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哲學概論

(2008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鎖定
《哲學概論》是2008年5月2日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天飛、童世駿
書    名
哲學概論
作    者
張天飛
童世駿
ISBN
9787561717585、756171758X
頁    數
267頁
出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年5月2日
裝    幀
平裝
開    本
32
版    次
第2版
正文語種
漢語
尺寸及重量
20.6 x 14.6 x 1.2 cm、259 g

哲學概論內容簡介

《哲學概論(第2版)》是建國後國內學撰寫的第一部論析哲學本身而非某一種哲學的著作。這本《哲學概論》的內容,大致可以説是回答“什麼是哲學”這樣一個問題,如果通讀了全書而且能夠形成一個比較完整、比較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觀的關於哲學的觀念,學會了一點哲學思維的方法,那就實現了我們的一個願望。
《哲學概論(第2版)》雖然不是一本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概論教材,卻是一本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概論教材:編寫者試圖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出發考察哲學這門學科,向大學低年級學科簡明扼要地介紹哲學的主要特點和主要內容。 [1] 

哲學概論作者簡介

張天飛,1935年9月生於杭州,1957年畢業於華東師大政教系並留校任教,1986年擔任華東師大哲學系首屆系主任。論文有《關於世界觀的一種提法》、《目的、手段和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等,著作有《思索與探究——張天飛哲學文集》、《哲學概論》(主編)、《馬克思主義原理》(合著及副主編)、《毛澤東思想研究大系(哲學卷)》(合著及副主編)等。 [1] 

哲學概論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引言:兒童也會有哲學問題
第一節 大哲學家幼時的哲學問題
第二節 普通兒童的哲學問題
第二章 什麼是哲學問題?
第一節 宇宙、人生和文化之謎
第二節 哲學問題能否解決?
第三章 什麼是哲學思維?
第一節 思維在哲學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節 哲學思維的一般特徵
一、“思”與“問”
二、“思”與“辯”
三、“思”與“史”
四、“思”與“詩”
第三節 哲學思維的典型方法
一、區別範疇
二、處理矛盾
三、駕馭無限
第四章 哲學與求真
第一節 關於真的存在
第二節 關於存在的基本領域
一、自然哲學
二、歷史哲學
三、精神哲學
第三節 關於真的信念(知識)
一、認識論
二、邏輯學
三、科學方法論
第五章 哲學與明善
第一節 一般價值論
一、價值和事實
二、價值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三、價值的合法性根據
四、價值和評價
第二節 倫理學的核心問題與倫理學理論的主要類型
一、倫理學的核心問題
二、倫理學理論的主要類型
第三節 規範倫理學
一、後果論和功利主義
二、道義論
第四節 元倫理學和應用倫理學
一、元倫理學
二、應用倫理學
第六章 哲學與審美
第一節 哲學對審美問題的基本思考
一、“美是什麼?”
二、“勞動創造了美’
三、審美地把握世界
四、功利和真善美
五、美的形式與美感
第二節 一些基本的審美範疇
一、意境和典型
二、優美和崇高
三、悲劇和喜劇
四、通俗和怪誕
第三節 文學藝術與美
一、文學藝術是人類審美創造的集中體現
二、文學藝術的社會功能與文學批評
第七章 哲學與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第一節 哲學的雙重社會功能
一、哲學的批判功能
二、哲學的建構功能
第二節 哲學的時代性和超時代性
一、哲學的時代性和階級性
二、哲學超越時代和階級的可能性
第三節 影響哲學的民族文化因素
一、不同的生活條件
二、不同的生活經歷
三、不同的語言文字
第四節 哲學的民族性和超民族性:比較哲學的觀點
一、梁漱溟對東西方哲學的比較
二、馮契對中西哲學的比較
第八章 哲學與哲學家
第一節 哲學中“作品”與“人品”的關係
一、“人品”作為“作品”的原因
二、“人品”作為“作品”的表現
三、“人品”對“作品”的偏離或矛盾
四、“人品”與“作品”的相互解讀
第二節 哲學家的各種類型
一、“智者型”哲學家
二、“仁者型”哲學家
三、“詩哲型”哲學家
四、“先知型”哲學家
五、實際上的哲學家通常是“混合型”的
六、“仁智統一”是哲學家的理想目標
第三節 哲學家的道路
一、哲學專業化的利與弊
二、哲學家的社會歷史使命及其實現方式
第九章 哲學與教育
第一節 哲學的價值
一、工具價值和內在價值
二、知識、技能和智慧
三、哲學中的“理論性學科”與“實踐性學科”
第二節 教育的哲學
一、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二、教育的主體和方法
第三節 哲學的教育
一、哲學教育的意義
二、哲學教育的方法
後記 [1] 

哲學概論作品評價

在熟悉她文章的讀者們中間,娜塔莉·澤蒙·戴維斯的聲望早已確立,她被視為活躍於當今美國的最傑出和最具原創性的歷史學家之一。這本論文集是她的處女作,其中除了她已發表的五篇最重要的文章之外,還包含三篇全新的作品……這八篇文章中的每一篇都帶有鮮明的戴維斯特色——無論她討論的對象是什麼,非凡的視野和洞察力總能融匯、貫穿其間……歷史學家們將會樂於品味這本書,因為這裏的每篇文章事實上都是學術研究的典範。它們向我們表明,當重構過去社會詳盡面貌的摯好與探尋更宏大意義的努力相遇,歷史可以是多麼富於啓迪,多麼激動人心。
——菲利普·本尼迪克,《現代史學刊》(Philip Benedict,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在當代史家中間,戴維斯博士對過去本質的直覺把握能力是無與倫比的。在他們中間,也沒有任何人能夠擁有更多的靈氣和執著,嘗試用最細微的證據,去重現人們對那個已為自己所忘卻的世界的所見、所聞和所感……能夠激發新思考是有創造力的歷史學家的標誌,而在戴維斯博士這本令人耳目一新的論文集面前,一切對她創造力的質疑都將不攻自破。
——J. H.埃利奧特,《十六世紀學刊》(J. H. Elliot, The Sixteenth Century Journal)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