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麝

鎖定
林麝,是偶蹄目麝科麝屬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哺乳動物,又稱獐子。 [19]  體長約70釐米。雄麝上犬齒髮達,向後下方彎曲,伸出唇外;腹部生殖器前有麝香囊,尾粗短,尾脂腺發達。四肢細長,後肢長於前肢;體毛粗硬色深,呈橄欖褐色,並雜以橘紅色;下頜、喉部、頸下以至前胸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橘黃色區,臀部毛色近黑色,成體不具斑點。 [20]  因香遠射,故名麝香;麝似獐而小,黑色,故俗稱香獐。 [21] 
林麝在中國主要分佈於四川、甘肅、雲南等地, [22]  棲息於海拔800~2500米的高山針闊葉混交林或闊葉落葉林中,少數遊蕩於中低山灌木叢地帶。喜早晚活動,無固定場所。能敏捷地在險峻的懸崖峭壁和雪地行走,善於跳躍;視覺與聽覺靈敏;性情孤僻、膽怯。以植物類食物為食,諸如青草、嫩枝、樹芽、葉子,有時也食苔蘚、地衣、野果等。10月至翌年2月發情交配,妊娠期5~6個月,每胎產2仔,偶有1或3仔現象,哺乳期3個月,1年性成熟。人工飼養的林麝壽命可達13年。 [21] 
由於人為獵殺取麝致使野生林麝資源枯竭, [19]  林麝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瀕危(EN)保護等級。 [23]  同時也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 [24]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為一級保護動物。 [25] 
中文名
林麝
拉丁學名
Moschus berezovskii
別    名
南麝
森林麝
黑獐子
林獐
香獐
外文名
Forest Musk Deer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偶蹄目
麝科
麝屬
林麝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反芻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種
5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Flerov,1929
保護級別
瀕危(EN)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13] 

林麝形態特徵

雌雄均無角;耳長直立,端部稍圓。雄麝上大齒髮達,向後下方彎曲,伸出唇外;腹部生殖器前有麝香囊,尾粗短,尾脂腺發達。四肢細長,後肢長於前肢。 [1] 
體毛粗硬色深,呈橄欖褐色,並染以橘紅色。耳內和眉毛白色;耳尖黑色,基部橙褐色;下頜、喉部、頸下以至前胸間力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橘黃色區,下頜部具奶油色條紋;喉側面的奶油色色斑連接在一起形成兩條奶油色色帶,由頸的前面向下到胸部,而在頸的中上部則是於之相對照的深褐色寬帶。腿和腹部黃到橙褐色,臀部毛色近黑色。幼年個體具斑點。 [1-2] 
大小量度:體長630~800mm;肩高小於500mm;尾長400mm;顱全長102~146mm;體重6~9kg。 [2] 

林麝近種區別


林麝
特徵
體長約70釐米。雄麝上犬齒髮達,向後下方彎曲,伸出唇外;腹部生殖器前有麝香囊,尾粗短,尾脂腺發達。四肢細長,後肢長於前肢
體小。體色為深棕色,背部、腹部及臀部有肉桂色斑點;頸部兩側至腋部有兩條明顯的白色或淺棕色縱紋
圖片
林麝 林麝
原麝 原麝

林麝棲息環境

主要棲於針闊混交林,也適於在針葉林和鬱閉度較差的闊葉林的生境生活。棲息高度可達2000~3800米,但低海拔環境也能生存。 [3] 

林麝生活習性

林麝食性

林麝主要以木本植物的嫩枝葉為食,也食部分草本植物的心葉。四川阿壩州的林麝則喜食松蘿、大木通等植物的嫩葉。林麝採食植物比較廣泛,根據對陝西鳳縣種羣的初步調查,發現林麝所食植物達100多種。
飼養狀態下,林麝喜食青皮藤葉、榆樹葉、奶漿草、山芋藤、女貞、萵苣、蒲公英、冬青、牽牛花、小飛蓬、蛇莓、車前、芹菜等多種植物。但在不同季節對食物的選擇性不同,夏秋季喜歡山芋藤,冬季喜食女貞和冬青,春季則偏好萵苣和大戟。 [2] 

林麝行為

林麝是典型的晨昏活動型動物,每天有兩個活動高峯,一個是清晨天明前後,另一個是黃昏天黑前後。林麝獨居生活,有較強的領域性行為,同一家域中通常只有一個個體。不同性別林麝的家域大小有一定差異,雌性家域較小,大小為2.8~5.5平方百米,雄性則可達7.7平方百米。
性情膽怯、急躁、機警靈敏,在驚恐時,它們會猛跳並疾速改變方向以躲避敵害。嗅覺靈敏,能通過嗅覺辨認路線、糞便及辨別雌麝是否受配等。
雄性林麝麝香腺的分泌物(即“麝香”)為雄性外激素產物,在野麝個體之間起化學通訊作用。特別是在繁殖期前後,異性個體間通過嗅覺彼此辨認,相互追尋過程中,麝香腺分泌物對不同個體的溝通起重要聯繫作用。雄性林麝1歲左右出現第一次泌香生理反應,其後每年5~7月出現一次。分泌麝香初期食量減少,盛期拒食3~6天。期間雄麝香囊、睾丸腫大,麝香囊內充液,從香囊口流香水,表現興奮,3~5天后轉入正常。
林麝能夠靈活攀爬樹木,此行為在偶蹄類動物中十分罕見。它們不僅能爬上斜的樹幹、跳上垂直生長的水杉樹,甚至能在細小樹枝上任意走動和上下攀爬,採食樹葉。在小樹枝上,它用主蹄分開嵌住枝條行走,用主蹄和側蹄嵌住樹枝攀爬或下跳。

林麝天敵

豹、貂、狐狸、狼、猞猁,特別是人。 [2] 

林麝分佈範圍

原生種分佈地:中國、越南。 [6] 
在中國主要分佈於寧夏六盤山、陝西秦嶺山脈;東至安徽大別山、湖南西部;西至四川、西藏波密、察偶、雲南北部;南至貴州、廣東及廣西北部山區。 [3] 

林麝繁殖方式

  • 發情與交配
林麝的發情交配多在10月開始,在四川,林麝發情期集中於11~12月,少數可延遲到次年1月。而在廣西,林麝發情時間較早,多為9~10月。在一個發情季節裏有3~5次發情,每次發情持續36~60小時,發情週期間隔19~25天,平均21天。在發情期,雄麝不斷嗅聞雌麝尿液,並伴有卷唇反應(雄性將嘴唇上卷,將雌性的氣味樣品送至犁鼻器內,進而判斷適合交配的時機)。
交配前,雄麝不停嗅舔雌麝尿殖區,雌麝主動蹲下。林麝交配持續時間一般為5~8分鐘,其中包括幾次爬跨,交配時雌麝會發出“mi mi mi”的叫聲。交配過後,雌麝或覓食或卧躺休息,雄麝則在3~5米開外的地方站立或卧息,並注視雌麝。
  • 繁殖及生命週期
林麝妊娠期約為176~192天。4月中旬~7月中旬均可產崽,但多在5~6月份生殖,每胎1~3仔,多數為2仔。幼麝產出時,全身佈滿粘液,母麝會由頭到肛陰部舔舐幼崽,持續時間約為2小時。產程結束後,母麝會吞噬脱出胎盤,舔淨血跡、粘液及被污染的草。
幼麝出生後10~15分鐘就能站立走動,哺乳3~4月齡後自然斷奶。林麝出生後5個月內生長很快,1歲時已能達到成麝體重的80%,2~3歲時性成熟並達到成年體重。
野生林麝壽命缺乏準確記載,據估計在10~20年左右,圈養狀態下最長約23年。

林麝亞種分化

林麝(5亞種)
序號
中文名
學名
命名人及年代
01
待定
Moschus berezovskii #1(學名待定)
Wang,2003
02
林麝指名亞種
Moschus berezovskii berezovskii
Flerov,1929
03
林麝碧江亞種
Moschus berezovskii bijiangensis
Wang and Li,1993
04
林麝高平亞種
Moschus berezovskii caobangis
Dao,1969
05
林麝雲貴亞種
Moschus berezovskii yunguiensis
Wang and Ma,1993 [7] 

林麝主要價值

林麝等麝類麝香腺分泌物被稱為“麝香”。麝香成份含有麝香酮、含氮化合物、膽甾醇和脂肪酸等[3]。中國傳統中醫學應用麝香,製成中成藥供醫用。
麝香成分中,麝香酮香味能持久保持,因此麝香具有較強的定香、固香作用。故此在香料工業上,常用麝香作添加劑,以保持香料產品的香味持久不散,是生產香水的原料。

林麝保護現狀

林麝種羣現狀

中國
據相關專家介紹,在重慶範圍內,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林麝數量已不足百隻,少量分佈在大巴山和金佛山地區。 [4] 
據麝香收購量估計,20世紀60年代末,四川及陝西兩省的年收購量為700~800kg,加上其他各省產量,扣除少數馬麝麝香,大約有1000公斤。以每隻雄麝15g計數,每年捕殺兩性及成幼體總數約為16萬隻,估計資源量超過1百萬只。1978~1980年,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幾種麝的年產量約為10~15萬隻,扣除馬麝產量,林麝資源量已不足60萬隻。但1980年以後,由於麝香價格不斷升值,持續過度捕捉,致使資源量不斷迅速下降,至20世紀90年代末估計已降至20~30萬隻,90年代初估計僅有10~20萬隻。 [3] 
四川是林麝的主產區,0.7頭/k㎡。陝西由於連續4年的濫獵,導致林麝資源的迅速下降,年產麝香僅30kg;貴州省至今已很罕見。大別山的麝主要在安徽境內,麝數量較多的地區限於金寨、霍山和嶽西縣。至今偷獵現象仍然存在,種羣數量仍趨減少,大別山麝已面臨絕跡的險境。林麝分佈於雲南全省山區和林區。
在廣西金鐘山自然保護區的各片林區歷史上都有分佈記錄,上世紀80年代初期以前都比較常見。所知在坡西、弄八和西舍等處的林區尚有分佈;此外,在金鐘山山脈靠近西林一帶的山林也有零星分佈。分佈在這4處的林麝數量都很少,根據它們的活動區域和範圍估計,金鐘山自然保護區林區內的林麝種羣數量約為16~24頭。
2003年和2004年冬季,採用糞堆計數法對陝西省鳳縣紫柏山自然保護區林麝的種羣密度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紫柏山自然保護區林麝總密度為(0.48±0.75)頭/k㎡(平均密度±標準誤差),以針闊混交林的林麝種羣密度最高,為(0.94±0.05)頭/k㎡(平均密度±標準誤差),闊葉林和灌木林次之,分別為(0.28±0.02)和(0.13±0.02)頭/k㎡(平均密度±標準誤差),草地(包括荒地)以及山頂草地+灌木+低矮喬木鑲嵌景觀中林麝密度均為0。在北坡,林麝主要分佈在中山地帶(海拔為1700~2100m),南坡則主要分佈在高山地帶(海拔2100~2450m)。總之,紫柏山自然保護區林麝密度極低。 [5] 
2022年,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在整理野外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資料時,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的活動身影。 [12] 
2022年5月,人工繁育技術日益成熟,林麝特種養殖發展迅速,秦嶺人工繁育林麝存欄數量超過2.5萬隻,居全國第一。 [15] 
2022年6月2日消息,2022年以來,長陽崩尖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多次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林麝。對近半年的影像資料梳理後發現,共監測到國家一級、二級野生保護動物共20多種 [16] 
全球
20世紀60年代,中國的野生林麝大概超過1百萬只;1978~1980年少於600,000只;1992年,僅剩100,000 ~200,000只(Sheng 1998),野生林麝在越南估計僅存200只(Do Tuoc pers)。 [6] 

林麝保護級別

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6]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988年12月10日生效)。(注:麝 所有種) [9]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瀕危物種(EN),2008年評估。 [6]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10] 

林麝致危因素

過度捕獵是林麝數量急劇減少的主要原因。據統計自1979~1985年上半年,通過香港或直接走私到日本的麝香多達1154.4千克。國際上對麝香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價格飛躍上漲,在香港每克麝香可賣30~50美元。黑市和走私猖獗,特別是國際走私活動,導致偷獵者瘋狂亂捕濫獵。其次是棲息生境破壞,大面積原生林及混交林遭到砍伐,使林麝的棲息生境喪失。

林麝保護措施

  1. 建立麝自然保護區,加強麝資源的保護和管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頒佈實施以來,中國已不再審批以經濟利用為目的的捕麝活動,並逐步建立自然保護區,加強麝資源的保護和管理。
  2. 麝香的收購、銷售規範管理。未經許可而使用野生麝香生產產品者,一律視為非法行為。
  3. 加強養殖麝疫病防治、育種及提高泌香量等方面的科學性研究。
  4. 開展麝香合成及有關生物技術的研究,開發人工製造麝香替代品技術。
  5. 打擊偷獵及走私行為,對偷獵走私者採取沒收重罰,獎勵管理有功人員和舉報者。加強管理監測手段,以便有效執法。

林麝人工養殖

一、林麝養殖場的場址選擇
建立林麝人工養殖場時,不論是圈養還是散養,都應選擇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人煙稀少,環境安靜、林草茂盛的山坡地,最好是有山泉流出的地方。如果是圍欄散養,要選擇坡向朝南、區域內植物種類豐富的緩坡地。圍欄散養場地面積要根據養殖規模確定,圍欄要堅固且有防護措施,避免林麝相互追逐時碰傷。
二、青飼料選擇及精饋料的配製
1.青飼料的選擇林麝養殖場一般多建在水草茂盛的山坡地,選用其喜食的植物種類採集進行日常餵養。也可以人工種植飼草,晾乾貯存,以便在枯草季節作為青飼料的補充。平常餵養主要選用的飼草種類有:杏樹葉、桑樹葉、樑子葉、刺槐葉、榆樹葉、農作物葉以及其他一些草本植物的莖和葉等,另外還飼餵一些多汁的紅白蘿蔔、南瓜、蘋果、紅薯等。
2.精飼料的配製效果較好的兩種配方是:①玉米粉、黃豆粉、麥麩、油渣、蛋殼粉可按50:30:10:5:5比例配製成精料;②玉米粉、黃豆粉、麥麩、骨粉、魚粉、添加劑可按40:25:25:5:4:1比例配製成精料。精料的配製方法,可根據林麝不同發育時期適當調整各成分的配製比例。
三、飼料搭配和人工餵養
1.飼料搭配成年麝每日餵養草料1000克左右,精料100克左右,每次餵養飼草種類要多於5種以上。林麝在不同的生物學時期,對營養的需要亦有所不同。所以,在飼養過程中,飼料的搭配及其數量的多少,要及時加以調整,才能獲取得良好的效果。
2.人工餵養林麝餵養通常一日3次,早晨6~7點鐘、中午1~2點鐘、晚上6~7點鐘,夏季可稍有提前,冬季可稍有推後。日糧分喂的比例是早30%、午20%、晚50%。草、料分食,精料餵養時單個進行。下午一次喂完。精料餵養不宜過多,人工餵養要定時定量,有利於建立良好的食物反射,增進麝體的消化機能。另外還要重視麝的飲水。給水的時間、次數和質量,對其各種生理過程有直接的影響。實踐證明,麝的飲水以天然泉水最佳。在不同季節更換飼料種類時,要逐漸替換。不能直接全部替代。如果突然大量地更換飼料,容易導致減食、腹瀉等不良後果。
四、疾病預防
林麝常見疾病有腸炎、感冒瘤胃積食軟骨病、膿腫病等。林麝一旦發病,治癒率極低,為了減少林麝生病死亡造成的損失,關鍵在於提早預防。
1.在圈舍門口挖一個淺池,池內放入石灰,做成消毒池,人員進入時先在池內踩踏幾下,對鞋進行殺菌和消毒。
2.圈舍每月消毒一次,用來蘇水、高錳酸鉀溶液、石灰交替使用。各個小房消毒要細,房間尿濕積污要隨時清理或用乾土遮蓋。活動場地有糞便的地方也要認真消毒。
3.青飼草因堆積發熱、葉色變黑的不能餵養,飼草上帶有泥土的不能餵養,另外玉米麪不能連續喂。
4.每天觀察糞便是否正常,否則換草。糞便成團、稀,立即喂苦頭菜、蒲公英、犁畢草,停止精料,或者麩皮炒黃用。
5.觀摩麝體,鼻色油黑光亮,眼神有力,屬於正常。流清鼻屬寒,輕者無妨,重者要喂感冒藥。
6.冬季多喂胡蘿蔔。其作用是胡蘿蔔多汁、易消化、營養便於吸收、利於機體代謝,但冬季仍以青乾草為主。
7.生病時多用內服藥物,儘量不打針,減少驚動,以免病情加重而死亡。若一定要打針,則應先進行麻醉再打針,尤其是掛吊瓶時必須進行全身麻醉,否則因受驚嚇會當場致死。 [8] 

林麝發現記錄

2022年2月10日14時,旺蒼縣林業局接羣眾電話反映,廣元市旺蒼縣摩爾鵬達小區地下車庫發現野生動物1只。旺蒼縣林業局立即組織野保辦工作人員前往進行核實,經鑑定該動物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健康狀況良好,並於當天16時在米倉山大峽谷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放生。 [11] 
2022年5月5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松潘管理總站獲悉,該站在對紅外線相機監測數據進行整理時,發現架設在白羊哇口的同一地點同一台紅外線相機監測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綠尾虹雉、林麝、金絲猴、扭角羚;二級保護動物黑熊、岩羊等珍貴影像資料。 [14] 
2022年7月,世界地質公園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洱源片區,遠紅外自動相機成功拍攝記錄到瀕危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確鑿證明蒼山有林麝種羣的分佈。 [17] 
2023年5月5日,四川敍永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發佈消息,該處工作人員日前整理紅外相機數據時,發現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林麝野外活動的珍貴影像。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