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嗄(á或shà),為漢語二級字 [3]  ,本義為聲音沙啞,後引申為嘆詞,同“啊”(á)
中文名
拼    音
á或shà
部    首
字    碼
6436 [4] 
五    筆
KDHT
倉    頡
RMUE
鄭    碼
JANR
字    級
二級(5447) [3] 
注    音
ㄚˊ或ㄕㄚˋ
筆畫數
13筆
部    外
10筆
結    構
左右結構
統一碼
U+55C4 [4] 
漢字區位碼
6436 [4] 
四角號碼
61047 [4]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1] 
shà
〈形〉
(1) 聲音嘶啞的 [hoarse]
終日嚎而嗌不嗄。——《老子
á
〈嘆〉
(1) 同“啊”( á)。表示省悟或驚奇 [ah]
嗄!難道這裏是沒有地方官的麼?——宋·佚名《新編五代史平話

字形演變

字源演變: [1]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
台灣細明體
香港明體
日本明朝體
韓國明朝體
舊字形

古籍解釋

【醜集上】【口字部】嗄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10
〔古文〕𠷚《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所嫁切,沙去聲。《玉篇》聲破。《集韻》聲變也。《老子·道德經》終日號而嗌不嗄,和之至也。《集韻》或作𣣺。
又《廣韻》於犗切《集韻》《正韻》於邁切《韻會》幺邁切,𠀤音隘。《廣韻》聲敗。《集韻》氣逆也。楚人謂啼極無聲為嗄。
又《集韻》乙界切,噫去聲。亦氣逆也。或作噎。 [2] 

音韻參考

[廣 韻]:於犗切,去17夬,yè,蟹開二去夬影 [1] 
[平水韻]:去聲二十二禡
[國 語]:á,shà
[粵 語]:aa2saa3
[閩南語]:sa3,sau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