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時升

鎖定
唐時升(1551年-1636年),字叔達,號灌園叟。嘉定(今屬上海)人。中國明代文學家。 [2] 
唐時升幼年喪父,常在叔父唐叔訓身邊從學,以異才名,博覽羣書,精研六經,尤得王世貞常識。其有強烈的經世濟民之志,早年曾赴鄉試,屢蹶於時,未到30歲便棄舉子業,安居鄉里,讀書汲古。晚年閉門止酒,味莊周、列禦寇之微言,常與婁堅、程嘉燧布衣杖屨,外出遊玩,三人談詩論文,不染塵俗,被稱為“練川三老”。崇禎九年(1636年),無疾而終。 [2] 
唐時升與里人婁堅、程嘉燧、李流芳並稱“嘉定四先生”,受歸有光遺風之沾溉,被視為歸有光所開創的“嘉定文派”的有力接續者。其詩最為人所稱道的乃詠物七言律詩,以《詠雁字二十四首》與《和沈石田先生詠落花》諸篇為最。前者語言通俗,形象生動,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情趣,不拘於模擬而自然工整,後者感情真摯細膩,頗為動人。其著有《三易集》20卷。 [2] 
叔達
灌園叟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直隸蘇州府嘉定(今屬上海)
出生日期
1551年
逝世日期
1636年
本    名
唐時升

唐時升人物生平

唐時升生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卒於明思宗崇禎九年(1636),八十六歲無病而終。唐時升通達世務,性情豁達。父唐欽訓,與歸有光友善。早年拜于歸有光門下,學習詩文,有詩名,但二十多歲就棄去舉子業。在家專門研究古學。他家境貧寒,但樂於助人,人們都稱他“好施與”。他將金錢官名看得很淡,自己在家種菜、耕耘田園,過着陶淵明般清貧但怡然自得的生活。唐時升與婁堅、程嘉燧都是歸有光的門下弟子,文章很得歸氏清雅恬淡氣韻。晚年的唐時升閉門謝酒,“味莊列之微言,以養生盡年”,他與婁堅、程嘉燧常常一起布衣杖屨,外出遊玩,談詩論文,意氣揚揚。一起出遊的人都説他們象是古代的學人,不染塵俗有仙人的氣韻,稱他們為“練川三老”。
唐時升文才很好,與友人一起做詩的時候常常不假思索,一揮而就。他不喜歡艱深澀澤的文章,自己作詩用詞清淺,且不加點竇,一氣呵成。他為自己的詩文集取名“三易”,也是不喜艱深之意。在當時他的詩文很受推崇,與程嘉燧、婁堅、李渙芳交稱“嘉定四先生”。四明人謝三賓把他的《三易集》與其他三人的詩文合刻,題名《嘉定四先生集》。

唐時升文學創作

唐時升蘇州石刻像 唐時升蘇州石刻像 [1]
著作《三易集》大部分詩是對人世間的變幻生髮惑慨的抒情之作,因為其中有兩篇給友人的序提到了女真,並且言詞不敬,後被滿清禁燬。唐時升五古詩最優,他自覺學習陶淵明,集中有不少《和陶飲酒》、《和陶雜詩》等詩作。他的五古詩能較好地將寫景、抒情、議論有機地結合起來,《國中》4首頗能體現這些特長。
唐時升的文風與詩風不同,他的文章寫得很有縱橫之氣,言辭氣勢逼人。錢謙益在《列朝詩集小傳》評論説:“叔達之文欽訓,為歸熙甫(有光)之摯友,而嘉定之老生宿儒,多出熙甫之門,故熙甫之流流遺論,叔達與程重陽(嘉燧)、婁子柔(堅)皆能傳道之,以有聞於世。而叔達之文,縱橫踔後,尤為通人所稱。”唐時升的文章也受到了唐宋派的影響,著名的有《玉辰紀遊詩序》、《太僕寺丞歸公墓誌銘》都具有運筆疏爽、雅潔的特點。

唐時升傳世畫作

善畫墨梅,傳世作品有萬曆三十六年(1608)所作《墨梅圖》(圖錄於《名人梅花集》)。
參考資料
  • 1.    唐時升蘇州石刻像刻於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繼堯繪,石藴玉正書贊,譚松坡鐫,為《滄浪亭五百名賢像》之一。
  • 2.    唐時升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