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咕咚

(2017年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課文)

鎖定
《咕咚》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2017年春季修訂版)第20課的課文,這篇課文一篇童趣盎然、情節曲折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隻小兔聽見“咕咚”一聲,嚇得撒腿就跑,其他動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問“咕咚”是什麼,而且要去看看,這才讓大家明白:“咕咚”原來是木瓜掉到湖裏發出的聲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 [1] 
作品名稱
咕咚
創作年代
現代
作品出處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 [2] 
文學體裁
童話
篇    數
第20課 [2] 

咕咚簡介

課文插圖 課文插圖
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一共有7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森林裏有一個湖,湖邊有幾棵木瓜樹。第二自然段講一隻兔子聽到“咕咚”一聲,嚇得撒腿就跑,邊跑邊喊“咕咚來了!”。第三、四自然段講猴子、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了起來。第五自然段講野牛問大象“咕咚是什麼?”,誰都沒看到説不出是什麼。第六、七自然段講大家在兔子的帶領下回湖邊去看看,又聽到“咕咚”一聲,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個木瓜從樹上落到了湖裏。
課文配有四幅插圖。第一幅插圖對應第二自然段,兔子很恐慌地逃跑。第二幅插圖對應第四自然段,小動物都驚慌地跟着跑了起來。第三幅圖對應第六、七自然段,野牛問大象“咕咚”是什麼。第四幅圖對應最後一個自然段,大家明白了真相,兔子難為情地捂着臉,其他動物都樂了。
課後編有3道練習題。第1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朗讀的較高要求,它以“正確、流利”為基礎,旨在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第2題是分角色表演《咕咚》這個故事,訓練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第3題是寫字練習。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課文,逐步達到有感情朗讀的水平;識字、寫字練習;瞭解課文內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想或去看看,才能瞭解事情真相”。 [1] 

咕咚原文

原文 原文
木瓜熟了。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裏,“咕咚”!
兔子嚇了一跳,拔腿就跑。小猴子看見了,問他為什麼跑。兔子一邊跑一邊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極了!”
小猴子一聽,就跟着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
這一下可熱鬧了。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個跟着一個跑起來。大夥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
大象看見了,也跟着跑起來。野牛攔住他,問:“‘咕咚’在哪裏,你看見了?”大象説:“沒看見,大夥都説‘咕咚’來了。”野牛又問大夥,大夥也都説沒看見。最後問兔子,兔子説:“是我聽見的,‘咕咚’就在那邊的湖裏。”
兔子領着大家來到湖邊。正好又有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裏,“咕咚”!
大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3] 

咕咚教學目標

1、認識“咕、咚、突、腿、喊、耍、慌、獅、陰、吵、追、轉、摸”13個生字;會寫“看、着、兔、陰、松、棵、玩、跟”8個字。學習“羊字頭”“足字旁”兩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想或親自去看看,才能瞭解事情真相”。

咕咚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詞語卡片,課文錄音磁帶或多媒體課件。
(二)識字、寫字
1、識字
“喊、轉、看、陰、跟”是前鼻音,“咚、慌、松”是後鼻音,要指導把這些字的韻母讀準。“松”是平舌音,“着、傳、耍、吵、追、獅、趕”是翹舌音,要指導把這些字的聲母讀準。“耍、慌、轉”是三拼音,比較難讀準,教師應予以指導。“着”是多音字,在課文裏讀輕聲的“zhe”。
指導學生識記字形,應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法去記住字形。並通過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逐步學會用多種方法識字。“看”和“着”、“傳”和“轉”都是形近字,要指導學生區分。
學習帶生字的詞語,如“看見”“兔子”“喊聲”“松鼠”“跟着”等。
2、寫字
“看”字的首畫是撇,不要寫成橫。“着”字,要重點指導寫好新學的部首“羊”。“兔”字,注意不要少寫一點。“陰、傳、松”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寫的時候要注意左窄右寬。“跟”字,要重點指導寫好新學的部首“”。
(三)朗讀指導
這篇課文比較長,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這麼長的課文,因此,要充分保證學生自由朗讀的時間,讓他們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把詞語和語句讀正確,段落或全篇課文要逐步讀通順。還可以同桌同學、互相聽讀和評價。教師指導朗讀,重點是讓學生學習讀出不同的語氣和語速,基本能表現出恰當的語感,使學生初步體會怎樣把課文讀得有感情。
(四)體會、感悟
體會和感悟都是在讀書的過程中形成或落實的。在讀第二自然段時,可啓發學生通過“嚇”“撒腿就跑”“一邊跑,一邊喊”等詞句,體會出兔子那種十分驚慌的神情,“咕咚來了”不是説出來的,而是喊出來的,要讀得較快較重。其他動物的反應也很慌張,第四自然段中有“亂哄哄”一詞可以説明,也要引導學生體會。只有野牛的表現不一樣,它並不驚慌,只是“好奇”地問,還大膽地説“我們回去看看”。應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觀察插圖中各種動物的不同表情,從而體會出各自的心理狀況和行為特點,再通過朗讀來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五)實踐活動
讀讀“詞語花籃”裏的詞語,再自主選擇和填寫自己喜歡的詞語。
以4人小組一起講一講《咕咚》這個故事。
(六)教學時間
本課可用2—3課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