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喜馬拉雅紅杉

鎖定
喜馬拉雅紅杉(Larix himalaica W. C. Cheng & L. K. Fu)是松科、落葉松屬植物。小喬木,高5-8米,胸徑20-30釐米;小枝下垂,幼枝上葉枕之間具疏生淡黃色毛,後漸脱落;短枝褐灰色或深灰色,直徑3-5毫米,頂端葉枕之間光滑無毛。葉倒披針狀窄條形,長1-2.5釐米,多為1.5-2釐米,寬約1毫米。球果直立,成熟前淡紫褐色,熟時褐色,短圓柱形,頂端圓,長5-6.5釐米,徑2.8-3.2釐米;種子斜三角狀卵圓形,長約4毫米,直徑2.5毫米,連同種翅長約9毫米,種翅膜質,淡褐色,近矩圓形,中部較寬,約3.5毫米,先端圓。
分佈於尼泊爾和中國西藏南部吉隆和珠穆朗瑪峯北坡海拔3000-3500米地帶。生於河灘冰跡物的骨骼土上或河谷兩岸。
木材可供建築、橋樑、器具、傢俱及木纖維工業等用;樹幹可割取松脂;樹皮可提取栲膠;為荒山造林及森林更新樹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0年 ver 3.1)——近危(NT)。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喜馬拉雅紅杉
拉丁學名
Larix himalaica W. C. Cheng & L. K. Fu [5] 
植物界
裸子植物門
松綱
松目
松科
落葉松屬
喜馬拉雅紅杉
命名者及年代
Cheng et L. K. Fu,1975
保護級別
(IUCN 2010年 ver 3.1)——近危(NT) [2] 

喜馬拉雅紅杉形態特徵

喜馬拉雅紅杉
喜馬拉雅紅杉(11張)
小喬木,高5-8米,胸徑20-30釐米;小枝下垂,幼枝上葉枕之間具疏生淡黃色毛,後漸脱落,一年生長枝黃色或淡褐黃色,二年生時黃褐色或淡褐黃色,有光澤,三、四年時呈淡黃灰色或灰色;短枝褐灰色或深灰色,直徑3-5毫米,頂端葉枕之間光滑無毛,周圍具數列反捲的芽鱗;冬芽近圓球形或圓錐狀球形,芽鱗膜質,褐色,邊緣具睫毛,基部芽鱗稍厚,常全緣,先端具急尖的長尖頭。葉倒披針狀窄條形,長1-2.5釐米,多為1.5-2釐米,寬約1毫米,先端鈍或微尖,上面中下部的中脈隆起,中上部或近先端平或微拱圓,下面沿中脈兩側各有灰白色氣孔線2-5條。 [6] 
球果直立,成熟前淡紫褐色,熟時褐色,短圓柱形,頂端圓,長5-6.5釐米,徑2.8-3.2釐米,具短梗,梗上常有數枚變型葉;中部種鱗方圓形或長方圓形,長1.2-1.5釐米,寬0.9-1.3釐米,先端圓或寬圓,鱗背中下部初有密生短柔毛,後脱落無毛,基部與果軸着生處具密生褐色長柔毛;苞鱗披針狀矩圓形,紫褐色或淡紫褐色,稍較種鱗為長或近於等長,直伸,外露不反曲,長1.4-1.7釐米,下部最寬,約5-6毫米,中上部近等寬或微漸窄,先端中肋延伸成急尖或微急尖的尖頭;種子斜三角狀卵圓形,長約4毫米,直徑2.5毫米,連同種翅長約9毫米,種翅膜質,淡褐色,近矩圓形,中部較寬,約3.5毫米,先端圓。 [3] 

喜馬拉雅紅杉近種區別

喜馬拉雅紅杉與分佈於中國喜馬拉雅山區的西藏紅杉Larix griffithiana (Lindl. et. Gord.) Hort. ex Carr.)有明顯的區別,而與紅杉Larix potaninii Batalin)和太白紅杉Larix chinensis Beissn.)的形態相近似,主要區別在其一年生長枝淡黃色或淡褐黃色,二年生枝黃褐色或淡褐黃色;短枝項端葉枕之間無毛;着生雌球花的短枝上僅有變型葉;球果較大,長5-6.5釐米,徑2.8-3.2釐米,種鱗方圓形或近矩圓形,長1.2-1.5釐米,先端圓或寬圓,背面中下部初有密生短毛,後脱落無毛;苞鱗披針狀矩圓形,通常稍較種鱗為長,下部最寬(約5-6毫米),中上部等寬或微漸窄,先端中肋延伸成急尖或微急尖的尖頭。 [3] 

喜馬拉雅紅杉產地生境

分佈於尼泊爾和中國西藏南部吉隆和珠穆朗瑪峯北坡海拔3000-3500米地帶。生於河灘冰跡物的骨骼土上或河谷兩岸。 [2-4] 

喜馬拉雅紅杉主要價值

喜馬拉雅紅杉木材輕軟,結構細,可供建築、橋樑、器具、傢俱及木纖維工業等用;樹幹可割取松脂;樹皮可提取栲膠;為荒山造林及森林更新樹種。 [4] 

喜馬拉雅紅杉保護現狀

喜馬拉雅紅杉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0年 ver 3.1)——近危(NT)。 [2]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EN)。 [4] 

喜馬拉雅紅杉種羣現狀

喜馬拉雅紅杉的分佈區域有限,只分佈於穆朗瑪峯地區的一些山谷中,這些山谷都在中國和尼泊爾邊境。可能在分佈區當地有一些砍伐情況,但不知道這是否對喜馬拉雅紅杉構成威脅。據報道,中國西藏一側的數量遭受越來越多的乾旱影響。 [2] 

喜馬拉雅紅杉保護措施

喜馬拉雅紅杉在尼泊爾的郎塘國家公園中有引種栽培。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