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哥倫布實驗艙

鎖定
哥倫布實驗艙是繼美國“命運”號之後的第二個國際空間站實驗艙,它由歐洲10個國家的40家公司共同參與制造,是歐洲航天局最大的國際空間站項目。哥倫布實驗艙裝備有多種實驗設備,能開展細胞生物學、外空生物學、流體和材料科學、人類生理學、天文學和基礎物理學等多方面的實驗,其使用壽命至少10年。
中文名
哥倫布實驗艙
總長度
6871毫米
直    徑
4477毫米
內部容量
75立方米

哥倫布實驗艙基本資料

哥倫布實驗艙作為國際空間站永久實驗並提供內部酬 載在多種學科的研究領域材料學、可變的物理和生命科學的研究實驗室。另外,外部酬載設施用於實驗和應用在空間科學、地球觀察和技術領域。
哥倫布實驗艙作為國際空間站的重要組件,是歐洲航天局對空間站建設做出的重大貢獻,是歐洲載人航天飛行計劃的關鍵所在。歐洲航天局空間站項目經理阿倫-斯科特勒在美國宇航局肯尼亞航天中心説:‘哥倫布’是我們的基石,我們的嬰兒,我們的太空艙,我們的實驗室。那將是我們明天的實驗室,不見得配套完善,但它是我們工作的起點。
哥倫布實驗艙重達13噸多,將隨着“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的STS-122任務組升空。實驗艙以橫跨大西洋的歐洲探險家哥倫布命名,歐洲開發這一實驗艙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但經歷過數次推遲,先是歐洲航天局推遲,後是國際空間站建設之初被俄羅斯推遲。再後來,2003年“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發生慘劇,發射又被美國宇航局推遲。
哥倫布實驗艙和自動運輸飛行器貨運飛船是歐洲航天局對國際空間站的最大貢獻,作為建設國際空間站其他太空艙和部件的回報。
哥倫布實驗艙是歐洲為國際空間站作出貢獻的奠基石,它計劃於2007年10月或11月發射升空,其航天飛機的任務代號為STS-122。 、

哥倫布實驗艙技術數據

安置於太空站的哥倫布實驗艙 安置於太空站的哥倫布實驗艙
艙組
酬載機架的總容量25立方米
無酬載質量10275公斤
發射最大量12775公斤(2500公斤酬載)
最大量酬載9000公斤
在軌道最大質量21000公斤

哥倫布實驗艙硬件構成

Biolab,流動性科學實驗室,歐洲生理艙,歐洲機架、歐洲運輸載體、資料和任務電腦、多通孔道、記憶單位攝像機,螢幕音像系統,主要警報光盤區,滅火器、便攜式的呼吸器、艙組閥門、風扇熱量控制系統閥門,配電組件,測距電腦、熱轉換器、循環風扇和外部酬載設施。

哥倫布實驗艙發射資料

發射車: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STS-122
發射地點:肯尼迪太空中心
發射日期:2008年2月7日

哥倫布實驗艙發射計劃

歐洲選擇美國航天飛機發射其造價數十億美元的“哥倫布”科學實驗艙,但考慮現在支付費用是否過早。
“哥倫布”實驗艙成功地被安置到國際空間站 “哥倫布”實驗艙成功地被安置到國際空間站
ESA已為哥倫布實驗艙的發射推遲支付了直接相關費用3億歐元( 約合3.62億美元)。實驗艙已經建造完畢,存放在位於德國不來梅的歐空局航天發射轉運站,將於2006年或2007年(如果不再延遲的話)用美國的航天飛機發射。發射延遲肯定導致相關費用還會上升。與日本建造的實驗艙相似,歐洲的哥倫布實驗艙被設計為只適於由航天飛機發射。
歐空局已組織一批工程師來評估那些可發射20次、15次、以及10次的航天飛機的表現情況,這些航天飛機至2010年退役。研究結果將於9月初確定,其中包括航天飛機無法發射哥倫布實驗艙的可能
哥倫布實驗艙是耗資幾十億美元的歐洲空間站探索計劃的中心組成部分,它包含一艘名為“自動轉移運載器”(ATV)的無人駕駛太空拖船,這艘拖船將會向空間站運送水、燃料以及其它供應物資。ATV拖船原計劃將於2006年中期發射,由歐空局各成員國政府支付經費,以部分償還NASA在建設空間站基礎設施和提供支持(包括提供電力及運送宇航員)方面的投資。
如果哥倫布實驗艙未能被髮射,那麼ATV計劃的最初存在理由也就不復存在,歐洲一些政府對這項計劃的興趣也將減小。ESA成員國計劃於12月在柏林召開會議以討論這一事件的中期財政及計劃細節問題。多丹表示他期望屆時航天飛機及相關問題已有論斷,且復飛希望再次明朗化。
如非所願,政府成員討論是否有必要將這一計劃繼續下去。也許不使用'哥倫布'實驗艙也可以利用空間站,只從空間站的某一入口將ATV交換進去。我們正在尋找所有的可能性。也需要考慮即使實驗艙被髮射,是否可能會像預期那樣對其加以使用的問題。如果不能被完全的利用,發射哥倫布沒有任何意義。我們的政府已經為這項計劃投入了幾十億歐元,現在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回報這項投資。

哥倫布實驗艙進展順利

歐洲航天局將於2007年12月6日在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哥倫布”太空實驗艙。發射的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哥倫布實驗艙 哥倫布實驗艙
德國慕尼黑的哥倫布控制中心裏,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在有條不紊地工作着。雖然“哥倫布”太空實驗艙將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發射,但是控制工作卻都是在這裏完成的 。
“哥倫布”太空實驗艙設計運行壽命為10年,是第一個能夠在太空進行長期研究工作的歐洲實驗室。
“哥倫布”太空實驗艙外形為直徑4.5米的圓筒形,能提供75立方米的容積,具有支撐10個有效載荷設備實驗架的能力,每個實驗架都和電話亭差不多大,裝備有單獨的動力系統和製冷系統,並能夠與地面研究人員建立通信鏈接。
在所有的準備工作中,工作人員之間的協調顯得十分重要。曾經在國際空間站呆了6個月的宇航員托馬斯·賴特爾表示,只有宇航員和地面工作人員的協調合作,才能圓滿完成太空任務。
在哥倫布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不僅要進行太空實驗艙裏的科學實驗,還要晝夜不停地監控太空實驗艙的運行狀況。哥倫布太空實驗艙項目的負責人表示,儘管大家來自世界各地,擁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一切為了這個重要項目的成功。

哥倫布實驗艙發展現狀

德國在不來梅的EADS空間運輸公司舉行儀式,將經歷10年製造完成的“哥倫布”實驗艙正式移交給歐洲空間局。這個耗資8.8億歐元打造的空間實驗艙預計將在2007年末送入太空,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德國總理默克爾參加了“哥倫布”實驗艙的交接儀式並致詞。默克爾稱讚“哥倫布”實驗艙具有無可估量的價值,他強調了空間科學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並表示德國願意進一步承擔對歐盟空間科學的資助。默克爾表示:基礎科學研究需要給予自由的空間,航天科技是一個相對較小、但卻體現高技術和科學前沿的領域,德國聯邦政府將確保在這一領域的經費資助。根據德國政府的科技預算,至2009年,每年用於航天科技的經費為1.1億歐元。
由歐洲10個國家的40家公司參與制造的“哥倫布”實驗艙是歐空局最大的國際空間站項目。EADS總裁埃文特o杜東克介紹説,“哥倫布”實驗艙原計劃在2004年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但由於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爆炸而被推遲,工程人員利用推遲的時間對“哥倫布”實驗艙進行了改進。美國宇航局副局長夏納o達勒稱,“哥倫布”實驗艙將使國際空間站的規模進一步擴大,並有助於開展太空醫學、生物技術、新材料和基礎物理方面的研究。“哥倫布”實驗艙直徑4.5米,長8米,可容納3名宇航員,使用壽命至少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