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詩

鎖定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詩》是南朝齊詩人謝朓創作的五言詩。江詩語意愁苦。故謝朓寫了這首詩以勉勵江孝嗣。全詩十句,二句一個層次。由寫景起,到以景抒情,到議論時政,到言志,最後勸勉。層層推進,委宛曲折,由隱而顯。勸勉為一篇主旨
作品名稱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詩
作    者
謝朓
創作年代
南北朝
文學體裁
詩歌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詩簡介

作品名稱:《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詩》
作品體裁:詩歌
作品時代:南北朝
作者姓名:謝朓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詩作品原文

春城麗白日,阿閣跨層樓。
蒼江忽渺渺,驅馬復悠悠。
京洛多塵霧,淮濟未安流。
豈不思撫劍,惜哉無輕舟。
夫君良自勉,歲暮勿淹留。 [1]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詩作品鑑賞

詩人從自己由建康跨馬出郊春遊寫起。“春城麗白日,阿閣跨層樓”二句,“麗”、“跨”二字為點睛之筆。首句如只是“春城”、“白日”二語,雖是寫景,但總顯得孤零無依,而且見不出其鮮明生動。春城也可能是風雨如晦;白日也可能是烈炎可畏。着一“麗”字,春城便明媚景象全出,而白日則更顯得光彩絢爛可掬。“阿閣”,指檐宇屈曲翹起的樓閣。“層樓”,指多層高樓。中間着一“跨”字,便把兩者寫活,似覺阿閣與層樓彼此互欲超越而在爭勝鬥奇,景色既壯觀,又活躍。這兩句寫靜景,靜中見動。
接下來“蒼江忽渺渺,驅馬復悠悠”二句寫城外動景。建康位於長江東南岸,詩人跨馬出城,走近江邊,面對滾滾東流的蒼茫江水,頓覺心潮起伏,憂思難收。“忽”,形容水流之急。“悠悠”,憂思的樣子。急速東流的江水,既蒼茫復渺渺,景色一片迷惘。實為下句寫詩人馬上憂思作陪襯,含蓄而具體地展現了詩人憂思之深沉而無限。至此,讀者自然會問:詩人的憂思自何而來?又何來之多?下面二句作答:一是“京洛多塵霧”,一是“淮濟未安流”。洛陽為古代名都,此處借“京洛”指當時京都建康。這裏的“塵霧”,並非實指空間的灰塵和霧氣,而是暗指朝廷統治集團內部為爭奪對皇權的控制所進行的殊死搏鬥。古代一般以在朝廷做官為榮。江孝嗣苦於邊境的戍守生涯,自然也羨慕朝官。詩人對此提出勸告道:建康雖是“春城麗白日,阿閣跨層樓”,看上去煞是美麗,其實乃是“塵霧”極多。處身其間不但宏圖難展,而且吉凶不卜。“淮”水和“濟”水,都在當時南朝的北部邊境。江孝嗣戍守所在,正臨近濟水。“淮濟”流水“未安”,實喻邊境戰事不息。邊境來安,正是有志之士殺敵安邊,報國立功的天賜良機。詩人自知自己位卑言微,無能廓清京洛塵霧,但有志於邊境淮濟的“安流”事業。故緊接下來,筆鋒順勢一轉,抒寫自己的抱負:“豈不思撫劍,惜哉無輕舟。”這二句是化自曹植《雜詩》其五:“江介多悲風,淮泗馳急流。願欲一輕濟,惜哉無方舟”詩句。“輕舟”,指途徑。這兩句意思是説:當前國家多難,我豈不想脱離這“多塵霧”的京城,仗劍奔赴邊境以殺敵立功報國啊!可惜我沒有實現我志願的途徑啊!聽來是詩人自抒懷抱,自嘆報國無門,其實它的潛台詞是説:你江丞嗣戍守邊關,正馳騁疆場大顯神手,殺敵立功報效祖國。如果我謝朓處在你江孝嗣的地位,我不但不會像你那樣愁苦無狀,而且會喜不自勝,不遺餘力地去實現我的大志呢。末二句筆意再轉,直點江孝嗣。前面,詩人用了很大氣力寫了春城、樓閣、江流、憂思、塵霧、淮濟,實際上就是為了説出“夫君良自勉,歲暮勿淹留”這二句,意思是:我們的英雄時代即將過去,不要延誤良機。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詩創作背景

謝朓的同僚江孝嗣帶兵駐守在北方的琅邪城(今山東膠南),因苦於駐地生活,思念故鄉親人,寫了一首《北戍琅邪城》詩贈謝朓。江詩語意愁苦。故謝朓寫了這首詩以勉勵江孝嗣。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詩作者簡介

謝朓(464~499),南朝齊詩人。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據為謝安之兄,父緯,官散騎侍郎。母為宋文帝之女長城公主謝朓家世既貴,少又好學,為南齊藩王所重。初為太尉豫章王蕭嶷行參軍,遷隨王蕭子隆東中郎府,轉王儉衞軍東閣祭酒,後為隨王鎮西功曹,轉文學。永明九年(491),隨王為荊州刺史,“親府州事”,謝朓也跟着到了荊州,“以文才尤被賞愛”。後調還京都,任新安王中軍記室,兼尚書殿中郎,又為驃騎諮議,領記室,掌霸府文筆,又掌中書詔誥。建武二年(495)出為宣城太守,後遷尚書吏部郎。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蕭遙光謀奪帝位,謝朓不預其謀,反遭誣陷,下獄而死。謝朓青年時代即以文學知名,曾參與竟陵王蕭子良西邸的文學活動,是“竟陵八友”之一。謝朓詩歌創作的主要成就是發展了山水詩。《隋書·經籍志》有《謝朓集》12卷,《謝朓逸集》1卷,均佚。明人收集遺佚,重為編定,刻本甚多。通行本有《四部叢刊》影明抄本。今人郝立權有《謝宣城詩注》(193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