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喜馬拉雅麝

鎖定
喜馬拉雅麝是偶蹄目麝科麝屬哺乳動物, [9]  又叫獐子、香獐。 [10]  頭形顯著寬短;耳上部寬圓。上體呈褐黑色略染棕色,臉部色淡,上下嘴唇白色,下頦灰白色,在頭兩側上方各有一條極細短的白色紋,無頸下紋;胸腹部毛色比上體稍淺,臀部呈鮮豔的黃白色。雌性尾色與上體相同,而雄性尾腹基部呈白色;雄性腹部具麝香腺;雌雄均無角。 [11]  壽命10-15年。 [12] 
喜馬拉雅麝分佈於尼泊爾、錫金等。在中國僅分佈於西藏喜馬拉雅山南坡地區,西至吉隆河谷經波曲河谷,東至亞東河谷。 [13]  棲息於海拔2500-3900米的混交林及林線上緣的高山草甸帶。喜食松蘿、苔草、杜鵑及各種樹葉,也吃苔蘚。 [14]  每年繁殖一次,產仔期5-6月,每胎產仔1-2只。 [11] 
喜馬拉雅麝分佈區域狹窄,數量稀少,近年來獵捕量增加和棲息地嚴重破壞,致使種羣數量臨於頻危狀態。 [12]  [15]  被列為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認定為一級保護動物; [16]  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列為瀕危(EN)物種。 [17] 
中文名
喜馬拉雅麝
拉丁學名
Moschus leucogaster
外文名
Himalayan Musk Deer
動物界
脊椎動物亞門
真獸亞綱
偶蹄目
鹿科
麝屬
喜馬拉雅麝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反芻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科
麝亞科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Hodgson,1839
保護級別
(IUCN)2014年 ver 3.1——瀕危(EN)、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3]  [8] 

喜馬拉雅麝形態特徵

頭體長860~1000毫米,肩高510~530毫米,尾長40~60毫米,顱全長150~180毫米,體重11~16千克。 [1] 
喜馬拉雅麝
頭形顯著寬短,耳上部寬圓。頭骨顯粗壯,吻長小於顱全長之半。鼻骨較短,其最寬部位在前端二外側尖之間。兩側顴弓向外擴張,顴寬平均6.72(6.5~7.6)釐米,大於林康。腦顱發達,最大寬度可達5釐米。淚骨長大於寬,略呈三角形,淚骨面平坦。額骨前端與上頜骨後端相距遠,淚骨不與鼻骨相接,在淚骨、額骨鼻骨上頜骨之間有較大空隙。牙齒的形態結構雷同於其他麝種,但上、下齒列長明顯大於林麝的齒列,而與馬麝的齒列相當。
喜馬拉雅麝上體色調褐黑而略沾棕色,臀部為鮮豔的黃白色,體背毛基純白色。臉面色略淡,上、下嘴唇為白色,下頦灰白。眼圈棕黃色。前額、頭頂、耳背蒼褐色,耳內白色,在頭後二側上方,各有一條極細短的白色紋,無頸下紋。腋內、胸腹、鼠蹊色調比上體稍淺淡,但無棕色。臀部呈鮮豔的黃白色,為體毛最淺處,而其他麝的臀部毛色均不淡於體背。前肢前面純褐色,後面乳灰色;後肢前、後面的色調恰與前肢相反,另在後腿的後上方,往往有臀部下延的棕白色。雌體尾色與上體相同,而雄體尾腹基部呈白色。 [4] 

喜馬拉雅麝近種區別


喜馬拉雅麝
特徵
頭形顯著寬短;耳上部寬圓。上體呈褐黑色略染棕色,臉部色淡,上下嘴唇白色,下頦灰白色,在頭兩側上方各有一條極細短的白色紋,無頸下紋;胸腹部毛色比上體稍淺,臀部呈鮮豔的黃白色
體小。體色為深棕色,背部、腹部及臀部有肉桂色斑點;頸部兩側至腋部有兩條明顯的白色或淺棕色縱紋
體長約70釐米。雄麝上犬齒髮達,向後下方彎曲,伸出唇外;腹部生殖器前有麝香囊,尾粗短,尾脂腺發達。四肢細長,後肢長於前肢
圖片
喜馬拉雅麝 喜馬拉雅麝
原麝 原麝
林麝 林麝

喜馬拉雅麝棲息環境

喜馬拉雅麝棲息於海拔2500~3900米之間的混交林和高山草甸地帶。 [5]  主要棲息於由棟類、喬狀杜鵑、鐵杉、樺、喬松等組成的混交林內及林線上緣的高山草甸帶中,在低海拔的常綠闊葉林帶則少見分佈。 [4] 

喜馬拉雅麝生活習性

喜馬拉雅麝活動規律與馬麝類似。 [5]  活動於喬松、鐵杉、樺、杜鵑等針闊葉混交林及林線上緣的高山草甸帶,波曲河谷的某些地段。它與鼠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斑羚Naemorhedus gorl)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中;在另一些稍高的地方,又與喜馬拉雅塔爾羊Hemitragus jemlahicus)在同一個山坳中取食和活動。 [4] 
喜馬拉雅麝喜食松蘿、苔草和各種樹葉以及多種杜鵑,亦愛採食苔蘚。 [4]  主要在早晨和傍晚時分活躍,經常在進食時活躍。它們是反芻動物,因此如果受到威脅,可以迅速離開進食地,並在以後免受傷害的情況下進一步消化食物。有時,喜馬拉雅麝香鹿在夜間長途跋涉覓食。他們可能每晚要行駛3~7千米,但他們總是在黎明時返回自己的領地。 [6] 
喜馬拉雅麝香具有強烈的嗅覺。雄性通過將尾腺與植被摩擦來標記自己的領地。這種分泌物還阻止了繁殖季節的競爭對手。喜馬拉雅麝香在受到驚嚇時會發出嘶嘶聲,甚至在受傷時還會尖叫。他們還具有良好的聽覺意識,可以警惕危險。被追捕時,喜馬拉雅麝香鹿會尋找躲藏的山腰做庇護所。如果沒有找到庇護所,就用它們的速度繞圈跑,甩掉捕獵者。然而,喜馬拉雅麝香鹿通常在跑200~300米後很容易疲倦。它們可以跳到6米遠,這在被較慢的捕獵者追趕時非常有利。 [6] 

喜馬拉雅麝分佈範圍

分佈於不丹、中國、印度(錫金)、尼泊爾。 [3]  在中國分佈於西藏喜馬拉雅山南坡地區,西至吉隆河谷經波曲河谷,東至亞東河谷。 [5]  [4] 
喜馬拉雅麝分佈圖 喜馬拉雅麝分佈圖

喜馬拉雅麝繁殖方式

繁殖情況與馬麝類似,在交配季節,雄性喜馬拉雅麝香會變得焦慮,有競爭性並且很少進食。在保護自己的領土(其中包括幾名雌性的家屬)的同時,雄性則用長長的犬齒作為武器互相搏鬥。雌性顯示精疲力盡並試圖躲藏。在交配季節,雄性麝香囊是吸引雌性的關鍵。囊發出強烈的氣味,以誘使雌性躲藏起來。
喜馬拉雅麝香鹿在11月~次年1月之間交配,有些雌性可能要等到3月才交配。妊娠期為185~195天。雌麝於5~6月生產,每胎產1~2仔。幼仔被母親護理到大約2個月。在這段時間裏,除了進食之外,幼仔一直躲藏起來。大約6個月大的喜馬拉雅麝香斷奶,能夠從周圍環境中食用食物,從而完全獨立。幼鹿在16~24個月大時就具有性成熟能力。1年繁殖1次,壽命10~15年。 [5-6]  [4] 

喜馬拉雅麝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4年 ver 3.1——瀕危(EN)。 [3]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EN)。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Ⅱ級。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Ⅰ級。 [1]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7] 
種羣現狀:喜馬拉雅麝分佈區域狹窄,數量稀少,獵捕量增加和棲息地嚴重破壞,致使種羣數量臨於瀕危狀態。 [4] 
瀕危原因:主要因素是獵取麝香而捕殺喜馬拉雅麝和棲息地的嚴重破壞,導致種羣數量下降。 [4] 
保護措施:中國西藏樟木口岸自然保護區面積約68.52公頃,對喜馬拉雅麝的保護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4] 
參考資料
  • 1.    喜馬拉雅麝  .國家動物博物館[引用日期2020-01-09]
  • 2.    喜馬拉雅麝  .itis[引用日期2020-01-10]
  • 3.    喜馬拉雅麝  .iucnredlist[引用日期2020-01-10]
  • 4.    楊博輝主編,中國野生偶奇蹄目動物遺傳資源,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1,第115-116頁
  • 5.    萬冬梅主編,國家生態保護叢書 國家保護動物卷,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12,第66頁
  • 6.    喜馬拉雅麝  .animaldiversity[引用日期2020-01-10]
  • 7.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農業農村部公告2021年第3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02-11]
  • 8.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引用日期2022-04-08]
  • 9.    楊博輝主編,中國野生偶奇蹄目動物遺傳資源,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1,第114頁
  • 10.    《中國藥用動物志》協作組編著,中國藥用動物志 第2冊,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10,第455頁
  • 11.    西藏自治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西藏自治區志 動物志,中國藏學出版社,2005.07,第129頁
  • 12.    楊博輝主編,中國野生偶奇蹄目動物遺傳資源,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1,第116頁
  • 13.    楊博輝主編,中國野生偶奇蹄目動物遺傳資源,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1,第115頁
  • 14.    戚康標等主編,中國珍稀瀕危動物植物辭典,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09,第333頁
  • 15.    朱建國主編,正在消失的美麗 中國瀕危動植物尋蹤 動物卷,北京出版社,2019.10,第208頁
  • 16.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引用日期2023-07-04]
  • 17.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RED LIST[引用日期2023-07-0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