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哈拉山口

鎖定
哈拉山口(Ha la),中不界山, [1]  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亞東縣下亞東鄉魯林東部,為中國不丹邊界線分水嶺山脊山口。
中文名
哈拉山口
外文名
Ha la
所屬山系
喜馬拉雅山南脈
地理位置
亞東縣下亞東鄉魯林東部
走    向
北南走向
山口性質
中不界山

目錄

哈拉山口位置

亞東縣下亞東鄉哈拉山口及附近地圖 亞東縣下亞東鄉哈拉山口及附近地圖
哈拉山口,位於亞東縣下亞東鄉魯林地區東部中不邊界線分水嶺山脊上,哈拉山口以東為不丹克宗卡,以西為中國魯林

哈拉山口沿革

歷史上,錫金和不丹等國家都屬中國管轄 [1]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藏曆第十三饒迥水鼠年),福康安令人在中不、中錫、中尼邊界各山頂設立鄂博,釐定疆域。並在中方邊界通往不丹、錫金的各山口要道駐兵設防、確定兵額,對外國人、商人入西藏制訂管理章程,實行過往檢查登記,名冊報駐藏大臣處備案。 [1]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藏曆第十四饒迥鐵牛年),帕裏宗堆就邊界防務向駐藏大臣西藏地方政府所做的報告中指出:邊防人員認真管理中不邊界山口隘道,從未放不丹軍進入所轄門雅拉山口、門卓拉山口、哈拉山口、哲拉山口4個山口。
咸豐十一年(1861年,藏曆第十四饒迥鐵雞年),帕裏宗遵照駐藏大臣及西藏地方政府批示,在哲拉山口、哈拉山口設立界標
同治八年(1869年,藏曆第十五饒迥土蛇年),又重新換立哲莫拉山口、莫拉山口、哈拉山口、雅拉山口4處界標。
光緒二年(1876年,藏曆第十五饒迥火鼠年),西藏地方政府令拉薩糧台到中不邊界視察同治年間所豎界標(鄂博)現狀,對字跡侵蝕部分進行再次修復。
民國十四年至民國十七年(1925年至1928年,藏曆第十六饒迥木牛年至藏曆第十六饒迥土龍年)中國與不丹因扎那牧場歸屬及邊界引起糾紛,雙方在邊界哨卡重兵設防。 [1] 
1960年8月,西藏進行民主改革,中共江孜分工委將帕裏宗撤銷,成立亞東縣。亞東縣劃分帕裏區、堆納區、上亞東區、下司馬區、下亞東區等5個行政區。 [1] 

哈拉山口歸屬

哈拉山口為中不界山, [1]  山口以西之魯林地區現隸屬下亞東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