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哈特穆特·米歇爾

鎖定
哈特穆特·米歇爾,男, 1948年7月18日出生於聯邦德國符騰堡州的路德維希堡,先後在圖賓根大學慕尼黑大學就學。在維爾茨堡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任德國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主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吉林大學名譽教授。
2018年9月17日,哈特穆特·米歇爾參加吉林大學首屆未來科學論壇。 [1-2] 
中文名
哈特穆特·米歇爾
國    籍
德國
出生日期
1948年7月18日
畢業院校
慕尼黑大學
職    業
科學家
主要成就
吉林大學名譽教授
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出生地
德國
性    別

哈特穆特·米歇爾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48年7月18日出生於聯邦德國符騰堡州的路德維希堡。11歲時,成了家鄉流動圖書館的成員。
1969年,哈特穆特·米歇爾服完兵役,申請到蒂賓根大學學習生物化學。 [2] 
工作經歷
1987年起,在馬克斯·普朗克研究工作。
2017年12月,哈特穆特·米歇爾教授受聘為吉林大學名譽教授,一方面是擔任博士生導師,為學校培養頂尖科技人才;另一方面與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合作,共同研發出三四種新藥,其中包括抗癌類藥物。 [1] 
2018年9月17日,吉林大學首屆未來科學論壇開幕,論壇邀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哈特穆特·米歇爾參加。 [1] 

哈特穆特·米歇爾人物成就

哈特穆特·米歇爾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74年,在蒂賓根大學考完試後,哈特穆特·米歇爾在蒂賓根的迪特爾·奧斯蒂希特(Dieter Oesterhelt)實驗室做實驗,這也是生物化學課程的一部分。在與沃爾特·斯托克尼斯合作過程中,迪特爾·奧斯蒂希特在鹽桿菌中發現了細菌視紫紅質,他後來提出可以將細菌視紫紅質當作彼得·米切爾化學滲透理論框架的質子泵。在寫畢業論文的過程中,哈特穆特·米歇爾描述了鹽桿菌ATP酶(腺苷三磷酸酶)活動的特點。
1975年,哈特穆特·米歇爾隨同迪特爾·奧斯蒂希特一起去了維爾茨堡。在一篇論文中,哈特穆特·米歇爾把二磷酸腺苷和三磷酸鹽的細胞內水平與鹽桿菌細胞膜的電化學質子梯度聯繫在了一起。
1977年6月,獲得博士學位後,為了研究胺基酸攝取,哈特穆特·米歇爾試着將稀釋後的細菌視紫紅質與細菌囊融合在了一起。在儲存到冷凍裝置後,稀釋後的細菌視紫紅質就變成了像玻璃一樣的固體混凝料。根據這次發現,哈特穆特·米歇爾相信,應該有可能將細菌視紫紅質一樣的膜蛋白變成晶體,而在當時,這種理論被認為根本不可能。在奧斯蒂希特的幫助下,哈特穆特·米歇爾開始進行實驗,4周後,哈特穆特·米歇爾們得到了一種新的兩維細菌視紫紅質膜晶體。雖然這不是哈特穆特·米歇爾們所要的三維晶體,但這起碼讓哈特穆特·米歇爾得到了前往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MRC),與理查德·亨德森一同研究電子顯微鏡檢驗的機會。
返回維爾茨堡後,哈特穆特·米歇爾們於1979年4月發現了第一個真正的三維細菌視紫紅質膜晶體。這次成功使哈特穆特·米歇爾的信心倍增,哈特穆特·米歇爾也因此取消了進行博士後研究的計劃,沒有去美國加州德瓦安蒂市與蘇蘇姆·奧伊諾進行哺乳動物性差異方面的研究。
1981年7月底,哈特穆特·米歇爾終於從視紫紅蛋白中獲得了第一個光合作用反應中心晶體。在1981年9月,哈特穆特·米歇爾和沃爾夫拉姆·伯德用X射線發現了第一個反應中心晶體,而且品質極佳。
由於哈特穆特·米歇爾成功地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個膜蛋白晶體—紫色光合細菌的光合作用反應中心的晶體,並以3埃的高精確度確定了該反應中心的三維結構,所以獲了許多獎。其中包括美國物理學會生物物理獎(與戴森霍費爾分享)、歐洲光生物學會獎章以及諾貝爾獎 [2] 

哈特穆特·米歇爾家庭生活

哈特穆特·米歇爾的父親叫卡爾·米歇爾,母親叫弗麗達·米歇爾,妻子是伊諾娜·利格爾,女兒安德里亞1981年出生。 [2] 

哈特穆特·米歇爾人物榮譽

1988年,因確定了光合作用反應中心複合體的立體結構,獲諾貝爾化學獎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