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唯識所因難

鎖定
佛學術語,這是“唯識九難”的第一難。外人難曰:由什麼教理來成立唯識之義呢?論主答曰:如《華嚴經》説:“三界唯心”。《解深密經》説:“識所緣,唯識所現”。《楞伽經》説:“諸法皆不離心”。《無垢經》説:“有情隨心垢淨”。《阿毗達磨經》又説:“成就四智的菩薩,便能悟入唯識無境”。什麼叫做四智?即一、相違識相智,二、無所緣識智,三、自應無倒智,四、隨三智轉智。
中文名
唯識所因難
類    型
佛學術語
佛學術語,這是“唯識九難”的第一難。外人難曰:由什麼教理來成立唯識之義呢?論主答曰:如《華嚴經》説:“三界唯心”。《解深密經》説:“識所緣,唯識所現”。《楞伽經》説:“諸法皆不離心”。《無垢經》説:“有情隨心垢淨”。《阿毗達磨經》又説:“成就四智的菩薩,便能悟入唯識無境”。什麼叫做四智?即一、相違識相智,二、無所緣識智,三、自應無倒智,四、隨三智轉智。菩薩成就以上四智,對唯識的道理決定悟入。所以《厚嚴經》上有頌曰:“心意識所緣,皆非離自性,故我説一切,唯有識無餘”。意思是説;八識的所緣,都不是離開了其自體而別有外境。所以我説一切有為、無為、世、出世法,都唯有識,而沒有其餘的外境。在經論上,諸如此類的證明很多,非止一頌。眼等五識中的任何一識,和其餘的四種識一樣,不能直接緣取離自眼識的色等。因為共餘的識也是識,和眼識等一樣,也不能直接緣取離開自識的各種事物。這種直接所緣,肯定離不開識,相、見二分隨一所攝,如彼能緣的見分。因為是所緣法,就如相應法一樣,肯定離不開心法和心所法。像這樣的正確道理,不只一種,確實能夠證明唯識道理,所以對唯識應當深刻相信並接受。心外所計的實我、實法,是不存在的;真如空理和能緣的識不是沒有的,這樣初離有、後離無,所以符合中道實理。彌勒菩薩依這種道理,説了二首偈頌曰:“虛妄分別有,於此二都無,此中唯有,於彼亦有此。故説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無及有故,是則契中道”。頌文的意思是:“有情虛妄分別的心是有的,但在這虛妄分別的心裏,能、所二取或我、法二相,那是沒有的。虛妄分別的心裹,唯有勝義諦的空性;此空性中,也唯有世俗諦的虛妄分別。虛妄分別是有為法,空性是無為法。一切有為、無為,由於二諦有故,所以非空;二取無故,所以非不空。這二諦的有、二取的無、及虛妄分別與真空的互有,並不是一味的説空,也不是一味的説有,而是分別中有空,空中有分別,就叫做符合中道。”這兩首頌,雖然是依染分的依他而説,實際上這種道理亦有淨分的依他,這是意在言的外説法。見《成唯識論》卷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