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單葉新月蕨

鎖定
單葉新月蕨(Pronephrium simplex (Hook.) Holtt.)是金星蕨科新月蕨屬的 [5]  多年生草本植物。 [4]  植株高可達40釐米;根莖細長橫走,頂端疏被棕色披針形鱗片和鈎狀短毛;葉柄禾稈色,基部偶有鱗片,向上密被鈎狀短毛,間有針狀毛,葉片橢圓狀披針形,基部深心形,兩側圓耳狀,全緣或淺波狀,葉幹後紙質,兩面均被鈎狀短毛,葉軸和葉脈上面毛密,脈間有長針狀毛;孢子囊羣生於小脈,呈初圓形,成熟時密佈羽片下面。 [3] 
單葉新月蕨分佈於中國台灣、福建、廣東等省地,在越南和日本也有分佈。常生長於海拔20米-1500米的溪邊林下或山谷林下。 [6]  喜溪邊林下濕潤的生態環境,繁殖方法一般為分株或孢子繁殖。 [7] 
單葉新月蕨的全草可入藥,其味甘、微澀,性涼。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食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瀉痢等症狀。 [8]  單葉新月蕨還可用於室內盆栽觀賞或在南方也可作高大喬木林下的綠化植物。 [9] 
中文名
單葉新月蕨
拉丁學名
Pronephrium simplex (Hook.) Holtt.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2] 
木賊綱
水龍骨目
金星蕨科
新月蕨屬
單葉新月蕨
分佈區域
台北、宜蘭、屏東

單葉新月蕨形態特徵

單葉新月蕨線稿圖 單葉新月蕨線稿圖
金星蕨科新月蕨屬的 [5]  多年生草本植物。 [4]  植株高可達40釐米;根莖細長橫走,頂端疏被棕色披針形鱗片和鈎狀短毛;葉遠生,單葉,二型;不育葉的柄長14-18釐米,粗約1毫米,葉柄禾稈色,基部偶有鱗片,向上密被鈎狀短毛,間有針狀長毛;葉片長15-20釐米,中部寬4-5釐米,橢圓狀披針形,長漸尖頭,基部對稱,深心形,兩側圓耳狀,全緣或淺波狀。葉脈上面可見,斜向上,並行,側脈間基部有1個近長方形網眼,其上具有兩行近正方形網眼。葉幹後紙質,兩面均被鈎狀短毛,葉軸和葉脈上面毛密,脈間有長針狀毛,能育葉遠高過不育葉,具長柄(約30-35釐米),葉片長5-10釐米,中部寬8-15毫米,披針形,長漸尖頭,基部心臟形,全緣,葉脈同不育葉,被同樣的毛;孢子囊羣生於小脈,呈初圓形,無蓋,成熟時密佈羽片下面。 [1]  [3]  [10] 

單葉新月蕨產地生境

單葉新月蕨
單葉新月蕨(9張)
產台灣(台北、宜蘭、屏東)、福建(詔安、南靖、長樂、連江)、廣東(大埔,銅鼓山、惠陽、蓮花山、七娘山(張壽洲等1973)、三洲田(深圳隊667)、仙湖植物園(王定躍等81163) [11]  )、香港、海南(儋縣、昌江、陵水、定安、瓊海、三亞、東方、白沙、保亭)、雲南東南部(河口、小南溪、蒙自)等省地,在越南和日本(琉球)也有分佈。 [1]  常生長於海拔20米-1500米的溪邊林下或山谷林下。 [1]  [6] 

單葉新月蕨生長習性

單葉新月蕨喜溪邊林下濕潤的生態環境。 [7] 

單葉新月蕨繁殖方法

單葉新月蕨繁殖方法一般為分株或孢子繁殖。 [7] 

單葉新月蕨主要價值

單葉新月蕨藥用價值

單葉新月蕨的全草可入藥,其味甘、微澀,性涼。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食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瀉痢等症狀。 [8] 
【來 源】:為金星蕨科植物單葉新月蕨的全草。
【功 效】:清熱解毒、利濕止瀉、消食導滯。
【主 治】:用於蛇咬傷、咽喉腫痛、濕熱瀉痢、肛門灼熱腫痛、食積不化、脘腹脹滿
【性味歸經】:甘、微澀,涼。入心、胃、大腸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克。外用:適量。
【別 名】:新月蕨(中國主要植物圖説蕨類植物門)、草鞋青、鵝仔草、百葉草(廣西)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
【拉丁名】:Pronephrium simplex (Hook) Holtt.- Meniscium simplex Hook.
【考 證】:始載於《海南植物誌》。
全草:甘、微澀,涼。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用於乳蛾,瘡瘍腫毒,蛇咬傷。 [1] 

單葉新月蕨觀賞價值

單葉新月蕨還可用於室內盆栽觀賞。 [9] 

單葉新月蕨生態價值

單葉新月蕨在南方也可作高大喬木林下的綠化植物。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