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哺,漢語一級字 [5]  ,讀作bǔ,其本義為口中含嚼的食物,也指餵養。泛指禽獸餵養幼仔。 [1-4]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kgey(86)ksy(98)
倉    頡
RIJB
鄭    碼
jfb
總筆畫
10
結    構
左右結構
統一碼
54FA
部首筆畫
3
筆順編號
2511251124
四角號碼
63027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54FA
注    音
ㄅㄨˇ
部外筆畫
7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形聲。從口,甫聲。本義:口中含嚼的食物
food in the mout
輟飯吐哺。——《漢書·高帝紀》
稚子咽哺。——《漢書·匈奴傳贊》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短歌行》
一飯三吐哺
動詞
吃食
eat
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楚辭·漁父》
子之從於子敖來,徒餔啜也。——《孟子·離婁上》
哺啜(飲食;吃喝)
餵養。泛指禽獸餵養幼仔
feed
乳孫哺子,教得生獰。——李賀《猛虎行》
有一老父過請飲,呂后因餔之。——《史記·高祖本紀》
哺食(哺養。餵養);哺鞠(猶哺育;養育);哺坊(孵雛雞的作坊);哺雞(母雞孵卵)
(參考資料: [1]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字部】哺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7
唐韻》《正韻》薄故切《集韻》《韻會》蒲故切,𠀤音捕。《説文》哺咀也。《玉篇》口中嚼食。《廣韻》食在口也。《史記·魯周公世家》一飯三吐哺。《爾雅·釋鳥》生哺𪃟。《注》鳥子須母食之。
又《集韻》奔謨切,音逋。與哺同。詳食部哺字注。
又匪父切,音甫。與㕮同。詳前㕮字注。
又葉蒲侯切,裒去聲。《易林》鳥鵲食谷,張口受哺,蒙被恩德,長大成就。
又與柿通。《後漢·方術傳》有風吹削哺。《注》哺當作柿,孚廢反。 [1]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