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鎖定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塔城地區東北部,地處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屬大陸性北温帶乾旱氣候,總面積3.06萬平方千米。 [19]  截至2023年6月,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轄2個鎮、6個鄉,另轄4個鄉級單位。 [3]  截至2022年末,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户籍總人口49617人(不含兵團)。 [21] 
“和布克賽爾”為蒙古語,以境內的“和布克河、賽爾山”得名。 [23]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隸屬“三區”政府塔城專區;1954年9月10日,成立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區(縣級);1955年2月,改稱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隸屬塔城專區;1968年後,隸屬塔城地區。 [19]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主要景點有江格爾文化園景區、東歸文化園景區、瑪納斯鹽湖等。 [16-18]  2022年1月26日,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入選“2021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名單”。 [2]  2023年10月,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入選“第六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11] 
2023年,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0.23億元,同比增長6.1%;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例為27.0:41.5:31.5;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32元,同比增長6.97%。 [4] 
中文名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外文名
Mongolian Autonomous County ofHoboksar [20] 
行政區劃代碼
654226
行政區類別
自治縣
所屬地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
地理位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塔城地區東北部
面    積
30600 km² [19] 
下轄地區
2個鎮、6個鄉,另轄4個鄉級單位 [3] 
政府駐地
和布克賽爾鎮 [5] 
電話區號
0990
郵政編碼
834400
氣候條件
大陸性北温帶乾旱氣候 [19] 
人口數量
49617 人(截至2022年末户籍總人口(不含兵團)) [21] 
著名景點
江格爾文化園景區
東歸文化園景區
瑪納斯鹽湖 [16-18] 
火車站
和什托洛蓋站巴音達拉站
車牌代碼
新G
地區生產總值
60.23 億元(2023年) [4]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歷史沿革

秦漢時期,為塞種人、烏孫、匈奴等古民族的遊牧地。
西漢時期,屬烏孫國。
東漢三國時期,因西域天山南北諸國互相攻伐合併,縣境歸入車師後國。
晉朝時期,為鮮卑轄地。
南北朝時期,先後屬柔然汗國、突厥汗國和西突厥汗國。
唐顯慶二年(657年),唐朝平定西突厥汗國,縣境屬唐昆陵都護府。貞元五年(789年),吐蕃聯合葛邏祿,攻陷北庭都護府,縣境為葛邏祿所有。元和三年(808年),回絕汗國統一天山南北,縣境屬回紇汗國。開成五年(840年),回紇汗國崩潰,縣境屬黠戛斯汗國,不久,屬喀喇汗王朝。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為西遼所轄。嘉定十一年(1218年),歸屬成吉思汗的蒙元政權。寶慶元年(1225年),封為成吉思汗三子窩闊台汗的領地,憲宗時歸別失八里行省。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歸阿力麻裏行省。泰定帝時(1324年—1328年),歸入察合台汗國。
明洪武三年(1370年),歸屬察合台後裔建立的別失八里汗國。崇禎九年(1636年),巴圖爾渾繼任台吉後,迅速統一了新疆北部地區的衞拉特各部,以霍博克賽裏為大本營。崇禎十二至十六年(1639年—1643年),巴圖爾渾台吉在今和布克賽爾縣城東南5千米處修建城堡。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縣境屬清朝伊犁將軍屬下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管轄;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從俄羅斯額濟勒河(伏爾加河)南岸迴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進駐霍博克賽裏。同年九月,乾隆封北部策伯克多爾濟為和碩親王,賜號布延圖,稱為北路烏訥恩素珠克圖舊土爾扈特北路盟。
民國四年(1915年),在今和什托洛蓋鎮設縣佐,隸屬沙灣縣。民國五年(1916年),隸屬塔城道。民國十八年(1929),和什托洛蓋縣佐改稱設治局。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塔城道改行政區,和什托洛蓋設治局隸屬塔城行政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改和什托洛蓋設治局為和豐設治局,當時縣境內分為北部的部族親王政權和南部的政府政權。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設治局為和豐縣,遷至現今和布克賽爾鎮。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隸屬“三區”政府塔城專區。
1950年4月,成立和豐縣人民政府。
1954年9月10日,成立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區(縣級)。
1955年2月,改稱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隸屬塔城專區。
1968年後,隸屬塔城地區。 [19]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行政區劃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電子地圖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電子地圖
截至2023年6月,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轄2個鎮、6個鄉:和布克賽爾鎮和什托洛蓋鎮夏孜蓋鄉鐵布肯烏散鄉查干庫勒鄉巴音傲瓦鄉莫特格鄉查和特鄉,另轄4個鄉級單位:伊克烏圖布拉格牧場、巴嘎烏圖布拉格牧場、布斯屯格牧場、第十師一八四團。 [3]  縣人民政府駐和布克賽爾鎮。 [5]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地理環境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位置境域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衞星地圖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衞星地圖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塔城地區東北部,介於北緯45°20′—47°12′、東經84°37′—87°20′之間,北與阿勒泰、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交界,南部與瑪納斯縣、沙灣縣接壤,西南部以烏爾禾為界與克拉瑪依市相連,西與額敏縣托里縣以白楊河為界,東鄰阿勒泰地區。全縣總面積為3.06萬平方千米,南北縱距207千米,東西橫距210千米。 [19]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地形地貌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地形圖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地形圖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地處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地貌比較複雜,有山地、丘陵、平原、荒漠,縣境海拔最高點是賽爾山的木斯套峯,海拔3835米,終年積雪,最低點為南部邊緣已乾涸的瑪納斯湖,海拔249米。其地勢特徵為北高南低,北部地區地形以山區和低山區為主,海拔在1000—1500米,南部以平原為主,海拔在1000米以下。縣境內明顯可分為四大地區,即北部及西北部高山、亞高山地區,和布克谷地,中部中低山丘陵區,南部平原荒漠區。北部及西北部高山、亞高山地區包括賽爾山、北中部地區哈同山(水流較少,景象較為荒涼)、西北部邊境連接賽爾山和哈同山脈的鐵布克山。和布克谷地包括賽爾山以南,哈同山以北。中部中低山丘陵區包括哈同山東部及阿德爾山、賽勒克特山、阿爾根特山、沙勒布爾特山、迪倫山等組成,這一地區植被少、水源缺乏,地面起伏不平。南部平原荒漠區包括中、低帶以南的廣大平原、荒漠地區,由此以南至準噶爾腹地,其北部為和布克河下游和夏孜蓋三角洲,是農作物種植區。 [19]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氣候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地處內陸,遠離海洋,屬大陸性北温帶乾旱氣候,氣候特點為冬寒漫長、夏涼短促、無霜期短、降水較少、蒸發旺盛、空氣乾燥、積雪薄而不穩定,春秋多大風,全年盛行西風。由於緯度及地形的差異,全縣分為兩個大的不同氣候區。北部山地氣候區,包括和布克谷地在內,≥10℃的積温在2100℃左右,年平均氣温只有3.1℃—3.5℃,無霜期短,僅135天左右;降水量除中山帶以上稍多外,一般降水都在150毫米左右;積雪不穩定,有明顯的冬季逆温層,有利於牲畜越冬和喜涼作物的生長,但春秋多有偏西大風,常受風災之害。南部平原氣候區,熱量豐富,年平均氣温7.0℃—7.3℃,≥10℃的積温在3300—3350℃之間,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達180—190天;降水少,年平均降水只有88.5毫米,蒸發量大;夏季炎熱,有乾熱風之害;冬季嚴寒,降雪少,積雪薄,不宜種植冬小麥。全年平均實際日照是時數為3006.4小時,海拔1000米以下。 [19]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水文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境內有兩條主要河流,白楊河與和布克河,有大小溝溪31條。白楊河發源於本縣的旦木郭勒,年徑流量2.4億立方米,和布克河發源於鐵布肯烏散鄉的霍爾茹,屬和布克谷地的泉流河系,其年徑流量約為4200萬立方米,是本縣南部灌區、察和特灌區水源與加音塔拉水庫的主要蓄水水源。 [19]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自然資源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土地資源

根據2007年土地調查數據,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土地總面積4228.9萬畝,其中:農用地3491萬畝畝,建設用地29.2萬畝,未利用地708.7萬畝。全縣耕地總面積21.6萬畝,基本農田面積14.4萬畝。縣境南部有近300萬畝宜農荒地。 [19]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礦產資源

截至2022年末,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近30種,其產地共60餘處。其中,石油、天然氣、煤、膨潤土、鹽、石英砂、芒硝、石灰石等10餘種礦產的藴藏量都達到億噸以上。目前,已累計探明煤炭總儲量302.7億噸,工業儲量70億噸,遠景儲量達1000億噸;鹽儲量在18.4億噸以上,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三大鹽田之一;縣境內的陸粱、石西等油田年產油量在300萬噸;探明納基、鈣基膨潤土儲量23億噸,佔新疆膨潤土儲量的60%。此外,鈹、銅、金、鐵、高嶺土、油頁岩、油砂等金屬非金屬礦資源都有非常廣闊地開發前景。 [19]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林業資源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林地面積118561公頃,森林資源主要有山區天然林,荒漠灌木林和平原人工林三部分組成。林種類型主要有西伯利亞落葉松、苦楊林、胡楊林、樺木、梭梭灌木林、平原人工林為主。 [19]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生物資源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野生經濟植物資源以藥材種類最為豐富,主要有貝母、甘草、黃芪、麻黃、青蘭、鎖陽、列當、肉從蓉、大黃、黨蔘、茵陳篙、風鈴草、圓柏、芍藥、烏頭、白頭翁、勿忘我草等。在迪倫山一帶生長有低等藻類植物髮菜,分佈面積達400萬畝。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野生動物資源有金雕俗名紅頭雕,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有:鵝喉羚俗名黃羊和長尾黃羊,石貂俗名巖貂,雪兔俗名白兔,高山雪雞俗稱暗腹雪雞。 [19]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水資源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水資源總量4.35億立方米,可利用水資源量2.56億立方米,已利用水資源量0.79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量2.55億立方米,可開採量1.8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1.80億立方米,可開採量0.71億立方米;各業用水量0.79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灌溉用水量0.76億立方米,生活用水量0.02億立方米,工業及環境用水量0.01億立方米。 [19]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常住人口為6.18萬人。 [15] 
截至2022年末,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户籍總人口49617人(不含兵團),其中,城鎮人口23409人,鄉村人口26208人;人口出生率5.23‰,人口死亡率6.04‰,人口自然增長率-0.81‰。 [21]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經濟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綜述

2023年,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0.23億元,同比增長6.1%;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例為27.0:41.5:31.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75億元,同比下降19.8%;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47.78億元,同比增長44.7%;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32元,同比增長6.9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84元,同比增長6.4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元,同比增長7.85%。 [4]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第一產業

2023年,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第一產業增加值16.29億元,同比增長5.3%,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7.0%。
2023年,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02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農業產值6.6億元,同比增長5.5%,畜牧業產值4.3億元,同比增長8.5%,林業產值155萬元,同比下降58%,漁業產值3.8萬元,同比增長5%,農林牧漁服務業完成產值0.11億元,同比增長15%。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25.78萬畝,同比增長6.5%。糧食播種面積4.45萬畝,增長68.3%,其中,小麥播種面積1.51萬畝,增長33.6%;玉米播種面積2.94萬畝,增長94.8%;馬鈴薯播種面積0.01萬畝,與去年持平。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1.33萬畝,同比下降1.1%。其中,油料面積0.11萬畝,增長238.6%;棉花7.32萬畝,同比下降17.5%;糖料0.25萬畝(去年未種植);蔬菜及食用菌2.46萬畝,增長27.4%;其他農作物11.19萬畝,增長4.3%(青貯玉米0.62萬畝,增長39%;苜蓿0.11萬畝,增長119.3%;食葵5.11萬畝,下降18.8%;打瓜0.82萬畝,下降32.6%;籽用葫蘆4.52萬畝,增長66.8%)。糧食產量2.29萬噸,同比增長73.4%,其中,小麥0.49萬噸,同比增長48.4%,玉米1.78萬噸,同比增長83.6%,馬鈴薯0.02萬噸,同比下降1.8%。油料249.6噸,增長270.1%;棉花9438.2噸,同比下降7.6%,工業辣椒67383.8噸,同比增長56%,青貯玉米20911噸,同比增長3%,食葵10151噸,同比下降17.3%,打瓜1419.6噸,同比下降37.2%,籽用葫蘆8413.2噸,同比增長70.5%。畜禽存欄51.02萬(頭只)同比下降2.1%。其中,豬存欄0.13萬頭,同比下降8.4%,牛存欄8.71萬頭,同比增長19.1%,羊存欄41.6萬隻,同比下降5.3%,活家禽存欄0.58萬隻,同比下降21.7%。畜禽出欄31.26萬(頭只),同比下降5.8%。其中,豬出欄0.23萬頭,同比下降11.4%,牛出欄2.89萬頭,同比下降11.8%,羊出欄26.75萬隻,同比下降6.2%,活家禽出欄1.39萬隻,同比增長24.9%。豬肉產量203噸,同比下降2.3%,牛肉產量5747噸,同比增長9.6%,羊肉產量4717噸,同比下降6.5%,禽肉產量230噸,同比增長49.1%,禽蛋產量150噸,同比下降24.1%,生牛奶產量4894噸,同比下降9.6%。 [4]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第二產業

2023年,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第二產業增加值24.98億元,同比增長10.6%,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1.5%。
2023年,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工業增加值(全口徑)17.8億元,同比增長10.1%,建築業完成增加值71949萬元,同比增長11.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6.3億元,同比增長9.2%,其中,採礦業增加值10.9億元,同比增長14.6%,製造業增加值1.6億元,同比增長20%,電力熱力燃氣和水的生產供應業3.8億元,同比下降9.2%。主要工業品產量兩增兩降。原煤產量597.96萬噸,同比下降2.3%,發電量36.58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2%(其中,太陽能發電量5.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3.1%),原鹽生產量211.4萬噸,同比增長15.1%,水泥產量87.8萬噸,同比增長12.7%。 [4]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第三產業

2023年,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第三產業增加值18.96億元,同比增長2.2%,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1.5%。
2023年,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2億元,同比增長16%。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57億元,同比增長14.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0.85億元,同比增長21.7%。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3.16億元,同比增長14.2%,餐飲收入額0.26億元,同比43.2%。批發零售增加值0.32億元,增長1.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06億元,增長19.5%;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0.1億元,增長12%;金融業增加值1.19億元,增長2.2%;其他服務業增加值12.57億元,增長0.1%。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4.5億元,比年初增加1.5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1.6億元,比年初增加3.1億元。 [4]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交通運輸

截至2021年末,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客運週轉量262.1萬人公里,同比下降54.9%;客運量3.58萬人次,同比增長72%。 [22]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政治

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長
截至2024年6月 [6-7]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社會事業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教育事業

2023年,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有各級各類學校機構31所,其中,小學11所(含教學後勤管理中心)、中學3所(初級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各1所,高級中學1所)、中等技術學校1所、幼兒園16所(公辦13所、民辦3所)。全縣基礎教育階段共有教學班265個,其中:幼兒園83個教學班、小學127個教學班、初中38個教學班、高中17個教學班;基礎教育階段在校(園)學生8256人,其中:幼兒園1957人(公辦1504人、民辦453人)、小學4027人、初中1529人、高中743人;基礎教育階段共有教職工1316人,其中幼兒園352人、小學666人、中學298人。基礎教育階段專任教師961人,其中:幼兒園212人、小學516人、中學233人。 [4]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文化事業

2023年,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共有文化館1個、文物保護所1個、文工團1個。全年開展文化下鄉文藝演出73場次,各鄉鎮場及縣直部門組織開展文藝演出44場次。全縣11個鄉鎮場現有文化站11個,圖書室、活動室等文化活動場所55個。圖書館圖書流通人數6000人次,為全縣村隊發放文學藝術、醫藥衞生、少兒科普、種植養殖等73類共計4015本圖書。全年舉辦各項體育賽事35場次,全縣參加體育鍛煉人數3.8萬餘人次。 [4]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醫療衞生

2023年,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共有醫療衞生機構38個(含村衞生室),其中:醫院3個(綜合醫院2個,專科醫院1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33個(衞生院12個、村衞生室21個、診所19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1個;其他衞生機構1個。實有牀位數553張,衞生機構總人數為835人,擁有衞生專業技術人員666人,其中,醫生314人,護士257人,鄉村醫生59人。 [4]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社會保障

2023年,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2821人,比上年末增加101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15272人,增加192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9309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1026人。全縣現有福利機構4個,同比增長300%,牀位316張,同比增長40.3%,收養老人20人。 [4]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歷史文化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地名由來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和布克賽爾”為蒙古語,以境內的“和布克河、賽爾山”得名。“和布克”意為“梅花鹿”,“賽爾”意為“馬背”。 [23]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非遺文化

江格爾
江格爾 江格爾
江格爾,蒙古族英雄史詩。主要流傳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爾泰山一帶的蒙古族聚居區。《江格爾》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漫長,主要以口傳方式流佈,也有抄本和刻印本。這部史詩描述了以江格爾為首的12名雄獅大將和數千名勇士為保衞寶木巴家鄉而同邪惡勢力進行艱苦鬥爭並終於取得勝利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理想和美學追求,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2006年5月20日,江格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 
祝讚詞
祝讚詞 祝讚詞
祝讚詞,蒙古族民間文學形式,包括祝詞和讚詞,統稱為“祝讚詞”。新疆蒙古族祝讚詞分佈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阿爾泰地區、哈密地區、昌吉回族自治州等地區的25個縣衞拉特蒙古族牧民中廣泛流傳。祝讚詞最初產生於勞動,是蒙古族獵户、牧民集體的口頭創作作品。2011年5月23日,祝讚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9] 
蒙古族長調民歌
蒙古族長調民歌	蒙古族長調民歌
蒙古族長調民歌,長調系蒙古語“烏日汀哆”的意譯,它是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在畜牧業生產勞動中創造的一種民歌,在野外放牧和傳統節慶時演唱。長調在蒙古族社會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那達慕大會、婚禮、喬遷和嬰兒降生慶典等傳統社交與宗教節慶活動中都能聽到長調的演唱。新疆地區的蒙古族長調民歌主要分佈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等地區。長調民歌一般為上下兩句,參差不齊的長短樂句以其特有的律動保持動態平衡,藴含着豐富的音調與節奏變化。按內容分,長調的基本類型包括牧歌、思鄉曲、讚歌、勞動歌、儀式歌、歷史歌、時政歌、宴歌(也稱“酒歌”)等。2008年6月14日,蒙古族長調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0]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風景名勝

江格爾文化園景區
江格爾文化園景區 江格爾文化園景區
江格爾文化園景區,位於縣城東部,是一個集文化旅遊、日常休閒、宣傳教育為一體的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綜合景點,建築物主要包括江格爾宮、《龍馬騰飛》雕塑、江格爾“十二勇士”組雕、江格爾“福碗”雕塑、江格爾齊雕塑、石刻圖騰柱以及石雕獅子等。 [16] 
東歸文化園景區
東歸文化園景區 東歸文化園景區
東歸文化園景區,位於縣城北側,是以東歸廣場為主,包括王爺府、世界和平千佛大塔、敖包特庫熱廟等多景點的綜合景區。 [17] 
瑪納斯鹽湖
瑪納斯鹽湖 瑪納斯鹽湖
瑪納斯鹽湖,位於準噶爾盆地西部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南部。該湖面積約550平方千米,平均深度6米左右,是一個鹹水湖。 [18]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榮譽稱號

2018年2月,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入選“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12] 
2019年12月9日,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入選“第七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單位)名單”。 [14] 
2020年7月29日,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入選“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衞生鄉鎮(縣城)名單”。 [1] 
2021年8月,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入選“2021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13] 
2022年1月26日,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入選“2021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名單”。 [2] 
2023年10月,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入選“第六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