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喇家遺址

鎖定
喇家遺址,位於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喇家村,考古發現該聚落遺址毀於4000年前的地震和洪災,是已發現的中國唯一一處大型災難遺址,該遺址仍有母親守護孩子、返身救助親人的遺骸遺存,因此被稱為“東方龐貝”。 [7] 
喇家遺址是黃河上游地區史前時期以齊家文化為主的大型聚落遺址。遺址發現於1981年,1999年至2007年,遺址進行了歷時9年的考古發掘,發現了齊家文化的聚落居址、高等級墓葬、環壕、小廣場、祭壇等重要遺蹟,取得了許多突破性的新發現。2013年至2019年,遺址進行第二階段田野考古工作。發現遺蹟450餘處,包括房址、壕溝、陶窯、祭祀坑、墓葬、大型沖溝、灰坑、灰溝,出土豐富的生產和生活遺物2000餘件,主要有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辛店文化、漢晉遺存等。 [8] 
2001年6月25日,喇家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喇家遺址
地理位置
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喇家村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9:00-17:0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5-0126-1-126

喇家遺址歷史沿革

1981年,發現喇家遺址。
1999年,作鑽探和試掘。探明它是一處超過20萬平方米的大型聚落,把原來分為3塊的遺址,復原為一個以齊家文化為主的大遺址。
2000年,首先在村東北台地發現了災難遺蹟。
2001年,發現了F10的人骨遺骸,清理出房址坍塌和充填堆積的先後地層關係。
2002年,繼續在小廣場範圍擴大發掘,揭露更大面積的硬麪,同時發現了特殊地面建築。
2003年,繼續追蹤土台遺蹟,擴大發掘。
2004年,發掘改在遺址西邊進行,在這裏繼續發現了窯洞式建築和災難現象以及因災難而埋藏在房址裏的人骨遺骸。
1999年至2007年,對遺址進行了歷時9年的考古發掘,共揭露面積3000多平方米。
2013年至2019年,對該遺址進行第二階段田野考古工作,發掘面積近6000平方米。 [8]  [10] 
2023年12月18日,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民和縣中川鄉金田村和草灘村發生局地“砂湧”,此次發生砂湧的兩村距離有着“東方龐貝”之稱的喇家遺址僅有5公里左右,後者反映了4000年前該地發生的一次大型地震及次生災害的場景。 [16] 
喇家遺址

喇家遺址遺址特點

喇家遺址地處甘肅與青海接壤地帶的官亭盆地,黃河自西向東從盆地穿過,沿河發育有三級河流階地,遺址位於黃河北岸二級階地的前緣,高於河面約25米,距黃河水平距離約1千米。
遺址所在的二級階地屬於複合型階地,它由早晚兩期階地疊合而成。其中早期階地是二級階地的主體,它座落在上新世紅黏土之上,屬於基座階地,階地堆積物上部為厚層的棕黃色細粉砂,局部夾紫灰色粗砂層,厚7~8米,下部為粗礫石層,厚2~3米,兩者構成完整的二元結構。晚期階地疊置在早期階地之上,屬上疊階地,它主要由棕紅色黏土組成,其中夾有多層灰黑色黏土,厚3~6米。早期階地與晚期階地的界面具有明顯的起伏,發育有沙波、拖曳構造和沖刷槽等流水作用形成的層面構造,這些現象説明,在早期階地形成之後,河水曾再次上漲,上漲的洪水淹沒了早期階地,對階地面進行改造,並在早期階地之上加積形成晚期的上疊階地。
喇家遺址的文化層就分佈在早期階地的階地面上,其中出土有人類居住的房址和大量的器物,根據出土器物的特徵,考古學家認定喇家遺址屬於齊家文化中晚期,齊家文化層上面覆蓋的厚層棕紅色黏土中夾有多處晚於齊家文化的辛店時期灰坑。 [15] 

喇家遺址文物遺存

2000年,揭露面積500餘平方米,清理房址7座、墓葬2座、灰坑15座,出土陶器、玉器、石器、骨器共計255件。 [14] 
2014年7月至12月,發掘面積近3600平方米。揭露遺蹟共計139處,包括房址20座,疑似房址3座,灰坑104個,墓葬4座,灰溝7條,陶窯1座。另外,還發現古地震留下的多處裂縫及漏斗狀噴砂遺蹟。出土青銅器、鐵器、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角器、牙器、蚌器等諸類標本達一千多件。 [13] 
2016年,發掘面積600平方米,發現遺蹟共計37處,其中房址4座、灰坑24個、灰溝6條、壕溝1條、墓葬1座、柱洞圈1個。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諸類標本達數百件。 [12] 
大玉刀
大玉刀長35釐米,寬15釐米,厚0.5釐米,上面有圓孔且在第二孔處斷裂,而古代都以奇數為首,據此推斷,這把玉刀至少有三個孔,那麼整把玉刀最短也有70釐米。
黃河磬王
黃河磬王長91釐米,寬61釐米,厚4釐米,呈長方形,有琢制的穿孔以便於懸掛,邊緣有象徵性的刃部。是仿製同時代長方形石刀的形狀製成,與傳統所見的弓背形曲尺形磬不同。按照喇家遺址的發現來看,石磬的形狀應當與生產工具有些關聯,脱胎於齊家文化的石刀。

喇家遺址文物價值

喇家遺址揭露出齊家文化時期大量非正常死亡個體及大面積災難遺蹟,考古記錄科學證明了史前地震、山洪泥流和黃河洪水等災難事件,這是國內首次通過考古發掘揭露的史前災變現象,不僅是考古學的重要發現,其科學意義更是超過了考古學的範疇,為多學科交叉研究提供了新的課題;大型防禦性設施壕溝、廣場、覆鬥形祭壇、祭祀坑、高等級墓葬、窯洞式房屋、麪條實物、大石磬、權杖頭、大玉刀、大玉璧、三璜聯璧、玉鉞、卜骨、彩陶提樑罐、倉形器、陶盉等重要遺存的發現,不僅反映了喇家古代先民所創造出的璀璨物質文化和神秘精神世界,也揭示出該遺址是黃河上游地區齊家文化的大型核心聚落。喇家遺址的發掘,是齊家文化發現以來全新、最重大的突破,對於黃河上游地區史前社會複雜化、文明化進程及人地關係的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8] 

喇家遺址歷史文化

  • 東方龐貝
喇家遺址發現了中國絕無僅有的史前地震、泥石流、洪水等綜合災難遺址而被稱為東方的“龐貝城”。 [9] 
  • 第一碗麪
喇家遺址出土麪條 喇家遺址出土麪條
2002年在喇家遺址東區F20房址地面上,發現一個倒扣的陶碗,其內發現有面條狀遺存,外形與現今的拉麪基本相同,這是所知最早的麪條實物。
研究者從碗內厚約6釐米的沉積物中每隔1釐米取樣,共提取六個部位的樣品,三個取自麪條狀物所在部位,三個取自麪條狀物下的土層內。通過植硅體分析、澱粉分析和生物標誌化合物分析等方法綜合判定麪條的成分以粟為主,有少量的黍,這與植物考古學者據植物種子推測的喇家遺址齊家文化農業特徵相吻合。 [6] 
  • 喇家遺址博物館
喇家遺址博物館 喇家遺址博物館
2018年5月,喇家遺址博物館建設完工,總建築面積7591平方米,總投資7662萬元。喇家遺址博物館館由《遠古官亭》《末日災難》《傳世瑰寶》等展覽內容與4D影廳、觀眾服務區、辦公區等四部分組成。喇家遺址博物館以“大愛無疆”為主題,通過場景還原、雕塑、文物展覽以及現代投影技術等展陳手法,集中展示了遺址內出土及徵集的文物珍品260餘件,凸顯出黃河上游古代先民艱苦經營的滄桑歷程。2014年2月,中共海東市委宣傳部授予喇家遺址博物館為“海東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20年11月,被共青團青海省委命名為“第一批青海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6] 
  • 災難原因爭論
對於引起喇家遺址齊家文化人們非正常死亡、聚落徹底毀滅和廢棄的原因,一直是學術界研究和爭論的焦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古地震及其造成的地面斷裂和變形使喇家遺址齊家文化時期的房屋發生嚴重倒塌,而直接包裹人體骨骸的紅色粘土層是黃河在3650年前特大洪水的滯流沉積物,所以得出結論,地震造成喇家遺址的嚴重破壞,之後的黃河大洪水摧毀了整個遺址。從距今3650~2750年這數百年內,黃河進入了一個多洪水期,整個官亭盆地一直處於洪水威脅之下。
第二種觀點也認為紅色粘土層是黃河洪水沉積物,但對洪水來源有不同的認識。認為古地震引發官亭盆地上游25千米處的積石峽山體滑坡崩塌,在黃河上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公元前1730年前後在地震的作用下,堰塞湖發生部分潰決,造成的異常大洪水,將喇家遺址毀滅;並利用循化水文站實測的洪水數據,計算出黃河上游萬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不可能淹沒處在二級階地的喇家遺址。
第三種觀點主要是陝西師範大學黃春長教授研究團隊提出的,他們利用沉積學、年代學、古洪水水文學交叉學科的方法途徑,認為覆蓋在喇家遺址齊家文化層之上的紅色粘土層不具有古洪水沉積物的一般特徵,而屬於典型的泥流沉積物,即造成喇家遺址毀滅的直接原因是突發暴雨泥流造成的。在官亭盆地並未發現與喇家遺址同時代古洪水沉積的相關證據,而上游積石峽古堰塞湖也不存在潰壩洪水的發生過程。 [11] 

喇家遺址科研成果

1、喇家遺址的發掘是齊家文化研究的重大突破,明顯提高了對齊家文化發展高度的認識。喇家遺址的發現,把對齊家文化的認識擴大了,更提升了對齊家文化的重要地位和發展水平的認識。
喇家遺址具有中心聚落的性質。發現的寬大壕溝深5~6、寬達10餘米,為史前時期所罕見;窯洞建築和窯洞式聚落形態的確認,對於黃土地帶史前聚落類型的研究關係重大;圍壕聚落的廢棄及變化過程,可能更反映了深刻的文化和社會背景。喇家遺址中廣泛出現的玉器資料,突顯了該遺址的特殊重要性,新器形器類的發現,在地層和房址中出土玉器等,大大豐富了齊家文化玉器的內涵,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新資料。 [5] 
2、喇家遺址中齊家文化時期史前災難現場的發現,揭示出距今4000年前後黃河上游的史前災變事件,它包括大洪水和地震等多重災害。這不僅是考古學的重要發現,其科學意義更超出了考古學的範疇,為多學科交叉和綜合研究,為更高層次的環境考古研究,提出了新的課題。
這種深層次的環境考古研究,已經不是侷限於一般意義上的復原遺址植被、生態和氣候小環境等問題,而是需要對史前時期大的地理現象和災變事件進行探討和研究,更切入了人地關係的深層面,有可能由此探尋與社會發展相關聯的自然因素及其規律。距今4000年前這個關鍵時期,黃河大洪水證據的發現,更有其特殊含義。從某種意義上説,這為古史中的洪水傳説找到了一定印證。同時,災難現場保留下了諸多先民生活的原貌,更是難得的考古研究材料。 [5] 
3、喇家遺址的發掘和研究為探索黃河上游地區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提供了新資料。研究齊家文化邁向文明的發展模式,對於中國文明起源的研究有着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黃河上游地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齊家文化又是在這個區域內古代文化發展的一個關鍵階段。災變事件反映了極端的人地關係,災變事件的發生也有可能對於處在關鍵歷史階段的人類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喇家遺址的聚落形態有過一定的變化過程,這一變化可能意味着文明因素的轉變,自然災變又可能促使文明進程轉化抑或加速。進一步探尋和揭示相關文明因素及其轉化發展的線索,逐步構建起齊家文化邁向文明的演變模式。 [5] 

喇家遺址文物保護

2001年6月25日,喇家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01年10月18日,喇家遺址入選“2001年度中國考古十大發現”,躋身新石器時代33項考古發現之一。 [7] 
2014年,喇家遺址獲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成為青海省首個獲批立項的考古遺址公園。 [7] 
2015年,青海省人大常委會批准通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喇家遺址保護管理條例》,標誌着中國唯一的大型史前災難遺址獲得專門立法保護。
2021年10月12日,喇家遺址入選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十四五”時期大遺址名單。 [3] 
2021年10月18日,喇家遺址入選由中國考古學會文化遺產保護專業委員會提名的“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名單。 [2] 

喇家遺址旅遊信息

喇家遺址地理位置

喇家遺址位於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喇家村。 [7] 

喇家遺址票務信息

門票信息
成人票:30元/人。
兒童票:15元/人。
老人票:15元/人。 [1] 
開放時間
全年:9:00-17:00

喇家遺址交通信息

從官亭鎮上到喇家遺址的距離大約2千米,可以坐摩托車(4~5元)或徒步20分鐘前往。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