壩減壩內鹽河加築堤埽,及仁、義、禮舊壩處所添建石滾壩,以防異漲。”並如議行。於是偕孫玉庭等會辦重運。至五月御黃壩啓放後,河道仍淺滯,漕船不能通行,就近盤壩,剝運難繼,玉庭被重譴,烺亦鐫級留任。
烺既因濟運事不敢擅離,不能巡河勘工,兩江總督琦善以為言,乃命烺周曆履勘,仍諭蓄足清水,為來年敵黃濟運之計。烺疏言:“從前黃河底深,湖水收至數尺,即可外注,堤身不甚吃重。今則湖水必蓄至二丈,始可建瓴而刷黃。以四百里浩瀚之湖水,恃一線單堤為之護,西風衝擊,勢必潰決。擬仿成法,於堤外築碎石坦坡,護堤既固,則湖水可蓄。”又偕琦善奏陳:“刷黃必須湖水收至二丈。上年湖水丈七寸餘,即致失事。刻下清水萬難蓄足,惟有蓄清減黃二法並行。碎石護堤,所以蓄清;改移海口,所以減黃。”詔妥籌具奏。尋又會陳:“由王營減壩至灌河口,可導黃入海。查灌河口外海灘高仰,轉無把握,惟拋碎石坦坡,可漸收蓄清刷黃之益,需費六百餘萬,應分年辦理。”

嚴烺六年

洪湖石工既竣,烺知工未堅固,實不足恃,遂堅主碎石之工,每年拋石三十萬方,八年始能告成。宣宗怒斥:“烺調任以來,一籌莫展。御黃壩至今不能啓放,辦理不善。念在東河修守尚無貽誤,降三品頂戴。”署河東河道總督;七年,實授,復二品頂戴。以蘭陽柴壩西北頂衝,前拋碎石已著成效,遇伏秋汛漲,仍形吃重,請加寬坦坡。八年,請續拋下北、蘭儀兩廳碎石,並於中河、祥河險工儲石備防。十一年,命侍郎鍾昌等抽查東河料垛,祥河、曹考兩廳料垛虛松殘朽,烺坐失察,降三品頂戴,鐫四級留任。尋以病請開缺。

嚴烺十三年

病痊到京,疏陳浙江海塘事宜。十四年,命偕侍郎趙盛奎往勘,請分別緩急,改修柴埽,以護塘根,歲撥銀五萬備修費,從之。尋命毋庸在工督辦。復以病乞歸。十五年,河東河道總督吳邦慶劾烺虛拋碎石,並收受紅封盤費,以運同降補。二十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