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高祖與唐太宗

鎖定
《唐高祖與唐太宗》是1999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杜文玉。 [1] 
中文名
唐高祖與唐太宗
作    者
杜文玉
出版社
陝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9年2月1日
頁    數
515 頁
定    價
20.50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224048346
副標題
開國定鼎帝王傳叢書

唐高祖與唐太宗內容介紹

唐高祖李淵,是大唐帝國的開創者。 然而,多年以來,人們言唐帝必首稱唐太宗,特別是由於毛澤東著名詞章《沁園春·雪》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吟詠,更進一步深化了這一傾向。高祖李淵在人們的頭腦中一直缺乏應有的印象,在兒子太宗“貞觀之治”的盛名下不免有些黯然失色。
殊不知,李淵真正是一個膽略超羣、富有權謀的政治家。他不僅善於把握時機開創了一代帝業,而且目光遠大,在政治上積極進取,奠定了大唐帝國的基業。作為輝煌燦爛的唐帝國的奠基人,李淵不僅具備我國曆史上所有創業者的傑出政治才幹和膽識,而且還擁有很多政治家不曾具備的品格。李淵出生貴胄之家,這既不同於出身泗水亭長的西漢高祖劉邦,也有別於放牛娃出身且作過小和尚的明太祖朱元璋,更與以蒙古族、滿族等少數民族身份入主中原的元朝、清朝的建國者有異。可以説,高祖李淵個人政治生涯中的起伏波折,與大唐帝國的興衰隆替一樣,充滿了無限魅力。 [1] 

唐高祖與唐太宗目錄

第一章 李淵的家庭與世系
一 李氏家世之謎
(一)李氏家族的族屬
(二)關隴高門
二 李淵的家庭關係
(一)見識不凡的竇氏
(二)少年李世民
三 恐怖的歲月
(一)曲折的任官經歷
(二)鎮壓農民起義
(三)與隋室矛盾的加劇
第二章 太原起兵與唐朝的創建
一 太原起兵內幕
(一)起兵決策出自李淵
(二)擴充實力
(三)先發制人
二 順利攻佔長安
(一)西河之捷
(二)霍邑之戰
(三)佯攻河東
(四)娘子軍的神威
(五)攻克長安
三 老謀深算的政治家
(一)卑辭以驕李密
(二)獎功不拘一格
四 從唐王到皇帝
(一)擁立傀儡
(二)隋帝禪位
第三章 掃平羣雄 統一全國
一 西平薛舉
(一)高墌之戰
(二)淺水原決戰
二 掃滅李軌
三 鞏固河東
(一)太原失陷
(二)柏壁對壘
(三)劉武周的覆滅
四 敗夏滅鄭
(一)兵伐洛陽
(二)虎牢之戰
(三)竇建德、王世充之死
五 翦滅蕭銑
(一)蕭銑割據江漢
(二)李靖兵下江陵
(三)馮盎歸順唐朝
六 平定河北
(一)劉黑闥起兵反唐
(二)李世民出馬征討
(三)李建成二次征伐
七 統一江淮
(一)杜伏威歸唐
(二)輔公祏之亂
(三)杜伏威暴死之謎
八 設置行台
第四章 武德時期的李淵
一 排除異己與李密之死
(一)外熱內冷的兩面手法
(二)設計斬殺李密
二 裴寂之寵與劉文靜之死
(一)善於獻媚的裴寂
(二)劉文靜被誅的背後
三 納諫與拒諫
(一)唐高祖的納諫之風
(二)固執己見思想的顯露
四 生活奢華的皇帝
五 與突厥的關係
六 抑制佛教發展
七 頒佈法律 健全制度
(一)頒佈《武德律》
(二)改定官制
(三)均田制與租庸調法
第五章 玄武門之變與李淵退位
一 相互忌恨的兄弟
(一)咄咄逼人的秦王
(二)東宮、齊王府的聯合
(三)外廷朝臣的捲入
(四)楊文幹舉兵的實質
(五)遷都之爭的背後
二 關係緊張的父子
(一)後宮傾軋
(二)兄弟構陷
三 政變之前的準備
(一)東宮密謀
(二)箭已上弦
(三)太白晝現
四 宮門喋血的慘劇
(一)北門之變
(二)秦王登極
五 秦王成功的原因
(一)奪位的基本條件
(二)成功的主要原因
六 退位之後的李淵
第六章 即位初期的唐太宗
一 寬赦政敵
二 禮葬建成
三 安撫山東
(一)穩定山東局勢
(二)擢用山東人士
四 改組政府
(一)調整宰相
(二)改革決策機制
(三)精減官員
(四)壓縮州縣
五 發展生產
(一)輕徭薄賦,勤儉節用
(二)推行均田,功課農桑
(三)興修水利,增殖人口
(四)設置義倉,儲糧備荒
六 封建之爭
第七章 寬容大度的帝王風範
一 寬鬆的君臣關係
(一)善待功臣
(二)推誠相待
(三)親如一體
二 唐太宗與子女
(一)嚴於教子
(二)善於擇師
(三)齊王李祐之死
三 唐太宗與親屬
四 恤刑慎罰的貞觀法制
(一)立法原則
(二)《唐律》的特點
(三)自覺守法
五 不好祥瑞
六 修《氏族志》
(一)修《志》的原因
(二)修《志》的原則與方法
(三)《氏族志》的作用與影響
第八章 任賢與納諫
一 知人善任 取長舍短
(一)求賢擇才的思想
(二)知人在於善任
(三)用人要盡其才
二 廣開才路 任賢致治
(一)選才不拘一格
(二)任賢以求大治
三 兼聽則明 偏信則闇
(一)兼聽以明得失
(二)共治優於獨斷
(三)直諫之臣魏徵
四 廣開言路 勇於糾錯
(一)激勵臣下諫諍
(二)貴在知錯能改
(三)一代諫風形成
五 以古為鏡 可知興替
(一)説古論今的風氣
(二)以隋亡為殷鑑
(三)重視歷史教育作用
第九章 輝煌的文化成就
一 發展教育 大興科舉
(一)弘文館與崇文館
(二)國子監及其諸學
(三)州縣官學
(四)進士科的興盛與擴大
二 統一經學的盛舉
(一)尊孔子與崇儒學
(二)顏師古考定《五經》
(三)孔穎達與《五經正義》
(四)統一經學的意義
三 官修史書的成就
(一)貞觀六史
(二)史館制度
(三)貞觀史識
四 禮樂制度的健全
(一)燕樂與雅樂
(二)文、武舞與七德、九功舞
(三)《貞觀禮》的制定
(四)禮儀之制重在實施
五 崇道抑佛的漸變
(一)尊崇道教
(二)壓抑佛教
六 文學藝術的發展
(一)唐初文學
(二)音樂、舞蹈
(三)書法、繪畫
第十章 統一邊疆的赫赫武功
一 東突厥的覆滅
(一)渭橋之盟
(二)養精蓄鋭
(三)陰山大捷
二 吐谷渾的平定
(一)兩國交惡
(二)伏允之死
三 薛延陀的滅亡
(一)薛延陀的崛起
(二)諾真水大捷
(三)薛延陀的滅亡
四 討伐高昌之役
(一)絲綢之路的阻斷
(二)高昌國的覆滅
(三)設置安西都護府
五 統一焉耆、龜茲
(一)平定焉耆
(二)統一龜茲
(三)安西四鎮的建立
第十一章 天可汗與開明的民族政策
一 從被尊為天可汗説起
二 文成公主與唐蕃和親
(一)松贊干布的求婚
(二)文成公主入藏
(三)唐蕃和親的影響
三 民族內遷與胡漢融合
(一)諸族內遷
(二)民族融合
(三)經濟交流
四 羈縻府州的設置
(一)羈縻府州的創立
(二)羈縻府州的組織
五 貞觀時期的蕃將
(一)重用蕃將
(二)蕃將的作用
第十二章 開放的社會風氣
一 對外開放與外來文明
(一)外來文化的傳入
(二)新作物的引進
(三)其他珍稀物種(品)的引進
二 與西域、天竺等國的關係
(一)與西域諸國的關係
(二)王玄策奉使印度
三 玄奘印度取經
四 與高麗、日本等國的關係
(一)與新羅、百濟、高麗的關係
(二)唐初與日本的關係
第十三章 廢立太子的風波
一 失寵太子李承乾
(一)少年李承乾
(二)屢教不改的太子
二 恩寵逾制的李泰
(一)急於奪嗣的魏王
(二)太宗的扶持寵異
三 一次流產的政變
(一)政變集團成員
(二)政變陰謀的破產
四 漁翁得利的李治
五 苦心積慮的父皇
(一)選定輔臣
(二)示範教育
第十四章 宮闈生活與晚年的蜕變
一 賢德的長孫皇后
二 所謂“亂倫”之譏
三 喜愛書法與詩文
四 嗜好良弓與駿馬
五 晚年的蜕變與內耗
(一)政治上的蜕變
(二)貞觀末的內耗
(三)生活上的奢侈
六 征伐高麗的失敗
(一)徵遼背景
(二)鎩羽而歸
(三)失敗原因
七 服食丹藥的惡果
(一)嗜食丹藥
(二)臨終遺命
八 巍巍昭陵 長眠英主
(一)宏偉的昭陵
(二)陪葬的制度
後記 [1] 

唐高祖與唐太宗作者介紹

杜文玉,1951年出生,男、陝西省渭南市人。1987年7月評為講師職稱,1988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3年晉升為教授職稱。現為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並任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主要從事隋唐五代史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兼及宋史研究。 [1] 

唐高祖與唐太宗叢書信息

 陝西師範大學史學叢書 (共189冊), 這套叢書還有 《商周指定服役制度研究》,《唐代墓葬胡人形象研究》,《胡戟文存:隋唐歷史與敦煌卷》,《唐代歷史文化論稿》,《四庫提要訂誤》 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