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麥18

鎖定
周麥18是由河南省周口市農業科學院選育的小麥類品種,由周麥9(父本)和內鄉185(母本)雜交選育而成。 [1] 
周麥18屬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健壯,葉細長,黃綠色,分櫱力中等,分櫱成穗率高。株高80釐米左右,莖稈彈性好,株型略松,穗層整齊,旗葉短寬、上衝,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均勻飽滿。平均畝穗數37.1萬穗,穗粒數34.4粒,千粒重45.2克。 [1] 
中文名
周麥18
審定編號
國審麥2005006、豫審麥2004008
品種來源
內鄉185/周麥9
作物名稱
小麥
育種者
河南省周口市農業科學院

周麥18培育過程

周麥18是周口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以內鄉185作母本、周麥9作父本雜交,經系統選育而成的水旱兼用型小麥品種。2004年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豫審麥2004008;2005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國審麥2005006。 [1] 

周麥18特徵特性

  • 農藝特性:周麥18屬半冬性中熟品種,幼苗半直立,健壯,葉細長,黃綠色,分櫱力中等,分櫱成穗率高。株高80釐米左右,莖稈彈性好,株型略松,穗層整齊,旗葉短寬、上衝,長相清秀;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均勻飽滿、商品性好。平均畝穗數37.1萬穗,穗粒數34.4粒,千粒重45.2克。 [1] 
  • 抗性:抗寒性中等,抗倒力較強,耐旱、耐漬,抗乾熱風,耐後期高温,落黃好。接種抗病性鑑定:高抗稈鏽病,中抗條鏽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葉鏽病、紋枯病和赤黴病。田間自然鑑定,中感葉枯病。 [2] 
  • 品質特性:籽粒容重790克/升、795克/升,蛋白質(幹基)含量14.68%、14.68%,濕麪筋含量33.4%、31.8%,沉降值30.0毫升、29.9毫升,吸水率60.2%、58.6%,麪糰形成時間3.0分鐘、3.2分鐘,穩定時間2.4分鐘、3.2分鐘,最大抗延阻力1204E.U.、192E.U.,拉伸面積28平方釐米、44平方釐米。 [2] 

周麥18產量表現

2003~2004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4.5公斤,比對照品種豫麥49號增產6.1%;2004~2005年度續試,平均畝產535.2公斤,比對照品種豫麥49號增產10.3%。2004~2005年度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5.6公斤,比對照品種豫麥49號增產10.2%。 [3] 

周麥18適種區域

周麥18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蘇省北部、陝西省關中地區、山東省菏澤中高產水肥地早中茬種植。 [1] 

周麥18栽培要點

  • 播種期:適期早播,正常年份播期在適播期10月10~25日為宜。 [1] 
  • 種植密度:每畝適宜基本苗12萬~16萬苗。 [1] 
  • 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小麥紋枯病小麥赤黴病。對於吸漿蟲發生區,在做好蟲情測報的基礎上,應做好成蟲期防治。在小麥抽穗率達70%~80%(成蟲出土初期)施藥,每667平方米可用20%殺滅菊酯20~25毫升或40%氧化樂果乳油100毫升兑水15~20千克,於下午5時以後噴霧進行防治,如施藥後24小時內遇雨,要進行補治。 [1-2] 
  • 平衡施肥: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氮磷鉀與微肥相結合。全生育期每667平方米施肥量為:純氮12~14千克、磷6~10千克、鉀5~7千克、硫和鋅肥均為3千克。磷、鉀肥和微肥一次性底施,氮肥底肥與追肥的比例為7比3。氮肥追肥期:晚弱麥田應於返青、起身期追肥,早播壯苗麥田拔節期追肥,羣體大麥田拔節後期追肥。 [2] 
  • 灌水:遇旱適時澆好底墒水、越冬水、孕穗水和灌漿水,特別注重澆好底墒水和孕穗、灌漿水,做到足摘播種和孕穗、灌漿期的需水保證。 [2] 
參考資料
  • 1.    品種審定查詢  .中國種業大數據平台[引用日期2023-07-06]
  • 2.    殷貴鴻,韓玉林,於海飛,鄭繼周,黃峯,鄭天存.小麥新品種周麥18號的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J].中國種業,2006,(第1期):46-47
  • 3.    CAO Ting-jie,曹廷傑,王西成,趙虹.國審小麥新品種周麥18號豐產性、穩產性及適應性分析[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7,(第1期):39-41