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哈思山

鎖定
哈思山位於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北部,距離白銀市140公里,距平川50公里,距靖遠縣城80公里。是集自然保護區與文物旅遊的森林公園。另外哈思山林區是甘肅省中部乾旱地區罕有的天然油松純林,被譽為“沙漠裏的綠洲”。 [6]  總面積4183.2h㎡, [3]  主峯大峁槐山海拔3017米,是靖遠縣域內第一峯。
哈思山有29科60屬92個種,動物7目20科24種,共有野生藥用植物254種(含7變種),隸屬61科161屬。景區有哈思寺、太和山、雪山寺三大自然保護區,區內蒼松翠柏、飛泉流瀑,珍禽異獸出沒其間,是西北地區典型的荒漠綠州地貌。
大峁槐山的東側為雪山,山頂常年積雪,素有“雪嶺堆銀”的譽稱,為靖遠古八景之一。人文景觀有雪山寺、明長城及烽燧遺址、漢唐墓葬等。是個集訪古探幽、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遊覽勝地。 [15] 
中文名
哈思山
森林公園級別
甘肅省省級森林公園 [3] 
地理區域
位於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北部
面    積
4183.2 公頃 [3] 
氣候帶
温帶乾旱半乾旱氣候 [3] 
植被類型
油松天然次生林 [4] 
雲杉天然次生林 [4] 
陽坡次生灌木林 [4] 
陰坡次生灌木林 [4] 
批准時間
2004年 [3] 

哈思山位置境域

哈思山地理位置

位於甘肅省靖遠縣北部 [1]  ,地處隴西黃土高原北部邊緣,地理座標36°56′20″~37°02′40″N,104°18′40″~104°35′00″E之間,距離省會蘭州市130km。涉及靖遠縣石門、雙龍、永新、水泉等鄉鎮,包括石門鄉的哈思山、永新鄉的雪山寺、雙龍鄉的太和山等地,總面積4183.2h㎡。 [3] 

哈思山地貌特徵

哈思山森林公園建設區屬基岩中低山地,是祁連山北部褶皺斷陷東延隆起形成的,山體由變質岩、花崗岩、閃長巖等組成;森林公園地勢由東南向西北緩慢傾斜,山體平均坡度35°,海拔在1758~3017.8m之間,公園內最高峯大峁槐山,海拔3017.8m,支脈為松山、太和山、雪山等山峯。 [1]  園區內溝壑縱橫,川原相接,山巒起伏,地貌複雜。 [5] 
本區域森林植被按垂直帶譜分佈受其影響,土壤也呈垂直帶譜分佈:
  • 2400m以下為山地慄鈣土、灰鈣土。慄鈣土為成土母質,多為各種殘積物或原生黃土狀物質,剖面發育完整,土層分化明顯,腐殖質層 30~40cm。石灰反應強,大多是旱農栽培,是縣內肥力最好的土壤。灰鈣土主要分佈在中山底部,低山丘陵及山前沖積,剖面層次分化不明顯,腐殖質層薄,一般只有 10~20 公分左右;
  • 2400~2800m為山地灰褐土,陰坡、半陰坡次生林覆蓋的地方為淋溶褐土:灰褐土在哈思山主要為碳酸鹽灰褐土,主要分佈在石門、興隆、永新、靖安等鄉,剖面表層有 1~2公分枯枝落葉層,腐殖質 20~30 公分,澱積層有明顯粒狀碳酸鈣,石灰反應強烈。淋溶褐土有 10~15 公分生草層,30~50 公分腐殖質,無石灰反應;
  • 2800m以上為亞高山草甸土。 [4]  [7] 

哈思山氣候狀況

哈思山森林公園所處地區屬於温帶乾旱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温9℃左右,極端最高氣温35.1℃,年日照時數2876h,海拔1300~3017m之間。境內氣候差異較大,降水量少且季節性分佈不均,平均年降水量202mm,蒸發量1767mm。無霜期172d。 [3] 

哈思山水文特徵

靖遠縣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祖厲河。黃河干流自西南烏金峽入境,呈“S”形流經,到北部黑山峽出境,全長154km,年平均流量327.5×108m³,黃河繞哈思山向東流入黑山峽。區內植被較好,使得流入黃河泥沙每年減少21.2×104t以上。祖厲河是黃河的一級支流,在縣城西3km處匯入黃河,縣境內長48.2km,年平均流量1.364×108m³。 [5] 
哈思山林區周邊的飲水主要是淺層地下水,水源多以下降泉形式溢出,泉水為基岩裂隙水,流量較小。 [7] 

哈思山自然資源

哈思山植物資源

哈思山森林公園
哈思山森林公園(31張)
哈思山境內相對高差達1259m,形成了完整的植被垂直帶譜,自然生境呈現規律性梯度分佈,植被類型垂直分佈的差異性極為明顯。 [5]  森林公園內有植物29科60屬92個種,均為天然分佈,森林覆蓋率60.7%。常見針葉樹種有華北落葉松、杜松、油松、華山松、刺柏、爬地柏等;落葉喬木有山楊、小葉楊、臭椿、白樺、杏、山楂、櫻桃等;灌木樹種有沙棗、懸鈎子、繡線菊、高山柳、檸條、黃刺梅、文冠果、錦雞兒等。 [3] 
本區域森林植被按垂直帶譜分佈:
  • 2100m以下為半旱生灌木叢,主要有小櫱、薔薇、丁香、虎榛子、水栒子等植物;
  • 2200~2500m為針闊葉、灌叢林地及裸石山地,主要有油松、雲杉、白樺、山楊、落葉松、虎榛子、繡線菊、薔薇、丁香等植物;
  • 2500-2700m是以針葉純林為主的半濕潤草原,主要有油松、雲杉等植物;
  • 2700~3000m以上,為亞高山草甸草原,主要有禾本科、莎草科等草本植物。 [6] 

哈思山動物資源

哺乳綱動物主要有4目9科11種,鳥綱動物主要有3目11科13種,主要動物有馬麝、猞猁、岩羊、黃羊、石貂、豹貓、獵隼、蒼鷹、錦雞、雉雞等。 [7]  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6種,分別為林麝、猞猁、岩羊、蒼鷹、紅腹錦雞、獵隼。 [5] 

哈思山藥材

哈思山自然保護區共有野生藥用植物254種(含7變種),隸屬61科161屬,其中珍稀瀕危野生藥用植物有8種:草麻黃、遠志、甘草、黃苓、達烏里秦先、寬葉羌活、凹舌蘭、火燒蘭等。所有藥用植物按物種組成來説,以雙子葉植物最多,其次是單子葉植物,二者共佔全部物種的96.85%。 [16] 
哈思山保護區野生藥用植物資源中,按中藥功效分類,最多的為清熱藥共83種,佔全部的32.68%,其次是利水滲濕藥佔11.02%,祛風濕藥佔9.06%,此外還有止血藥、解表藥和補虛藥等16類中藥功效的藥用植物。該區域野生藥用植物資源涵蓋了中藥學功效的基本門類,呈現出了種類眾多,功效豐富的特點。 [16] 
哈思山自然保護區野生藥用植物按中藥功效統計
中藥功效類別
種數
佔所有藥用植物比例 /%
代表性藥用植物
清熱藥
83
32.68
黃苓、紫花地丁、蒲公英、草玉梅、薪莫、瓦松、費菜、白花草木犀、舞鶴草、 鰭薊、黃花蒿、地骨皮、白頭翁、地錦、二裂委陵菜等
利水滲濕藥
28
11.02
篇蓄、瞿麥、茵陳、網眼瓦韋、甘青側金盞花、小葉鐵線蓮、樓鬥菜葉繡線菊、 黃花棘豆、柳葉鼠李、平車前等
祛風濕藥
23
9.06
麻花秦無、達烏里秦蕪、伏毛鐵棒錘、蛛毛蟹甲草、冷蒿、紅毛五加、黃瑞香、 攏牛兒苗、大花老鸛草、叉子圓柏、油松、麻葉尊麻等
止血藥
22
8.66
龍牙草、長苞香蒲、高山地榆、飛廉、茜草、中國茜草、地錦、互葉醉魚草、雜 配藜、酸模、興安胡枝子、黃纓菊、問荊等
解表藥
19
7.48
牛蔚、草麻黃、升麻、節節草、寬葉羌活、黃花鴨蹠柴胡、小黑葉柴胡、薄荷、 白花葱、天藍韭、康藏荊芥、裂葉荊芥、百里香、絨果芹等
補虛藥
17
6.69
寧夏枸杞、甘草、蕨麻、菟絲子、卷葉黃精、玉竹、百合、凹舌蘭、火燒蘭、彎 莖還陽參、還陽參、蘭州肉茯蓉、長柱沙蔘、石棗子等
活血化瘀藥
14
5.58
乳白香青、田旋花、刺旋花、蓬子菜、黃花補血草、雙花堇菜、宿根亞麻、毛刺 錦雞兒、黃薔薇、峨眉薔薇、金露梅、鹼毛苴、支柱蓼等
消食藥
12
4.72
甘肅山楂、虎榛子、蒙古韭、白刺、級絲花、天山花楸、甘青鐵線蓮等
化痰止咳平喘藥
10
3.98
款冬、青海雲杉、阿拉善獨行菜、白芥、播娘蒿、垂果大蒜芥、寬葉獨行菜、東 方草莓、駱駝蓬、掌葉橐吾等
瀉下藥
6
2.36
乳漿大戟、甘青大戟、亞麻、珍珠豬毛菜、鹽爪爪、波葉大黃等
其他類
30
11.95
遠志、西伯利亞遠志、狼毒、天仙子、輝韭、青甘韭、荀子、西北荀子、雞娃草、 飛蓬、鶴蝨、景天三七等

哈思山主要景點

哈思山的山體形如巨鳳,翹首、振翅、舒形、卷尾,造型優雅,栩栩如生。風景幽雅,古松參天,綠樹成蔭,清流婉轉,是靖遠縣的一座綠色寶庫,也是甘肅省中部的一處自然人文旅遊勝地。 [5] 

哈思山自然景觀

哈思山森林
哈思山森林(2張)
由於森林公園的特殊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在不同季節和時間,特殊的地理環境下大自然形成了許多獨特的氣候與氣象風景資源。公園內有云山霧海、雪嶺堆銀、日照金山等。寒冬白雪覆蓋,冰柱下懸,千峯萬似銀堆玉砌。 [5] 

哈思山人文景觀

雪山寺位於白銀市靖遠北部哈思山區東麓(永新鄉松柏村木廠社西),形似騰飛的鳳凰,聳立中央,四面山環水繞,是典型的“八面來朝”,其中三面是海拔三千米左右的大山,南依哈思山,西靠大卯槐山,北接尖山,東為四隊溝,前面比較開闊,好象敞開胸懷迎接太陽, 如鳳凰飛天,似丹鳳朝陽,是名貫古今的佛教聖地,枕松山,接黃河,俯視羣山大川,恩澤臨縣區府。 [9]  有詩曰:“欲問丹鳳何處來,曾在靈山伺觀音”,又叫丹鳳朝陽。 [5] 
雪山寺始建於北魏,現存建築為清代至1986年前後在原址上重修。寺院整體佈局以座西朝東向為軸線,呈前後院形式。兩側呈對稱性建南北大殿。從建築佈局和風格看,完全承襲中國古典建築以內空外實、四全院形式為基調的建築風格。深檐明柱,雕樑畫棟,閣式門房户,獸脊屋頂,彩畫和浮雕裝飾迴廊過廳,石獅與銅獸鎮守牌樓殿門,均沿襲了傳統的藝術風格。 [9]  東西長90米,南北寬26米,佔地面積2280平方米。佈局為二進院落,一進院內北側有廂房三間,灶房一間。二進院中軸線上現有山門、大雄寶殿,兩側有靈官廟、金剛殿、地藏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青石台基,殿身面闊三間9.5米,進深六椽,前檐闢廊,單檐前捲棚後硬山頂,屋面覆小灰筒瓦,明次間開三門。牆體為條磚十字對縫墁砌。現為靖遠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4]  [21] 

哈思山水文景觀

公園水文景觀主要有太和清泉、甘水泉、雲壑飛瀑等。太和山下,在翠綠的雲杉林下,在怪石、青草和花海的懷抱中,靜卧着一清泉,清澈見底。在鐵路溝溝腦處,有一眼泉水,噴湧不息,甘醇甜美,含有多種礦物質,可飲、可藥、可浴。雪山寺院北側有一深澗,左面蒼松雲集,右側懸崖峭壁,其間有一瀑布飛流而下,化成一道白鏈,瀉入深潭。 [5] 

哈思山開發建設

哈思山基礎建設

1959年,建立哈思山林場。 [19] 
2002年1 月14日,經甘肅省人民政府甘政函[2002]5號批覆建立甘肅白銀市哈思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地理座標為東經104°18′40″—104°35′00″,北緯36°58′20″—37°02′40″,總面積8400公頃。 [2]  [12]  [17] 
2004年,甘肅省林業廳批准建立了哈思山省級森林公園。 [3]  [20] 

哈思山哈思山泉水

哈思山周邊共有9個泉眼 [23]  ,水質清質透明、甘甜爽口,水速流量每年為120萬噸以上,經相關部門認定,富含鍶、鐵、鈣、鎂、鈉、鋅、硒、鉀等對人體有益的多種微量元素。 [8] 

哈思山歷史文化

明朝都御史張佳巡視哈思堡時曾題詩紀勝道:“黯淡山城古會州,胡天雙目盡高邱。春深柳色凝霜雪,日落鞭聲起城樓”。明朝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及三十五年(1556年)侍御蘇州人宋賢、詹理先後閲兵靖遠,抵達北部黃河南岸,登臨遊覽哈思山,均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讚美詩篇。 [1] 

哈思山名字由來

“哈思”來自蒙古語,意為美玉。 [3] 

哈思山史料記載

康熙《重纂靖遠衞志》載:“雪山,在北一百二十里。西距黃河,南接分水嶺,峯巒層列,巖壑橫峙,松柏叢茂,鳥獸蕃庶,積雪冬夏不消,遙望晴嵐素霧,亦一方之名勝也。”這便是被譽為靖遠古八景之一的“雪嶺堆銀”。 [1] 
《明一統志》 卷37靖虜衞: (今甘肅靖遠縣西北哈思山)雪山 “在衞城北一百二十里。山勢高峻,積雪不消”。 [18] 

哈思山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1張)
哈思山屬古代邊防要地,也是絲綢之路東段北路的重要驛站。 [3]  靖遠為古絲綢之路北線重鎮之一,處於十分重要的交通位置,著名的絲綢之路從寧夏進入靖遠境內,取道哈思山,在其北麓下的北卜、小口子兩處古渡口過黃河,通往河西走廊,絡繹不絕的商旅使團來來往往,伴隨着悠揚的駝鈴聲從哈思山中穿行。 [1]  1988年,在哈思山南麓的北灘鄉境內,出土了一隻屬於東羅馬時代的西方刻銘銀盤,引起了文博界的關注,被視為“絲路遺寶”。這一珍貴文物的發現,便是古代中外商貿往來與中西文化交流的實物見證。 [1] 

哈思山軼聞傳説

當地民間傳説在北宋時期,宋軍與夏人在此交鋒,宋軍將領孟良和焦贊以“火葫蘆”互相戲謔,孟良放火燒山,焦贊束手無策,大火一發而不可收,終於造成森林被毀的結局。 [1] 

哈思山民俗活動

2011年5月10日,成功舉辦了首屆雪山寺民俗文化旅遊節。 [11]  [20] 
2012年,舉辦了第二屆雪山寺民俗文化旅遊節。 [20] 

哈思山遺址

哈思山哈思山遺址

哈思山遺址
哈思山遺址(3張)
哈思山有明長城及烽燧遺址、漢唐墓葬等多個遺址。其中哈思山遺址位於靖遠縣石門鄉鐵路溝村東南哈思山餘脈松山東坡,南北走向,西高東低,南北長300米,東西寬100米,分佈面積約3萬多平方米,均為耕地覆蓋。在遺址中部取土坑斷面距地表1米下,可見厚約1—3米的文化層,呈淺灰色,內含大量陶器殘片、灰坑等。以泥質彩陶居多,紋飾有網狀紋、鋸齒紋,黑紅兩色最為明顯。據推斷為新石器時代人類生活遺址,屬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 [13] 

哈思山哈思堡遺址

哈思堡遺址
哈思堡遺址(2張)
哈思堡遺址位於靖遠縣石門鄉哈思村哈思堡(哈思吉)社,據《康熙•靖遠衞志》載:“哈思吉堡建於明隆慶六年,扼山險,據地勢築堡,三面陡峻,是稱天險。”為歇腳赴索橋渡河去武威之要隘,駐軍防守,堡內店舍櫛比,有戲台兩座,商賈雲集,有“日進斗金”之説。堡地處小口村哈思社西北角,背河面山,東至省道308公路,西望黃河,南有一鄉間便道穿過哈思堡,北接石門沙河。外觀呈長方形,北堡牆隨石門沙河蜿蜒而築,周長500米,面積約18000平方米。牆體為黃土夾砂分層夯築而成,夯層厚度17釐米,現殘存東牆體兩段,長30米,殘高3.6米,底寬5米,頂寬1.6米,其餘三面無明顯牆體,東開門,殘存甕城遺址。西面堡址上曾豎立着一尊鐵獅卧盆的鑄鼎,是商賈們吉祥如意、茂盛財源的象徵已不存。現堡內外為民宅。 [22] 

哈思山旅遊信息

景區特產
這裏出產有哈思梨香水梨、大棗等享譽遐邇的地方名優特色產品,以及石門羊肉等。
哈思梨果質細膩,香脆甜潤,切面隔夜色澤不變,鮮嫩如初。石門大棗肉質厚實,富含多種維生素,為滋補養生之佳品。大廟香水梨果汁鮮美,具有生津潤肺的藥療效果,這些地方產品昔日曾作為必不可少的敬上貢品,被大量送往京城。如今,這裏的大棗、香水梨等已作為特色林果業產品,大力培育發展,經過深度加工的紅棗露、香水梨果汁等系列保健營養飲品,已經在市場上開拓出一席之地。 [1] 
石門羊肉,作為一種獨特的地方風味美食,歷史悠久,其特色在於獨特的灘羊和山羊品種。石門鄉境內哈思山水草豐茂,氣候涼爽,生長着多種草藥,羊羔日食藥草,夜飲礦泉,造就了肉質細嫩、羶味較小、味道鮮美的靖遠石門羊羔肉。2015年12月,靖遠羊羔肉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評審,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