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噪鴉屬

鎖定
噪鴉屬(學名:Perisoreus):是鳥綱、鴉科的一屬,是三種體羽鬆軟的灰色和棕色的噪鴉。體長28-33釐米,體重62-108克。性別在大小和顏色上相似,通體無鮮亮色調。體羽包括深灰色、灰褐色,淺灰色、黑色、棕褐色和白色。有長的黑腿和白色耳廓,白色額頭、臉頰、喉嚨和覆羽,暗灰色長尾、後頸和背部,淺灰色胸部和腹部。尾甚短,後枕具短冠羽。虹膜褐色;嘴黃橄欖色至角質色;腳黑色。
棲於亞高山針葉林和落葉林中,從海拔2,618-4300米處。多單個或成對活動。在林間飛行時,多直線飛行。每次飛行距離不遠,當遇驚時則飛往遠處。雜食性動物,食物包括漿果、節肢動物、蠕蟲、腐肉、雛鳥、鳥卵和一些小型哺乳動物,還食用真菌包括漿果和蘑菇,以及植物葉、芽、果實、種子和農作物種子等。分佈在亞歐大陸及北美洲的北部地區,從斯堪的納維亞到亞洲海岸。在中國的四川省北部也孤立存在此物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噪鴉屬
拉丁學名
Perisore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鴉科
噪鴉屬
3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Bonaparte, 1831
保護級別
無危(LC)2種,易危(VU)1種 [3] 

噪鴉屬形態特徵

噪鴉屬
北噪鴉:體小,體長28釐米,是一種體羽鬆軟的灰色和棕色的噪鴉。尾甚短,後枕具短冠羽。頭深褐,兩翼、腰及尾緣棕色,前額羽簇皮黃。與黑頭噪鴉區別在翼及尾棕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 [4] 
黑頭噪鴉 黑頭噪鴉
黑頭噪鴉:體長約30釐米。雄性成鳥:額、頭頂、頭側、頸側、眼先、耳羽及鼻須概黑色;體羽呈黑及灰褐色,通體無鮮亮色調。尾甚短。虹膜褐色;嘴黃橄欖色至角質色;腳黑色。覆腿羽黑色;腋羽煙灰色。 [5] 
灰噪鴉 灰噪鴉
灰噪鴉:體長28-33釐米,翼展45釐米。性別在大小和顏色上相似,體羽包括深灰色、淺灰色、黑色、棕褐色和白色。該物種有長的黑腿和白色耳廓,白色額頭、臉頰、喉嚨和覆羽,暗灰色長尾、後頸和背部,淺灰色胸部和腹部。 [6] 

噪鴉屬棲息環境

棲於亞高山針葉林和落葉林中,從海拔2,618-4300米處。活動於山地針葉林較開闊的地帶,特別是在以雲杉、白楊、冷杉和糖楓為主的森林中。 [4-6] 

噪鴉屬生活習性

噪鴉類絕大部分定居,有少部分的鳥類遷移,在冬天活動時間縮短為3或4個小時,完全用於覓食。連續數天在樹上使用相同的位置睡眠。多單個或成對活動。成對活動時,二者一前一後的魚貫飛行於樹林間,前後相距不甚遠並不時發出鳴叫而相互呼應。林間飛行時,多直線飛行。每次飛行距離不遠,當遇驚時則飛往遠處。
雜食性動物,食物包括漿果、節肢動物、蝗蟲、金龜甲、金針蟲、螻蛄、蠐螬等昆蟲、昆蟲幼蟲、蛹、蠕蟲、腐肉、雛鳥、鳥卵和一些小型哺乳動物,如鼩鼱、田鼠和幼蝙蝠。也吃小蜥蜴和冒險進入淺水覓食的蟾蜍,還食用真菌包括漿果和蘑菇,以及植物葉、芽、果實、種子和農作物種子等。 [4-6] 

噪鴉屬分佈範圍

黑頭噪鴉是中國特有物種。分佈於甘肅卓尼,青海東南部斑瑪,四川松潘、馬爾康、德格,西藏江達。 [5] 
灰噪鴉分佈於加拿大和美國。全球活動範圍約為7,300,000平方千米。 [6] 
北噪鴉分佈於烏克蘭、拉脱維亞、挪威、波蘭、哈薩克斯坦、愛沙尼亞、中國大陸、瑞典、白俄羅斯、芬蘭、俄羅斯、斯洛伐克和蒙古國。 [4] 
噪鴉屬分佈圖 噪鴉屬分佈圖

噪鴉屬下級分類

噪鴉屬(3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灰噪鴉
Perisoreus canadensis
Linnaeus, 1766
2
北噪鴉
Perisoreus infaustus
Linnaeus,1758
3
黑頭噪鴉
Perisoreus internigrans
Thayer et Bangs,1912
[2] 

噪鴉屬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2-3月或5-7月,依不同物種。營巢於樹頂部枝杈處,距地高2-20米。巢主要由枯枝構成,內墊有枯草、植物纖維、樹皮、草根、毛髮、苔蘚、羽毛等柔軟物質,巢呈碗狀。每窩產卵2-4枚。卵天藍色或深藍綠色、被有褐色和灰褐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密。雌雄鳥輪流孵卵,孵化期18±1天。雛鳥晚成性,由雌雄親鳥共同餵養留巢期26-30天。 [4-6] 

噪鴉屬保護現狀

噪鴉屬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 3.1。 [3] 
易危(VU)——1種,無危(LC)——2種。 [3] 

噪鴉屬種羣現狀

趨勢判斷:由於棲息地喪失,全球氣候變暖和外來疾病,該屬物種評估為數量正在減少。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