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喜山頸槽蛇

鎖定
喜山頸槽蛇為遊蛇科頸槽蛇屬的爬行動物,卵生。分佈於印度尼泊爾、錫金、緬甸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西藏等地,其標本採集自闊葉林下、草叢中。
中文名
喜山頸槽蛇
別    名
喜山遊蛇
拉丁學名
Rhabdophis himalayan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有鱗目
亞    目
蛇亞目
遊蛇科
頸槽蛇屬
命    名
Günther, 1864
同物異名
Tropidonotus himalayanus

喜山頸槽蛇形態特徵

全長842~892毫米。頭較大,與頸區別明顯;眼較大,瞳孔圓形。上唇鱗8(3—2—3)枚或7(2—2—3)枚,頰鱗1枚;眶前鱗1枚,眶後鱗3枚;顳鱗2枚+2枚。背鱗19—19—17行,除最外1行起弱稜外均起強稜;腹鱗165~171枚,肛鱗2枚,尾下鱗78~88對。背面橄欖棕色或綠褐色,枕部有1對土紅色或橘紅色枕斑,左右不相連;唇鱗縫黑色。體背兩側各有1縱行橘紅色或黃紅色短窄橫斑紋,至尾部此橫斑紋呈淺紅點;腹面肉紅色或灰白色,其上散有均勻的灰黑色點斑,呈雀斑狀,後段尤其明顯。 [1] 

喜山頸槽蛇生活環境

生活在海拔1000~1300米的河谷旁的草叢中,或湖邊的林下。白天活動。 [1] 

喜山頸槽蛇分佈範圍

分佈於西藏(墨脱、察隅)、雲南(貢山縣馬庫)。 [1] 

喜山頸槽蛇物種保護

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2]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3]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