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哀牢文化

鎖定
哀牢文化是哀牢夷各部族及其先民在漫長的歲月中共同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
哀牢是中國西南幅員遼闊、人户殷盛、部落龐雜的巨大部族羣體和農業國度,其後裔包括了中國現今56個民族中的八九個民族。
哀牢國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保證了哀牢區境人民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安定發展和快速進步。 [1] 
中文名
哀牢文化
外文名
Ailao culture
時    代
舊石器時代晚末期至鐵器時代早期
地    區
怒江中游
發    展
和漢文化融合為永昌文化
經濟文化
以農業為主,兼畜牧漁獵和手工業

哀牢文化哀牢文化及其源流

哀牢文化源遠流長:它發端於舊石器時代晚末期;興盛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早期即永昌郡建立、漢族大量遷入的漢晉時代起,哀牢文化逐步吸收、全面接納漢文化,最終其主題文化消融於漢文化,原哀牢國的文化漸變為以漢文化為主體的漢文化與哀牢文化的融合體。哀牢人創造了獨具特色的石器文化、青銅文化,並與其後入境的漢族共同創造了綿延千載的永昌文化。

哀牢文化哀牢夷區史前文化

滇西7地州已發現古猿化石產地1處,舊石器遺址和人化石出土地點9處,新石器文化分佈點300多處(文化內涵清楚的遺址50多處)。

哀牢文化哀牢夷區青銅文化

發掘出土與零星出土者相加近600件,以較豐富的內容和特有的形式展示了哀牢人的生產生活、社會面貌和民族特徵。
滇西哀牢地青銅器多數出自墓葬,少數出自遺址、窖藏。器物可分禮樂器、兵器和生產、生活用具四大類。四類中的斧、刀、錐等是兼用於生產生活或兵事的複合器。

哀牢文化哀牢文化和漢文化的融合——永昌文化

設置郡、進入漢晉時代後,上承青銅文化餘輝,下匯來自中原、巴蜀的漢文化而成“永昌文化”體系,它由哀牢社會自身發展的要求和漢王朝開發西南邊區並擴大與南亞、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要求結合而形成,此區歷史發展進程因之大大加快。 [1] 

哀牢文化主要特徵

哀牢文化一脈相承和四方交流融合

哀牢夷區石、銅器時代至鐵器時代早期文化,表現着前後相續的連貫性和傳承性,即一種特有的地域和民族文化傳統。

哀牢文化橫斷山垂直環境的立體文化

滇西哀牢夷區地處橫斷山南部和三大江系,在水平距離很短的範圍內,可見熱帶、亞熱帶、暖温帶、温帶、寒温帶和終年積雪的寒帶等不同氣候帶,以及相應不同的土壤、植被、動物、民族分佈、生產方式和生活習俗。

哀牢文化複合型經濟文化結構

哀牢夷區的地貌環境、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民族構成,最適宜農業而又宜兼營畜牧、漁獵和多種手工業,自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到漢晉時代始終保持這種以農為主、多樣性發展的經濟文化形態,漢晉時代則隨着經濟的變化,交通、城邑的建設和郡縣的設置,商業貿易也相當繁榮。

哀牢文化多民族文化共同體

以濮、越、氐羌為主體,他們風俗多相似,且擁有軍隊。濮人最古老,支系最多,住區最廣,是哀牢國的統治者。其後越族來自東南,氐羌來自西北。 [1] 
參考資料
  • 1.    耿德銘.哀牢國與哀牢文化.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