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鐃歌鼓吹曲·河右平

鎖定
《唐鐃歌鼓吹曲·河右平》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組詩唐鐃歌鼓吹曲》十二首的第七首詩。此詩寫唐朝李軌之事。
作品名稱
唐鐃歌鼓吹曲·河右平
作    者
柳宗元
創作年代
中唐 
文學體裁
雜言詩

唐鐃歌鼓吹曲·河右平作品原文

唐鐃歌鼓吹曲·河右平[1]
河右澶漫,頑為之魁[2]。
王師如雷震,崑崙以頹[3]。
上聾下聰,驁不可回[4]。
助讎抗有德,惟人之災[5]。
乃潰乃奮,執縛歸厥命[6]。
萬室蒙其仁,一夫則病[7]。
濡以鴻澤,皇之聖。
威畏德懷,功以定[8]。
順之於理,物鹹遂厥性。 [1] 

唐鐃歌鼓吹曲·河右平註釋譯文

【註解】
[1]李軌,字處則,武威姑臧人。薛舉亂金城,軌聚兵保據河右,自稱河西大涼王。公元618年(武德元年)冬,僭稱帝。不久,擁有河西五郡之地。唐高祖要平薛舉,派使者拜軌為涼王、涼王總管,李軌不願去帝號,仍稱大涼皇帝而不受封。高祖怒。後軌為其部將安興貴、安脩仁執以降,被斬於長安。自起至亡,僅只三年。
[2]澶(dàn旦)漫:寬而長,指面積方圓。頑:此處指李軌。魁:首領。
[3]崑崙以頹:崑崙山因而傾塌。頹:倒塌
[4]上聾下聰:上聾指李軌,下聰謂其部將安興貴。 驁:通“傲”。
[5]讎(chóu仇):通“仇”。有德:有德之君。
[6]乃潰乃奮:(人們於是)既惱怒又奮起(出擊)。潰:惱怒,奮:奮起、舉起。厥:代詞,指李軌。
[7]一夫則病:誅殺李軌。一夫:指李軌。病:使……受嚴厲懲罰,這裏指處以極刑。
[8]威畏德懷:使動用法,意思是:威嚴令人畏懼,德仁使人感懷。
【譯詩】
河右土地寬廣,李賊佔山為王。
天兵如雷迅猛,震得崑崙欲坍。
昏聵不聽忠告,李軌積惡難返。
倒行逆施降災,萬家生靈塗炭。
河右人神共怒,縛賊押解長安。
百姓始蒙仁德,獨夫命歸黃泉。
鴻澤沐浴庶民,三呼聖人李淵。
恩威並施服眾,功業臻於大唐。
順天順民順理,江山萬物榮昌。 [1] 

唐鐃歌鼓吹曲·河右平作品簡析

《唐鐃歌鼓吹曲·河右平》是《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的第七首。《河右平》寫李軌稱帝而為高祖所滅之事,歌頌高祖厚德,其實這時候唐太宗已登基,有功者,太宗也。征討李軌,可謂勢如破竹,而平叛功成以後,又行安撫,“濡以鴻澤,皇之聖”。此篇筆法為一氣承接法,均一貫而到底,不生曲折,不敍旁條,卻有波瀾壯闊、大氣磅薄之效。 [1] 

唐鐃歌鼓吹曲·河右平作者簡介

柳宗元像 柳宗元像 [2]
柳宗元
(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並稱“王孟韋柳”。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公元793年(貞元九年)進士及第,五年後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後貶邵州刺史,再貶永州司馬。後回京師,又出為柳州刺史,政績卓著。卒於柳州任所。今存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説性強,富於戰鬥性,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哲學著作有《天説》、《封建論》等。其作品由劉禹錫編成集。有《柳河東集》。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