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商澤軍

鎖定
商澤軍,男,山東莘縣人,1966年出生。漢族。大專畢業。1981年應徵入伍,歷任某部戰士,鄉文化站站長,縣文化局創作員、文聯副主席,北京某雜誌編輯,主編。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宣傳部部長,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秘書長。曾被評為全國軍地兩用人才先進個人。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站在高處的人》、《綠色的祥雲》、《生命不再孤獨》、《聽那種聲》、《1998年決戰中國》、《孔繁森之歌》,另外在《當代》、《詩刊》、《人民日報》、《星星》、《綠風》、《北京文學》、《黃河詩報》等報刊上發表《人與自然》系列組詩等。其作品曾獲團中央五個一工程作品獎、《人民日報》文藝部徵文獎、解放軍總後勤部文學獎等。
中文名
商澤軍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山東莘縣
出生日期
1966年
職    業
作家
主要成就
團中央五個一工程作品獎
代表作品
《綠色的祥雲》
性    別

商澤軍人物經歷

1998年,百年不遇的洪水肆虐中華大地,無數堤壩被摧毀,作為曾經是一名軍人的商澤軍再也坐不住了。
商澤軍 商澤軍
他説:“我當時在電視上、報紙上,看見滔天洪水濁浪滾滾以及諸多感人、揪心的場面,我心裏就一個念頭,我要上前線!”
在長江流域第七次洪峯來臨的時候,商澤軍毅然啓程奔赴武漢。在抗洪搶險第一線,在那些不眠的日日夜夜裏,在長江大堤上,在災民的居住點,商澤軍常常是淚流滿面。他拖着笨拙的身體和前線的軍民一起在水裏一站就是20多個小時。“我在穿迷彩服的軍人和普通民眾中看到了永遠不會消亡的凝聚力。我們必須築起心與心相連的堤壩,這才是最堅固的!”商澤軍説。
回來後他奮筆疾書,含着熱淚寫下了《保衞家園》、《中國脊樑》等一系列詩作,《人民日報》、《文匯報》、《詩刊》、《解放軍報》等數十家報刊強力推出。1998年10月,氣吞山河的抒情長詩《’98決戰中國》震撼出版。
商澤軍歷時三年創作的長詩,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受到文學界的關注與好評。這部長詩由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隨後《人民日報》、《人民文學》、《詩刊》、《十月》、《光明日報》等報刊先後選章發表。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夕,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辦公室舉行了《奧運中國》的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對這部作品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在商澤軍的詩裏,你很難看到風花雪月的故事。讀他的詩,你總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我的詩魂在於貼近現實、關照民生、謳歌民族精神。”
詩人商澤軍説:“我們知道詩歌可以提升人們的精神生活,而現代社會,電力的重要作用是不用多説的,詩歌和電力同樣不能從生活中離去,但很多人沒有詩歌可以生活,沒有了電,卻無法生存,在去年的冰雪凍雨裏,我們已經知道了電這個命題的重要性,所以,用詩歌的方式來讚美電力建設者是值得的。” [1] 
為獻禮共和國60華誕,詩人商澤軍的又一部長詩《飛翔的中國》日前完稿,這是詩人繼2008年在抗冰雪一線創作的《温暖中國》和親赴5.12汶川大地震現場創作的《國殤:詩記汶川》以及為北京奧運會創作的長詩《奧運中國》之後又一力作。這部長詩的部分篇章已被一些報刊節選和連載,在社會和詩歌界引起反響和關注。

商澤軍主要作品

其著名詩篇有 《奧運中國》《飛翔的中國》等。 [2] 

商澤軍出版圖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