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和培元

鎖定
和培元,河北內丘人,畢業於教會學校的燕京大學,後在保定育德中學教書。1938-1941年延安時期曾擔任毛澤東同志的秘書。
中文名
和培元
籍    貫
河北內丘
畢業院校
教會學校的燕京大學
主要成就
1938-1941年延安時期曾擔任毛澤東同志的秘書

和培元人物簡介

其人“思想開明”,又“文筆優美”,且頗有“名士風”,不過很早就接觸到馬克思主義。抗戰爆發後,和培元到了延安,先在中央秘書處工作,後來調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化思想研究室,那是一個人才濟濟的地方。和培元當時被稱為“青年哲學家”,著有《論中國的特殊性》。

和培元延安授課

延安整風運動前後,學習理論成為一股熱潮。王若飛講歷史課,和培元講馬克思主義哲學,郭化若講戰略戰術,王學文講政治經濟學。對於這些“老師”的授課,學員們都收穫很大,特別是和培元,學員們知道他是毛澤東的秘書,對他很尊敬。和培元每次來上課,一般講3個小時,前後一共講過70多課時,講課地點多數在抗大的禮堂,有時則在寶塔山上。
和培元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課,很有系統。他講課列有大綱,每節課都有一箇中心內容,可謂有理有據,論點鮮明,論據充分,使學員們聽得明白。有時遇到深奧的地方,他就經常舉例子加以説明,比如有一次他講授實踐的意義,他説:“學游泳,你在岸上明白游泳的道理,兩隻手、腿、腳知道該怎樣去蹬水、划水,但是到了水裏,還是得喝上幾口水才能學會。”這些話,讓許多學員受益終生。有的學員回憶,和培元授課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將唯物辯證法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歸納成言簡意賅的五句話,即:“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認識是有個過程的。”

和培元研究哲學

和培元當時最重要的工作是擔任毛澤東的秘書,恰好當時毛澤東對哲學問題也尤為關注。和培元來到毛澤東身邊的歷史背景,是1938年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作出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決定之後,以延安為中心各根據地和各地的黨組織普遍開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學習運動。
延安時期,毛澤東還具體指導在他辦公室擔任秘書的李六如(秘書長)與和培元編寫了《陝甘寧邊區實錄》一書,這是為了向外界宣傳和介紹陝甘寧邊區的情況而編寫的,後由延安解放社出版,毛澤東還為它題寫了書名並題詞:“邊區是民主的抗日根據地,是實施三民主義最徹底的地方。”後由毛澤東委託周揚加以修改,為此,毛澤東還給周揚寫過一封信。

和培元不幸溺亡

1941年7月28日,陝北一個炎熱的夏天中午,和培元新婚宴爾,就在他結婚的第三天,他與文化思想研究室的兩個同事柳湜、張仲實一起到延河游泳,結果發生意外。和培元不慎陷入河中一處被洪水衝擊形成的深坑中,當他被人打撈上來時,已經溺水身亡了。
兩天之後,延安《解放日報》刊登了一則噩耗:“青年哲學家和培元同志被淹身亡。”
當天下午,馬列學院為和培元舉行了追悼會,張聞天院長和許多領導都出席了。在致悼詞之後,張仲實負疚地發言,他遺憾自己不習水性,無法救活和培元,只能把死者留下來的工作自己多多擔負起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