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善慶寺

(陝西省楊陵區善慶寺)

鎖定
善慶寺位於陝西省楊凌區楊陵街道辦川口村,因建在古時候南北要道西崖畔的半坡上又叫半坡寺。傳説這裏曾是著名的川雲北關所在地。
其始建於何代,無史料記載。根據解放初期寺廟的規模,建築風格以及寺廟院內和周圍坡頭百十棵高大的古柏,以及民間的種種傳説。半坡寺最早應在隋未唐初修建。以後逐代漸成規模,公元628年,改名善慶寺。
中文名
善慶寺
地    點
陝西省楊凌區楊陵街道辦川口村
建設時間
隋末唐初

善慶寺相關事件

傳説唐王李世民在隋朝開皇十八年,降生在武功別館。隨後去武功鎮廟底村蓮花寺讀書。李世民的母親竇夫人有時也涉漆水去寺裏看望兒子,並經常在半坡寺上香。
武德六年正月初,(623年),聞平陽公主陣亡,竇氏聞言,意志消沉。離開慶善宮,搬到北邊半坡寺的三孔窯洞中居住,同年二月二十三日,氣終,年45歲。傳言其屍體就堂在善慶寺後崖窯洞中。
玄武門事件後的武德九年(626年),27歲的李世民登上了帝位。
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唐王李世民第一次回武功來祭奠故母竇夫人。為感母恩在慶善宮前修建了一座恩義寺廟。對母親生前唸佛修行的半坡寺也大興土木重建。並且將半坡寺改名為善慶寺。而且又在武功川口修建了一座富麗堂煌的行宮。村民們稱行宮是李世民的寢宮。
當善慶寺和行宮剛剛落成。即有西域古印度佛客,向大唐帝國進貢地一尊釋迦牟尼佛祖石像,也正好通過甘肅河西走廊、沿着絲綢之路到達了秦地。八百里快報呈到唐都長安,李世民遂命佛像運到武功八里溝和白後溝古道旁的川雲北關善慶寺前。
善慶寺 善慶寺
李世民在善慶寺前主持了盛大的迎石佛入寺歡迎儀式。並把這尊釋迦牟尼石佛像供奉在善慶寺大殿的窯洞內。隨後即和文武百官以及西域古印度佛客,在行宮舉行了豐盛的歡迎宴會。第二天便一同返回了長安。這就是善慶寺石佛最早的來歷。
大唐盛世,善慶寺因石佛降臨也曾名噪一時,香火一直延續。 [1] 

善慶寺重修歷史

解放前期,當時善慶寺寺廟的古建築保存基本完整。寺廟高大雄偉,大殿、上殿、偏殿、鐘鼓樓尚在。寺院內及寺廟周圍半坡上古柏參天。朝鐘暮鼓、磬聲悠揚,一派佛土聖地。寺廟下方有一條千年南北古道,路人經過此地昂而視之,更顯得古寺清高、孤傲,蒼桑而神秘……。
1952年川口村的老爺廟被拆毀,石官爺(供奉的是大唐名將李元霸)像被附近村民移到白後溝的清閒堂中存放。
1958年修寶雞峽渭高抽高幹渠時,善慶寺亦被毀掉。石佛被上下川口羣眾移到白後溝清閒堂的東側的石官爺像旁邊,原址只留下一堆土丘和一孔窯洞。
60年代農田基建平整土地時,兩尊石像均被埋入地下。
1985年上川口村民歷時三個月把埋在地下十多年的石像找到,石佛重新供奉在正殿的窯洞裏,石官爺像供奉在側面的窯洞裏。
九十年代初期,楊村鄉五社賢達在善慶寺原址窯洞處集資蓋了一座大殿。石佛重塑金身移到了大殿中,石官爺像也被請到了善慶寺內的三官殿內。
後來經上川口村民歷時遷20年時間,籌集善款500多萬,相繼建成了寺院門樓,偏殿,上殿以及二樓,三樓的殿宇。包括各式各樣的亭閣,鐘鼓樓等。基本恢復了善慶寺的原貌。而且有所改進和發展。
自建寺以來,每年唱兩台大戲,周圍各村的父老鄉親,人山人海地彙集在善慶寺前。特別是在第二天開戲前,由古時流傳的楊村五社的鑼鼓隊伍,秧歌隊伍,後邊跟着端着香盤,跑着旱船的進香隊伍,浩浩蕩蕩地來到善慶寺前輪番比賽。彩旗招展,鑼鼓喧天,聲勢浩大,歡天喜氣,熱鬧非凡。全社羣眾慶五穀豐登,迎風調雨順。使善慶寺的香火,人氣更旺。 [1] 
參考資料
  • 1.    朱雙宏.千古風雲下川口.楊陵:下川口衞生室,201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