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故虢州刺史贈禮部尚書崔公墓誌銘

鎖定
《唐故虢州刺史贈禮部尚書崔公墓誌銘》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唐故虢州刺史贈禮部尚書崔公墓誌銘
作    者
白居易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唐故虢州刺史贈禮部尚書崔公墓誌銘作品原文

唐故虢州刺史贈禮部尚書崔公墓誌銘(並序)
唐有通四科達三教者,曰惟崔公。公諱元亮,字晦叔。其先出於炎帝,至裔孫穆伯,受封於崔,因而命氏,漢初始分為清河、博陵二祖,故其後稱博陵人。曾祖悦,洛州司户參軍,贈太子少保;祖光迪,贈贊善大夫;考抗,揚州司馬兼通事舍人,贈太子少師;妣太原王氏,贈晉陽郡太夫人。
公即少師季子。解褐補秘書省校書郎,從事宣、越二府,奏授協律郎大理評事。朝廷知其才,徵授監察,轉殿中,歷侍御史、膳部駕部員外郎、洛陽令、密州刺史。公既至密,密民之凍餒者賑興之,疾疫者救療之,骼未殯者命葬藏之,男女過時者趨嫁娶之,三月而政立,二年而化行,密人悦之,發於謠詠。換歙州刺史,其政如密。先是歙民畜馬牛而生駒犢者,官書其數,吏緣為奸。公既下車,盡焚其籍,孳息貿易,一無所問。先是歙民居山險而輸税米者,擔負跋涉,勤苦不支。公許其計斛納糹昏,賤入貴出,官且獲利,人皆忘勞,農人便之,歸如流水。朝廷聞其政,徵拜刑部郎中,謝病不就。俄改湖州刺史,政如密、歙,加之以聚羨財而代逋租,則人不困,謹茶法以防黠吏,則人不苦,修堤塘以防旱歲,則人不飢,罷氓賴之,如依父母。入為秘書少監,改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謝病不就,拜太常少卿。遷諫議大夫,屢上封章,言行職舉。上召對,加金紫以獎之,假貂蟬以寵之。未幾,朝有大獄,人心惴駭,勢連中外,眾以為冤,百辟在廷,無敢言者。公獨進及諫,危言觸鱗,天威赫然,連叱不去,遂笏伏陛,極言是非,血淚盈襟,詞竟不屈,上意稍悟,容而聽之,卒使罪疑惟輕,實公之力。既而真拜,因旌忠臣。繇是正氣直聲,震耀朝右,紳者賀,皆曰:“國有人焉,國有人焉。”公以為名不可多取,退不必待年,決就長告,徑遵歸路,朝廷不得已,在途拜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公濟源有田,洛下有宅,勸誨子弟,招邀賓朋,以山水琴酒自娛,有終焉之志。無何,又除虢州刺史,蓋執政者惜其去,將欲馴致而複用之。太和七年七月十一日,遇疾薨於虢州廨舍。天子廢朝一日,贈禮部尚書。周行士林,聞者相吊,宗族交友,靡不出涕。遺直遺愛,公兼有焉。
嗚呼!公之將終也,遺誡諸子,其書大略雲:“吾年六十六,不為無壽;官至三品,不為不達。死生定分,何足過哀?自天寶以還,山東士人皆改葬兩京,利於便近,唯吾一族,至今不遷。我歿,宜歸全於滏陽先塋,正首邱之義也。送終之事,務從儉薄,保家之道,無忘孝悌。吾玉磬琴,留別樂天,請為墓誌云爾。”夫人范陽盧氏,先公而歿。有子九人,長曰カ,通事舍人;次曰芻言、罕言,舉進士;次曰緩,中牟尉;其下皆幼稚。力等哀毀孝敬,號護(闕一字)而崩,以九年四月二十八日,用大葬之禮,歸窆於磁州昭義縣磁邑鄉北原,遷盧夫人而合焉,遵理命也。
公之丁少師憂也,退居高郵,其地卑濕,泣血卧苫者三載,因病(闕一字)其兩股焉,逮於終身,竟不能趨拜。從祖弟仁亮竄謫巴南,歿而無後,公先命長男カ護喪歸葬,後命幼子聽繼絕承祧。自宗族及朋執間,有死無所歸、孤無所依者,公或葬之祭之,或衣之食,或婚之嫁之,侯、齊二家之類是也。故閨門稱其孝,羣從仰其仁,交遊服其義,可不謂德行乎?公幼嗜學,長善屬文,以辭賦舉進士登甲科,以書判調天官入上等,前後著文集凡若干卷,尤工五言七言詩,警策之篇,多在人口,其餘著述,作者許之,可不謂文學乎?公之典密、歙、湖也,理化如彼,可不謂政事乎?居大諫、騎省也,忠讜如此,可不謂言語呼?公夙慕黃老之術,齋心受,服氣煉形,暑不流汗,冬不挾纊,膚體顏色,冰清玉温,未識者望之如神仙中人也。在湖三歲,歲修三元道齋,輒有彩雲靈鶴,迴翔壇上,久之而去,前後齋七八,而鶴來儀者凡三百六十。其內修外感也如此,可不謂通於大道乎?公之晚年,又師六祖,以無相為心地,以不二為法門,每遇僧徒,輒論真諦,雖耆年宿德,皆心伏之。及易簀之夕,大怖將至,如入三昧,恬然自安,仍於遺疏之末,手筆題雲:“暫榮暫悴敲石火,即空即色眼生花。許時為客今歸去,大曆元年是我家。”其解空得證也又如此,可不謂達於佛性乎?總而言之,故曰通四科、達三教者也。居易不佞,辱與公遊者三十餘年,年老分深,定為執友,況奉遺札,託為斯文,且慚鄙陋,不敢辭讓。銘曰:
滏水之陽,鼓山之下。吉日吉土,載封載樹。嗚呼!博陵崔君之墓。 [1] 

唐故虢州刺史贈禮部尚書崔公墓誌銘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後遷居為下邦(今陝西渭南)人,生於鄭州新鄭(今屬河南),貞元十六年(800年)進士及第,十八年中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年)中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補盞屋(今陝西周至)縣尉。不久人為翰林學士,改左拾遺、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年)因上書言事。被貶為江州司馬。後歷任忠州、杭州、蘇州刺史。因晚年官太子少傅,故世稱“白傅”、“白太傅”。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47901頁
  • 2.    王振軍,俞閲主編,中國古代文學精品導讀,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7.01,第1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