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喀斯特丘陵

鎖定
喀斯特丘陵,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起伏不大的石灰岩丘陵。相對高差通常在100~150米左右,坡度不如峯林陡,小於45°,已不具峯林形態。喀斯特丘陵又稱為岩溶丘陵,是一種喀斯特化程度較弱的地貌。典型的喀斯特丘陵類型是由丘陵喀斯特窪地組合而成的,主要分佈在亞熱帶氣候或巖性條件不利於喀斯特化迅速進行的地區。 [1] 
中文名
喀斯特丘陵
外文名
Karst hill
地理位置
亞熱帶氣候或巖性條件不利於喀斯特化迅速進行的地區
氣候條件
亞熱帶氣候
屬    性
喀斯特作用
坡    度
小於45°
高    差
100~150米
我國分佈
華中地區、鄂西、黔北一帶

喀斯特丘陵類型地貌

它與喀斯特窪地組合成亞熱帶喀斯特區的主要類型,以中國黔北鄂西川東為典型。若在新構造運動上升區,河流強烈下切,侵蝕作用加強,使丘陵、峯叢、峯林被切割成為陡峻的喀斯特山地。這些山地的相對高差可達數百米以上,頂部和上部喀斯特形態顯著,半山腰則多出現懸掛泉水或暗河出口的洞流,山坡上石芽裸露,山體下部侵蝕作用顯著,有喀斯特懸谷分佈。

喀斯特丘陵相關研究

喀斯特的研究在科學理論上和生產實踐上都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喀斯特區有許多不利於生產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預防。如有些地區因喀斯特發育使地表嚴重缺水,或在雨季時地表水來不及排泄,使一些喀斯特窪地積水成災,影響農業生產;喀斯特洞穴導致壩區、庫區發生滲漏;採礦或開挖隧道時發生湧水;喀斯特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導致地面的塌陷;路基或鐵路建築物遇地下喀斯特泉水受淹等。但是,喀斯特區也有大量有利於生產的因素。如喀斯特洞穴是地下水運動和貯存的良好場所,可利用洞穴作為地下水庫,進行發電和灌溉;喀斯特泉水水量充沛,水質良好,宜於灌溉飲用,且有承壓性,便於開發利用;喀斯特礦泉、温泉富含有益的元素和氣體,在醫療上價值很大;喀斯特區的礦產資源較豐富,尤以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的各種沉積礦產最為豐富。近年來,隨着石油、天然氣的勘探和開採,發現古喀斯特潛山是良好的儲油氣構造;喀斯特區的奇峯異洞、明暗相間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遊資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