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員姓

鎖定
古讀音為YUN。音同“運” ,即“貟”的另一讀音。 始祖伍子胥。伍子胥,姓伍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期傑出人士。
中文名
員姓
讀    音
yùn
始    祖
伍子胥
注    音
ㄩㄣˋ

員姓基本介紹

員[貟,讀音作yùn(ㄩㄣˋ),不可讀作yuán(ㄩㄢˊ)或yuàn(ㄩㄢˋ)]
員姓 員姓
各地讀音不同,在唐山遷西縣的貟姓一支讀rùn。
古讀音為YUN。音同“運” ,即“貟”的另一讀音。

員姓姓氏淵源

員姓第一個淵源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公子伍子胥,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姓苑》記載,“貟出南洋,與楚同族,顓頊之後。”貟氏以祖輩名字為姓氏,出自伍氏。是春秋時期楚國伍貟(後為吳國的相國)的後代。貟氏的姓源主衍係為:顓頊→羋→熊→伍→貟(員)。據許多學者的考證:“貟”和“員”本就是同一個字,寫法不同,異字多音,當作姓氏是由著名的伍子胥即伍貟(員)而來。“員”字在簡化字之前一直寫作“貟”,貟氏祖輩們也一直使用“貟”字,到了現代,許多貟氏仍然堅持使用“祖傳”的寫法,只不過是也跟着簡化了一下,寫作“貟”。吳國人民一直十分懷念伍子胥這位吳國忠臣,並命名胥江、胥口、胥山等地名以示永久紀念,並立了祠廟祭祀,今胥口鎮就有胥王廟和伍子胥墓。
當年伍子胥被賜死之後,其後人紛紛分散走避四方,但為了紀念這位名垂千古的先祖,也為了逃避株連遺禍,便把他的名字“貟(員)”作為姓氏,貟(員)氏由此世代相傳至今。貟(員)氏族人大多尊奉伍子胥(伍貟)為得姓始祖。

員姓第二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南北朝時期南朝劉宋的著名隱士劉凝之,屬於因故改姓為氏。據史籍《宋書·隱逸列傳》在記載,劉凝之,字志安,小名長年,南郡枝江人(今湖北枝江)。劉凝之的父親叫劉期,曾出任衡陽太守;哥哥叫劉盛,性情高傲,沒有做官。劉凝之,公元389~448年,他十分傾慕老萊子、嚴子陵的為人,因此就把家裏的財產全部贈送給弟弟和侄子,自己卻在荒郊野外蓋房子,不是自己勞動得來的食物不吃,州里的人都很推重他的德行。據史籍《南史》、《姓氏考略》的記載:“南朝宋劉凝之敬慕貟氏忠烈,遂改姓貟。”記載了劉凝之一直十分敬仰古人伍子胥(伍貟),因此後來就改姓氏為貟氏,其後代中有人沿稱貟氏至今。劉凝之生性愛好山水,有一天早晨,他帶妻子兒女們開始遊蕩江湖,最後隱居在衡山之陽(南面),在崇山峻嶺中荒無人跡的地方蓋了間小房子,之後就住在裏面,採藥煉丹,修身養性,他的兒女們也都依從他的志願行事。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劉凝之在衡山去世昇仙,終年五十九歲。 [1] 
辨疑:《新唐書·員半千傳》雲:“員半千,字榮期,齊州全節人。其先本彭城劉氏,十世祖凝之,事宋,起部郎,及齊受禪,奔元魏,以忠烈自比伍員,因賜姓員,終鎮西將軍、平涼郡公。”《宋書·隱逸傳》有劉凝之,非員半千之十世祖也。宋劉凝之,傳稱南郡枝江人,隱居不仕,卒於宋元嘉二十五年。

員姓得姓始祖

伍子胥,姓伍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期傑出人士。

員姓貟姓尋源

貟→伍→羋(讀mi米)→顓頊 《三皇五帝之一:黃帝、顓頊(讀zhuānxū專須)、帝嚳(讀kù庫)、堯、舜》
前涼有貟敞。唐朝有貟半千。宋朝有貟興宗。 本之茂者葉其繁,源之深者其流遠;涉林麓者不忘鄧林;探河瀆者必求星宿;故人之生也亦然。
卷一:得姓受氏之始蓋起於春秋時伍貟,載諸書籍至唐而又貟半千,“問我先祖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甘肅天水有貟王村、貟家灣、...傳説由山西遷居而來。(摘自“貟氏譜碑序”---乾隆五十六年撰)
先世在明永樂年間由棗強、野鵲窠(讀ke,即窩)遷居岱東。(摘自“貟氏譜書序”)
先世棗強、冀州人,明初洪永年間始遷魯。一支:山東泰安東貟家北 (一世祖貟德忠),一支:山東冠縣貟莊(原堂邑縣,一世祖貟的誠)(摘自“貟氏始譜序”---康熙丙寅年撰)
卷二:吾族貟氏伍貟之裔也。一名位姓,迄今與伍氏稱同家。自古有貟半千知名士。吾始祖當永樂年間由棗強冀州遷來。
劉姓為員姓。(見《偃師姓氏源流》)。此支員姓也似黃帝后裔,因為劉姓主要出自黃帝后裔。

員姓郡望堂號

員姓郡望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下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一帶。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廢黜,後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一直延續至今。
江陵郡:原為春秋時期楚國的郢郡,漢朝時期置江陵縣,為南郡治所。南北朝時期齊國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其時轄地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及川東一帶地區。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政權(丁酉,公元937年)以金陵府為江寧府。北宋朝與清朝時期亦為江寧府。江寧又為縣名,或在城區,或在郊區,清朝時期與上元縣同為江蘇省城。民國時期廢府及上元縣,先以江寧縣為江蘇省省會,民國政府建都南京後,又移江寧縣於南京市郊區一帶。

員姓堂號

河南堂:以望立堂。
江陵堂:以望立堂。

員姓歷史名人

員姓貟 敞

(生卒年待考),前涼金城人(今甘肅蘭州)。

員姓貟半千

(生卒年待考),本名餘慶;晉州臨汾人。著名唐朝大臣、詩人。 其師王義方器之曰:“五百歲一賢者生,子宜當之。”因改名半千。 唐高宗李治即位後,貟半千曾上書高宗求官,李治推行“無為之治”,對世間輕浮文人很討厭,因此貟半千的貿然求官未果。 後來,貟半千又應嶽牧舉試,在八科師舉中,唐高宗親自策試應試者,發現貟半千確有獨到見解和實際才幹,態度立即發生轉變,貟半千因對策及第,授武陟尉。當年大旱,貟半千發粟賑饑,為薛元超所稱讚。 唐朝垂拱中年,貟半千被擢拜為左衞渭上參軍(胄曹),充任宣慰吐蕃使。 後來武則天欣賞其名聲,召見他時説:“久聞卿名,謂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即使任貟半千入閣供奉。 唐證聖中期,貟半千為弘文館學士,仍分日待制,五遷正諫大夫,預修《三教珠英》。 唐中宗時期,貟半千晉為濠州刺史。 唐睿宗時期,貟半千被徵拜為太子右諭德,兼崇文館學士。 貟半千性樂山水,在唐開元中期,卜居堯山(今山西臨汾),年九十四歲逝世。著有詩集十卷,今存詩三首。

員姓貟興宗

字顯道,仁壽人。著名宋朝大臣、學者。 約公元1174年前後宋孝宗淳熙年間初前後在世。 未及第時,貟興宗讀書九華山,因號九華。薦除教授。召試,擢著作郎,國史館編修,實錄院檢討。 宋乾道中年,貟興宗曾上疏劾貴幸,卒中讒去職。僑居潤州以終。 貟興宗著有《九華集》五十卷,《國史經籍志》又有辯言及採石戰勝錄,並傳於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